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中的老人是B肝攜帶者,還能幫忙照看小孩嗎?

2019-07-16     檢驗視界網

隨著二胎時代的來臨,家裡的老人們日益成為照看小孩的主力。許多老人承擔了小孩日常飲食起居中的大部分工作,自然免不了二者之間的親密接觸。

B肝作為一種高攜帶率的傳染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著巨大的人口基數。那麼,如果家中的老人是B肝攜帶者,還能幫忙照看小孩嗎?小孩會不會被傳染上B肝呢?這是不少年輕父母們時常擔憂的問題。

要解答這些疑問,我們先來了解以下幾點知識!

5歲以下的兒童是B肝感染慢性化的高危人群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B肝),是一種由B型肝炎病毒(HBV)引發的肝臟疾病。如果HBV在6個月內被清除,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一般不再感染HBV;如果HBV持續6個月仍未被清除,則可進展為慢性B肝。HBV感染時的年齡是影響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新生兒、嬰幼兒由於其免疫臟器尚未發育完全,免疫功能相對低下,一旦感染了HBV,一般難以將其清除,相對於5歲以上的人群更容易發展為慢性B肝。

據流行病學統計,在新生兒、嬰幼兒HBV感染者中,分別有90%和25%~30%的人將發展為HBV慢性感染;而5歲以後的HBV感染者僅有5%~10%發展為HBV慢性感染。因此,新生兒、嬰幼兒確實需要重點預防B肝感染。

小孩必須與B肝攜帶者完全隔離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弄清楚B肝是如何傳播的。現代醫學已經證實,B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日常生活接觸一般不傳染。血液傳播主要見於共用注射針頭、不安全注射、輸注感染了HBV的血液製品等;母嬰傳播則主要發生在嬰兒出生期,大多是在分娩時接觸了HBV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而感染;B肝病毒一般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在體內沒有保護性B肝表面抗體的情況下,口腔潰瘍、胃潰瘍等患者由於消化道屏障被破壞,與B肝病毒攜帶者或患者共餐可能存在被感染的風險。

日常生活會感染?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制訂的《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特別說明: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不會傳染HBV。

雖然弄明白了B肝一般不會通過日常生活傳播,但還是有些朋友會說,如果老人不小心流鼻血了,而小孩身上恰巧有個傷口,那有沒可能被傳染呢?我承認這個朋友不是杞人憂天,但是您可能忘了,小朋友們出生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種B肝疫苗!要知道接種B肝疫苗後B肝感染的阻斷率超過90%。目前,接種B肝炎疫苗是預防B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辦法。

注射B肝疫苗就沒事?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如果幫忙照看小孩的老人是B肝病毒攜帶者或B肝患者,還要特別注意以下衛生及生活習慣:

不要把食物嚼爛後再喂給小孩吃;

將內衣分開洗曬,毛巾、牙刷等洗漱用品儘量分開用;

指甲剪、剃鬚刀及易造成出血的器具不要共用,並放置於小孩不容易接觸到的地方。

來源:長沙市中心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PEpGmwBmyVoG_1Zwl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