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
如果不曾支教,你不會知道
初為人師的忙碌和答疑解惑的欣慰
如果不曾支教,你不會知道
三尺講台的魔力和操場的歡騰
如果不曾支教,你不會知道
孩子們如此渴望知識,渴望遠方
七月末尾,山大的各支教隊陸續踏上返校的旅程,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光短暫而難忘,不知不覺便到了最後一課,下課的鈴聲悠長又動人,稚嫩的臉龐期待又落寞。
回頭看,仿佛只是在夕陽里站了一會兒,就擁有了這個暑假最快樂的時光。支教的隊伍帶回了山間蟬鳴和微風的合奏,如同清泉般流淌進我們的心窩,訴說著一片片土地最迷人的魅力,一個個孩子最質樸的心愿。
守護——用真心換真心
一天中有太多的樂趣,但對於馬協逐夢支教調研團隊成員來說,最重要的是和日照五蓮縣的孩子們共擔一份苦,共享一絲甜。
「我們有一個打開小朋友們心門的法寶——聯繫本,每天用它進行對話。孩子們會把一天的感受和心得寫在上面,老師會給予回復。」孩子們是害羞的,但只要選擇對了方式,就能把情感的閘門打開,柔情與驚喜突然迸發出來。支教團成員張翰翻出手機中的照片,是孩子寫在聯繫本上的一句話:「老師,我很喜歡你的安靜,因為我很內向。」這是一句看起來很普通的話,出自一個想當科學家的孩子之手,他雖然不善言辭,卻有著這個年紀獨有的勇敢與自信。
馬協逐夢支教團在這裡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守護。支教團成員為了更了解孩子們的性格、愛好與夢想,決定去家訪。遇到有父母質疑「做這些有什麼用」時,支教團成員耐心溝通,向他們解釋安心讀書與學習畫畫和音樂之間並不矛盾,希望孩子能追求夢想而不被打擾。
孩子們期待走出家鄉,走向更大的世界。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卻伴隨艱難的過程中,他們需要足夠的勇氣去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需要足夠的定力去忽略那些岔路口和干擾的聲音;需要一個堅定的聲音驅散在未來某個十字路口處的迷茫,需要一句簡簡單單的:你很棒,要堅持。
十年一日的愛與擔當
不遠處的山東商河,唐仲英愛心社夢之翼支教團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對他們而言,支教的精神不僅僅是給予,更是傳承——最初踏上這片土地的支教隊員們早已經從山大畢業,但總有年輕的身影奔赴最需要他們的地方。
許多年來,他們為孩子們做了實實在在的好事。唐仲英愛心社積極幫助身處貧困縣的孩子們改善生活條件。宿舍里的熱水器,教室里的圖書角……無論他們在不在,都能為孩子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好的改變。我們總希望能把自己對這些可愛精靈全部的愛和溫暖注入課堂內外的每一個瞬間,那些充滿對未知世界的驚喜和期待的眨巴眨巴的閃亮眸子,需要這個世界每分每秒的溫柔注視。
要去點燃興趣和好奇心,而非灌輸知識。與其他支教團不同的是,夢之翼支教團的課程以興趣課為主,兼有一些其他活動,例如趣味運動會,知識競賽,「金玉良言」交流會等等。起初,很多孩子都很害羞,下課了,不太和其他組員說話,上課了也不太敢和老師互動。但是慢慢地,一天天過去,一次次活動結束後,大家沒有了最初的羞澀,越來越多的人敢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
「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推己及人,奉獻愛心」的十六字宗旨被唐仲英愛心社的成員們銘記於心,用心做公益,用愛暖人間。
支教一程,自教一生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西部陽光支教團今夏搭乘硬皮火車前往一座湘西小城---湖南懷化,二十多小時的旅途,窗外景色變換,窗里歡聲笑語,這是一場充滿未知的希望之旅。
任曉雯在感悟中這樣寫道:「短期支教不可能填補城鄉教育的鴻溝,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為孩子們帶來一些平時接觸不到的東西,讓他們知道未來無限廣大。」
茫茫人海中能與你相遇,能夠在與彼此的接觸中收穫不一樣的見聞與感動,能在對方的生命中點亮一盞小小的燈,足矣。「盡全力助他人,憑一心做自己,這是一場助人渡己之旅。」竇培育在日誌中如此作結。
責任與溫情之外的,還有對於童真的追憶,當支教團成員看見孩子們玩耍時天真的笑臉,上課時或憨態或認真的神情,總會從心底里生髮出一種難以言說的感動。「現在小小的你就是以前的我」,如今回首,更多的體會到年少的可貴與成長的美妙。
在湘西山水間,瀰漫的永遠是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的邊城風味,西部陽光支教團,用他們的腳步丈量每一寸鄉間小路,用他們的耐心、真誠和熱情似火,來書寫一段又一段助己渡人的支教故事。
夏天,是一個有著過多離別的季節,十幾天的支教生活總是結束得突如其來,上一秒還是滿面塵灰煙火色,下一刻就已乘上大巴,耳畔迴蕩著孩子們與山風蟬鳴共同唱響的悠長離歌;但夏天,同樣是一個收穫滿滿的季節,感謝支教,讓更多山大學子可以親身體驗到三尺講台上的別樣精彩,感謝支教,讓更多天真卻充滿無限可能的孩子看到更大的可能。
文/張翰 李婉婷
圖/唐仲英愛心社夢之翼支教團
馬協逐夢支教調研團
西部陽光支教團
編輯/施維安 於子旋
責任編輯/苗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