八年內,中國樓市會不會跌回10年前房價?經濟學家用4個因素證明

2019-11-14   專聊房君

在當下的價格體系下,購房,對很多人來講,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即使有價格較低的地方,但也僅僅存在比較火熱的鶴崗購房故事裡,人人都去那購房也不太現實,因為還要考慮到工作和生活問題。而在現實中,我們很多都是拿著幾千元工資,卻面對近萬元的房價。如果要實現購房夢,收入增長只是一方面,更多時候是期待房價下跌回歸。

對此,馬雲曾說過「未來8年房價如蔥」。現在馬雲雖然退休了,但他還是中國首富,影響力自然不小,所以,他的話還是被很多人記住。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馬雲的本意並非說房子會降到蔥價,而是希望年輕人不要為了房子而失去夢想。儘管如此,很多人還是相信房價會跌,只不過需要時間而已,在他們看來,馬雲說的未來8年,這才過去兩年時間,所以不用著急。那麼,問題就來了,老實講,在未來8年內,中國樓市會不會跌回到10年前價格呢?經濟學家用4個因素證明。

一般說來,一件商品的價值趨勢是由供求關係決定,同時受到通脹以及原材料價格因素影響,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商品,還會受到政策管制。實際上,房子也是如此,同樣受到這些因素影響。經濟學家羅列出決定房價最關鍵的4個因素包括:人口、M2、土地和政策,下面具體來看一下分析。

  • 第一、人口

城鎮住房的需求,主要來源於城鎮化,同時受到總人口影響。目前,我們的總人口在14億左右,城市人口大約在8.3億,還有5.7億的農村人口。按照已開發國家發展數據顯示,達到70%的城市化率為初級已開發國家入門標準。目前我們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在60%,按照近年年均1%的城市化率,大概需要10年左右時間就能達到70%,這個數據也跟此前聯合國預測數據基本一致,到203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達到10.2億。

人口大數據就是這麼個情況,為此,我們不少專家就認為,未來10年還有近2億農村人口進入到城市,這對住房需求是一個巨大刺激。沒錯,看似未來還會對住房產生不小的需求,但是,我們還要認清一個現實,那就是我們目前的住房自有率非常高,未來這近2億的農村人即使完成城市化,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在城裡買過房產,就是我們常說的「帶房入城」。

此外,就當下住房數量來說,統計部門此前公布的2018年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39平米,即使拋掉公攤面積,基本上也與已開發國家相差無幾。不過,我們不少人還是沒有自己的房子,原因就在於這些年房子已具備金融屬性,一些人擁有了多套房產,甲6套房產,乙零套房產,平均就是3套房產。短期是如此,但從長期來看,無論甲手中有多少套房產,最終都會轉移到有實際居住需求的人手中。另外,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低生育率可能讓我們的人口負增長提前,加之老齡社會到來,短期雖然對住房需求不會形成明顯減少,但如果把時間放到8年、10年以後,這種影響會逐步顯現出來。

  • 第二、M2

根據查閱相關數據顯示,在2016年之前的十多年裡,我們的貨幣供應量M2一直保持雙位數增長。M2從2000年的13.4萬億元,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末的195.2萬億元,不到20年時間,M2凈增長了13.5倍。如果你所在城市的房價當時只有1千元/平米,現在為1.35萬元/平米,也僅僅是跟隨貨幣而漲。當然,我們有不少城市達不到這個漲幅,也有不少大城市是超過這個幅度的,如果我們看平均的話,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從這個角度看,M2不斷增長是影響房價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顯然,未來M2還會以一定速度增長,但肯定不會像過去那麼快了。從2017年和2018年看,M2已經降至8%附近,2019年會有所回升,但還是在8%附近不遠。從這個角度看,M2增長趨勢是逐步下降的。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在過去的二十年里,M2與經濟增速基本保持了同步,隨著經濟進入「L」型增速,M2也會與之匹配,處於穩步下降過程中,當然,這是一個緩慢過程。

  • 第三、土地

業內形象地把土地比作「麵粉」,房子比作「麵包」,這對「兄弟」多年以來相互影響,互為促進。在城市化快速發展過程中,依靠土地收入可以完成城市基礎架構建設,比如道路、地鐵、公共配套等等。不光是我們獨有,在已開發國家也是如此,在進入已開發國家之前,土地收入都是作為重要的建設資金來源。

只是,我們的發展速度比他們更快,我們僅用了二十年時間,基本完成了已開發國家大幾十年上百年走過的路。不過,隨著城市化進入下半場,土地出讓收入顯然不可持續,大城市開發飽和,住房增量減少,進入存量房時代。而小城市雖有土地,但缺少人口,土地又不那麼值錢。因此,未來的土地價格大機率不會向過去那樣快爆髮式增長,同樣會與人口匹配,城市之間的土地價值也會產生較大差異,有漲,也會有跌。與此同時,不同城市的供地節奏(操盤模式)也對當地土地價格產生影響。

  • 第四、政策

房子,作為衣食住行中的關鍵一環,自然也會受到國家政策管控。從歷次的樓市調控可看出,只要需要,無論是金融中的房貸利率、還是行政措施中的價格限制等等,都能起到為樓市降溫效果。在新時期下,國家對房地產進行了重新定義,以改過去「調調漲漲,漲漲調調」規律。

現在「房住不炒」、「不再用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長效機制」等關鍵詞對房地產發展進行了詮釋。這不是隨便說說,因為房地產對經濟的正向拉作用宣告一個段落,讓房地產處在一個穩定的發展水平,有利於經濟健康良性發展。按照已開發國家做法,作為土地財政的替代者,房產稅,甚至包括空置稅,都不失為一個可能措施,同時也有利於房價市場的長期穩定,也是被業內稱之為「長效機制」重要內容,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罷了。

那麼,房價會不會跌回到10年前呢?

通過以上4個影響房價的關鍵因素分析可知,如果說用一句話回答房價會跌到10年前,還是不會,顯然是不負責任的。從總體上講,我們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基本都要比10年前高出許多,很多城市的房價增長都不止一倍,但要想回到10年前顯然不太現實。因為房價大幅下降,首先影響到的就是金融系統,進而影響經濟發展。此外,作為開發商的潘石屹曾說過,如果整體房價下跌幅度超過20%,大多數開發商都將不復存在,那樣的話,將會產生一系列壞帳,最終還是會影響到經濟。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房價暴跌,也讓日本失去了二十年,我們顯然不會走日本的老路。

當然,上面僅說的大方向、大機率,具體到各個城市,可能就會有較大差異,A城市不跌,並不意味著B城市就不跌,C城市跌得少,D城市有可能跌得多。還是那句話,中國672個城市,即使同一個城市,由於處在不同板塊,都不能簡單地用一句「漲跌」來形容。

學習更多房產和購房知識,歡迎關注本號

往期熱文:

房產專家肺腑之言!2019年買房、賣房經驗良心總結篇,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