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閱兵親歷者講述背後的故事 | 將在天安門受閱的128步化為踏實工作的每一步

2019-10-20     海南武警

壯闊七十載 奮進新時代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20餘萬軍民以盛大的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歡慶祖國70華誕。

10時15分,閱兵儀式開始。在雄壯的軍樂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乘車沿著寬闊的長安街,依次檢閱15個徒步方隊、32個裝備方隊。近15000名受閱官兵整齊列陣,580台受閱裝備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也是共和國武裝力量改革重塑後的首次整體亮相。

天安門前,儀仗方隊高擎黨旗、國旗、軍旗,沿著東長安街闊步走來。領導指揮方隊、陸軍方隊、海軍方隊、空軍方隊、武警部隊方隊等15個徒步方隊邁著雄健的步伐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此次大閱兵中,武警海南總隊三名同志位列徒步方隊中的領導指揮方隊,他們分別是參謀部情報處副處長趙明明、信息通信處參謀張安、政治工作部宣傳處幹事劉強。

一次受閱,終生光榮;一人受閱,全家光榮。對於身處海島、守衛南疆的武警海南總隊官兵來說,戰友受閱,全隊光榮。在參閱訓練的195個日日夜夜裡,三名同志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刻苦訓練、追求卓越,以昂揚奮進的嶄新風貌、鏗鏘有力的豪邁步伐通過天安門廣場,圓滿完成了國慶閱兵任務,在為個人爭得榮譽的同時,更為武警海南總隊贏得榮光。

閱兵,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既神聖又充滿神秘,這三名同志對此有著更特殊、更真切、更深刻的體會。接下來,海南武警公眾號將分三期推送他們在受閱期間的所想所悟,讓大家近距離感受閱兵背後的故事。

將在天安門受閱的128步化為踏實工作的每一步

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劉強

我參加的領導指揮方隊,是我軍閱兵史上第一次從全軍領導指揮機構抽組力量組成的方隊,第一個由共和國將軍組成第一排面的方隊,是改革強軍、各兵種聯合作戰印記最鮮明的方隊。從3月下旬全面展開訓練到10月1日走過天安門廣場,共經歷了在營訓練、集中訓練、合練預演和正式受閱4個階段。訓練期間,方隊被徒步方隊指揮部評為「優勝方隊」和「訓練先進單位」,我個人作為方隊的釘子兵和口令員,在單兵淘汰考核中獲全方隊第2名, 3次被方隊評選為「訓練標兵」,並在總結表彰中獲方隊嘉獎1次,在閱兵幹部考核中總評優秀。

(劉強 右一)

領導指揮方隊為徒手方隊,隊員平均年齡38歲,對比其他方隊,身體機能和體能儲備是我們的弱項,這就需要通過更科學的訓練方法、更長的訓練時間和更大的訓練強度才能補足短板,達到一流的受閱標準。進入閱兵村集中訓練後,每周訓練6.5天,每天訓練10小時,在最熱的三伏天每天要喝掉十幾升水,齊步正步行走累計20餘公里,相當於一個半程馬拉松。為了練就過硬的單兵隊列動作,我們每天重複著站立、擺臂、踢腿最基本的動作來加深肌肉記憶,通過成千上萬次的動作重複做到固化定型,通過精確到厘的拉線測量做到整齊劃一。

為進一步提升方隊整體受閱水平,開訓後採取全程考核評比,階段篩選淘汰機制,平均每周一次評比,每月一次考核,每季度一次淘汰。每次考核都邀請儀仗方隊教練員作為評判員,每項評判內容都有具體量化標準,每名受閱隊員都建立跟蹤統計檔案,考核淘汰全程組織嚴密有序。

回顧為期半年的參閱訓練生活,有付出也有收穫。第一點收穫,對黨忠誠是干好工作的信念之本。閱兵訓練看起來練的是隊列,但實際鑄的是軍魂,體現的是忠誠。集中訓練階段恰逢北京進入三伏天,室外溫度高達40度以上,地表溫度超過60度,大家頭頂烈日,腳踩熱浪,軍裝濕了又干、乾了又濕,有好幾次我都感到自己快撐不下去,但想到作為一名黨員和軍人的初心使命我又充滿力量。方隊中的備選隊員里還有數名將軍,他們的訓練要求和正式隊員完全一樣,一起踢腿,一起站立,一起流汗。6個多月的艱苦訓練,他們勠力同心,正步向前,經受住了苦與累的考驗,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刻在心坎上,寫在剛毅果敢的眼神里。雖然最後沒有通過天安門,但是他們用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忠誠的答卷。這既是以實際行動詮釋對統帥的絕對忠誠和使命擔當,更是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的具體體現。

(劉強 右一)

閱兵無小事,一次擺臂看出忠誠,一次踢腿也能看出忠誠,忠誠絕不僅僅是山呼海嘯的強軍口號,而是體現在每一次向右看敬禮和每一步齊步正步中。聯繫到我們的工作也是如此。做任何一項工作都要抬高政治站位,時刻保持利劍高懸的謹慎心態,切實把踐行忠誠轉化為踏踏實實完成好組織交給的每一項任務中去。

第二點收穫,勇於擔當是履行使命的成事之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是軍人的靈魂。今年受閱官兵的眼神里不光要充滿自信、堅定、喜悅,更要體現彪悍和血性。這是最高統帥的號令,更是新時代中國軍人所要呈獻給全世界人民的國威軍威。為此,我們每天對著太陽站立1個半小時,眼淚流下來不去擦,強光直射眼睛不能眨。久而久之,每名隊員的眼神里都寫滿了對國家和人民、對最高統帥的赤膽忠心。特別是軍職以上領導幹部,平均年齡55歲,雖然每個人身上都有傷病,但他們始終站排頭、爭第一,和年輕同志一樣,頂風冒雨,比拼較勁,有的主動加班加點,有的自我加量加碼,有的邊理療邊訓練。受閱將軍尚且如此,我們又豈能落下。

(劉強 右一)

軍隊為使命而存在,軍人為打仗而生。和平年代,軍人就要圍繞職責使命,立足本職崗位干好工作,勇於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不斷嚴實個人作風,在真擔當、真作為中推動部隊建設發展再上新高。

第三點收穫,追求卓越是完成任務的力量之源。建隊之初,方隊就提出「一流的組織指揮、一流的戰術素養、一流的武器裝備、一流的精神風貌」目標和「標準最高、效果最佳、歷史最好」的總體要求。在方隊中我代表的是武警部隊,在排面里我代表的是武警海南總隊。為了天安門前最關鍵的96米、128步、66秒的精彩呈現,我每天都給自己加量加碼,每一次踢腿擺臂,每一次向右看敬禮,每一個堅毅的眼神我都力求做到完美,為的就是將總隊的優良作風形象最大限度的展示在全軍將士面前。

(劉強 圖中)

對我們每名參訓隊員而言,要想實現整齊劃一的受閱效果,沒有任何捷徑可尋,只有對標準要求一以貫之的堅持。向大家彙報一組我每天都在提醒自己的數據:正步踢腿離地面30厘米,步幅75厘米,齊步向前擺臂距地面125厘米,向後擺臂98厘米,正步向前擺臂距離地面135厘米,每分鐘行進112步。這些數字是規格,是標準,是決定閱兵成敗的生命線。只有每個人都做到心中有數、方寸不亂,整個方隊才能鐵板一塊、整齊劃一,走過天安門才能米秒不差。這樣的訓練標準體現的正是對時間空間的極度精準,苛刻到相差半秒都是失敗。正如我們在工作中,也必須日復一日、不折不扣的去按照最高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完成各項急難險重任務。

受閱任務已圓滿結束,我將倍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榮譽,發揚「挑戰自我、追求卓越、勠力同心、並肩戰鬥、密切協作、默默奉獻」的閱兵精神,以更加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埋頭苦幹的務實作風,將正步通過天安門的128步化為踏實工作的每一步,為部隊建設發展貢獻力量。

(劉強 右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MTz6W0BMH2_cNUgNC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