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事件影響,全球經濟衰退,小微企業更是深受打擊,2月急匆匆的期盼著復工,好不容易安心了幾天,3月疫情全球蔓延,先是觀望,再是祈禱,4月的日子概括為焦慮。焦慮下對自己,對公司,對行業的信心開始動搖。
一、不在職設計師:本來因為種種吐槽或不滿,正好遇上過年,年前辭工準備好好散散這憋屈了一年的心情,沒想到這一時的選擇竟迎來最難找工作的時間,一年的四分之一甚至更長的休息時間,是一種煎熬,比無數次改圖更難過。現在想想改方案改圖紙那些事算什麼。
二、在職設計師:終於盼來了復工,公司卻沒有新訂單,2月工資低,大家表示能理解,3月工資再有點低,內心不淡定了,考慮繼續在公司呆著是不是沒出路了,慢慢的把簡歷準備起來,網上投投看,4月能力稍微強的,開始為自己的選擇感到慶幸,能力不強的,或者說本身競爭不強的,跳槽也沒成,轉而面對的是原來公司的載員或者降薪。
三、自由設計師:一直處於自已自足的情況下,長期以來就服務幾個客戶,工作自由,經濟上能滿足。然而如今這種情況下,特別關心自己的甲方爸爸能扛過去,一邊天天打探客戶的最新狀況,一邊把簡歷寫起來吧,在自由與生存面前,毫不猶豫的選擇生存。
四、個人工作室:老闆大部分也是設計師起家,拉起幾個同事或朋友,在有一兩個客戶的情況下就開乾了的,企業資本方便是沒有多少積累的,本來生存競爭就弱,在大環境影響下,公司的訂單急驟減少,甚至開年到現在為零單,在風險下,個人老闆能承擔的財務能力是有限的,於是停薪留職也是常見的
五、創業幾年的小微企業:這部分企業前期可能有其他類型的合伙人參與投資,加上去年情況比較好,公司流失一部分員工,再加上幾年的沉澱,多少有些資本的積累。因為幾年的運營, 也有一套自己客戶獲取的方法,當然也是有一定竟爭實力的,並且有一定的優質客戶積累,所以訂單減少,但不至於為零,一邊撐著,一邊在想著多元化或者轉型
六、知名的資深設計師:大衝擊下,誰也無法獨善其身,訂單減少是必然,只是他的獲客方式,本身就是因為個人IP而來的,長期以來,個人的設計理念也獲得了一定圈層客戶的認可,如果團隊本身不太的情況下,就當這眼下是個學習和放鬆期吧,做做直播,講講課傳道授業,多多露露臉個人影響力在圈內圈外都不會減,操作的好,還是另外一次提升。
七、在行業內的大中型企業:
雖然訂單減少,但能維持正常運營,正是優勝劣汰,優化組織內部,調整結構的好時期,加上門外人才活動頻繁,囤一波優質的人才倒是一個絕佳的時期。危機下暴露的問題 ,針對性的解決,優化,並考慮分形創新,創造出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倒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就要求企業當家的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
讀到這啦,都對號入座了麼?不要委屈,不要抱怨,你能承擔的風險能力強弱取決於你的沉澱積累和深度思考。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象內設計微信公共號或者微博。
下一期,危情下,不同處境的應對辦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