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槍聲響起的108年紀念日,就讓我們走進武漢紅樓和辛亥革命博物館,再次回顧108年前發生在武昌的那次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武昌起義。
108年前的那個夜晚,湖北武昌的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了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駐守武昌城外的革命黨人同時以舉火為號,發動了起義,並向楚望台齊集,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兵分三路進攻了總督署和第八鎮司令部。後來漢陽和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光復了漢陽和漢口,武漢三鎮被起義軍掌控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中華民國成立。
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包括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第二年的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一個多月後,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統治和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徹底結束。
武漢紅樓,拍攝於2018年5月
位於武漢市蛇山南麓閱馬場北端的紅樓就是108年前革命黨人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的地方,宣布廢除清廷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中華民國的第一號布告就是從這裡發出的。紅樓因為主體建築是一棟二層紅色樓房而得名,它的官方名字應該叫做中華民國鄂軍都督府,在被據為鄂軍都督府之前,它是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武昌因為是辛亥革命開始的地方而被譽為首義之區,紅樓則被尊崇為民國之門。
從首義廣場遙望武漢紅樓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拍攝於月2015年7月
如今的紅樓已經被開闢為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並且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依託紅樓建立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成立於1981年10月,館名是當時的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題寫的,2017年晉級為全國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目前已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我在2015年7月曾經到紅樓裡面遊覽過,2018年和2019年又先後兩次經過過紅樓,由於時間原因沒有進去參觀。武昌起義紀念館實行免費但不免票的政策,遊客需要在入口處憑藉身份證登記才能進入裡面參觀,紀念館每周二至周日對公眾開放,每周一閉館,開放時間是每天9:00——17:00,不過在下午的16時停止遊客入館。
武漢紅樓,拍攝於2015年7月
武昌起義紀念館的基本陳列包括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湖北咨議局史跡陳列、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等三個基本陳列,還有一個臨時展覽陳列。整個紀念館占地面積18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
武昌起義紀念館內部
2011年10月,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武昌起義100周年,武漢市政府在閱馬場首義廣場的南側建設了一座辛亥革命博物館,2015年7月我在小弟的陪同下到裡面參觀過一次。
辛亥革命紀念館的造型非常獨特,從上空俯瞰博物館的話,整個建築呈V字形,寓意勝利和騰飛,建築的外觀是顯目的楚國紅色調,寓意這裡是楚文化的發祥地。
武漢首義廣場
從首義廣場上的紀念碑遙望辛亥革命博物館,拍攝於2015年7月
辛亥革命博物館,拍攝於2015年7月
辛亥革命博物館總建築面積22000多平方米,一共有四層,包括地下一層和地上三層,設有1個序廳、5個基本陳列展廳和1個多功能展廳,是中國目前現有辛亥革命專題博物館中展覽規模最大、陳列科技含量最高、復原場景最多、參觀導覽系統最全的一座博物館。
辛亥革命博物館內部,拍攝於2015年7月
辛亥革命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取名共和之基——辛亥革命歷史陳列,分為晚清中國、革命原起、武昌首義、創建共和、辛亥百年共五個部分,根據博物館官方的資料介紹,博物館內一共展示有辛亥革命歷史文物428件(套),歷史照片694張,重大歷史事件復原場景27處,藝術品12處,多媒體20處。
辛亥革命博物館的開放時間是每周二至周日的9點到17點,每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和特殊情況除外。博物館也是實行的免費但不免票的政策,遊客需要在廣場憑藉個人有效身份證件領取參觀券才能進入博物館參觀,領票時間是每天的9點至16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