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潛意識裡總是會把讀書看成一件很嚴肅的事情,越是正兒八經的書,讀得越慢。然而,有些人偏偏能讀得特別快,還能把書中內容消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我們要說的這位作家,「文學鬼才」馬伯庸,就是一個特別知名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但是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的作者,是網友們熟悉的「馬親王」,也是人民文學獎、朱自清獎的得主。
馬伯庸
作品比作者火,可以說是作者水平的實力體現,《長安十二時辰》的刷屏就證明了這一點。不過,許多網友在看了《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之後,卻意外擴展了自己對唐代史和文物的興趣。
因為劇裡面的歷史細節,前所未有地真實!
這些細節大都是從書里看來的,當中不乏「枯燥」的專業書籍,比如這本常常擺在馬伯庸書桌上的《隋唐兩京坊考》。
這本書裡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考證和資料,一般人看了都要打瞌睡,但馬伯庸卻從裡面讀出了一個真實、富有生活氣息的長安城。
比如劇中展現出來的長安城布局、靖安司、甚至藥王孫思邈宅這種令人驚喜的細節,都是從《隋唐兩京坊考》里挖出來的:
靖安司
藥王宅
長安城輿圖
這是馬伯庸最擅長、也恰恰是普通讀者最迫切想知道的地方:碰到這種有閱讀門檻的書籍時,我們該如何駕馭它們?
要知道,馬伯庸每年讀的書加起來至少2000萬字,他為每本書寫的推薦語也十分精彩,一位圖書行業的工作人員就曾透露,經過馬伯庸推薦的書,銷量可以漲六倍。
甚至有些滯銷書,也因為他的推薦,被搶購一空。如今,馬伯庸已經成了出版界認證的「帶貨王」。
馬伯庸讀書推薦
今天,馬伯庸把自己的讀書之道融進了他20多年來讀過的最特別、最「冷門」的書裡面,打磨出了這門很特別的音頻課程。在這門課里,他將親「聲」敘述,帶著你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讀完22本難得一見的好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聽完這門課,你收穫的不止是知識,還有閱讀能力的悄然提升。
《鬼才馬伯庸——解讀22本被你錯過的好書》
課程亮點
No.1 給資深書迷「撿漏」的22本冷門奇書
這門課里講的都是些「瀕臨滅絕」的書,每一本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閱讀價值,也有收藏價值。
它們在豆瓣上的評分都是9分以上,但是豆瓣平均已讀人數不到800人,有3本已經絕版,一半以上全網存量更是不足400本。
它們是:
《紅雨》:哈佛、劍橋歷史系推薦書目,國內再版8次,每次都被學界一搶而空;
《西遊補》:魯迅稱讚為「同時代的作品無人能望其項背」的奇書;
《宋案重審》:裡面90%的真實歷史資料都是首次公開;
《十又二分之一世界史》:布克獎得主朱利安·巴恩斯的著作,是讀懂英式幽默、看懂撲朔迷離的歷史的必備案頭書......
毫不誇張地說,這些書,也許現在不讀,以後就讀不到了。
No.2 打破你對讀書的畏懼
我們對書,尤其是一些嚴肅的書,都會有一種畏懼感。《資本論》《尤利西斯》這樣的書,人們很少主動去讀,也是有道理的。
瑪麗蓮·夢露就曾經在自傳里說過,她的朋友們在飯桌上爭論波提切利和達文西誰更優秀,她完全聽不懂。朋友們為了照顧她,改為討論時代更近一點的弗洛伊德、榮格,但她還是聽不懂。這一次經歷給她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感。
後來夢露發奮讀書,一有時間就翻開書讀,在她去世後,有人整理過她的書單,足足有430多本書!
圖為夢露在拍攝間隙閱讀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如今,我們交朋友、拓展社交層次的時候,也不可避免要參與各種各樣的話題。因為畏難而不去主動閱讀,只會束縛我們的生活。對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來說,打破對讀書的畏懼,是必然要經歷的一關。
在這門課里,馬伯庸會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讀透22本書,當中不乏深刻難懂的著作。
譬如諾獎得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
每一個讀現當代文學的人,心中都有一個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是我們讀現當代世界文學絕對繞不過去的一個人,在這本書里,他討論了民族文化融合、傷痕與記憶等宏大的話題,還為它們披上了奇幻與寓言的外衣,書的意旨就顯得格外撲朔迷離。因此很多人都看不懂,也不喜歡看。
但是馬伯庸卻十分肯定地說,這本書「很值得推薦給大家」。
他先從奇幻故事的層面開始講起,這個對我們來說並不難,很容易就能聽進去。接著馬伯庸一層一層地分析,層層上升,跟著他的敘述,結合自己的過往經歷,我們很輕鬆地就能讀懂這本書,原來它討論的核心是「一個人的記憶該是怎樣,記住還是忘掉?」(馬伯庸語)
1
「石黑一雄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小說,像是《遠山淡影》《長日留痕》。《長日留痕》拍過電影,是《沉默的羔羊》男主角安東尼 · 霍普金斯主演的,他演了一個特別典型的英國管家,女主角是來貴族府上工作的一個女性,兩個人發生了感情,但是管家性格特別隱忍,一直不願公開自己的情意。
今天咱們不講《長日留痕》,講他的另外一部。這部作品在石黑一雄的所有作品裡面,被提到得比較少,但我覺得很有意思,很值得推薦給大家。它的名字叫《被掩埋的巨人》。」
2
「亞瑟王平定天下之後,不列顛民族跟撒克遜民族之間結下了血仇,彼此之間攻伐不休,仇恨與日俱增。亞瑟王不能把撒克遜民族徹底滅掉,他只能找了一條龍,讓龍不停地噴出遺忘之霧,讓大家把之前的血仇忘掉,踏踏實實地過日子。
這個寓意很深刻。亞瑟王已經變成一個既有統治者,作為統治者,他希望的是民眾和平共處,忘卻前塵,忘卻仇恨。這對老夫妻為什麼想不起自己的兒子,是因為他們也吸入了遺忘之霧,把它忘掉了。
撒克遜人覺得我們不能忘,這些事情是我們民族的根源,也是我們成為獨立自我的關鍵要素。他們決定去屠龍,打破這片沉默的遺忘。」
3
「石黑一雄不會簡單地寫一個奇幻故事,他最喜歡寫的主題叫「記憶」。他始終想要在作品中探討,一個人的記憶該是怎樣,是記住還是忘掉。
《長日留痕》里,英國管家回憶自己在戰場上的事;《遠山淡影》里,一個在英格蘭生活的日本寡婦回憶自己的的過往;還有一個關於中國背景的小說《上海孤兒》,講的也是主角追尋自己曾經在上海留下的一段記憶的故事。
遺忘、記憶,以及二者之間的對抗和取捨,這是石黑一雄最喜歡的主題。」
聽得多了,你就會跟著馬伯庸的思路,探索到理解一本書的門徑,以後再去讀其他深奧的書時,我們不敢說一讀就懂,但這個過程至少不會太艱難。
No.3 打破你對未知的恐懼
想想看,我們在書店看到一些特別枯燥的書時,是不是碰都不會碰,直接就走開了?
次數多了,可能會讓我們故步自封,錯過許多我們原本讀得懂的好書。
在這門課裡面,馬伯庸就舉了幾個例子,比如這本名字特別枯燥的書《東南亞的貿易時代1450-1680》。
東南亞的貿易時代1450-1680,每個字都好枯燥啊!
但是這本書真的是它看起來的那樣子嗎?馬伯庸說:
「這本書不是用各種枯燥的數字、學術概念來給你講貿易怎麼樣,儘管叫「東南亞的貿易時代」,實際上講的是東南亞的風土人情。」
你會在裡面發現各種各樣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八卦,讀得欲罷不能。
點擊試聽《東南亞貿易時代》上
以上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最後馬伯庸還說:
「在《東南亞的貿易時代》這本書中,讀者能看到人類文明的進化背後的真正動機是怎樣。雖說這是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的主業,但是作為普通人,以後看到類似東西,我們就能夠看到表面現象背後的動機。另外,從純粹娛樂角度,你光看這本書,裡面講的奇聞異事、風土人情,也是很好看,足夠去殺時間,所以我推薦大家有機會去讀一讀。」
有了這種突破性的經歷,以後我們就不會再害怕碰到完全陌生、完全未知的書了,隨之而來的,必然是閱讀視野的無限擴張。
限時優惠:購買課程並打卡,送圖書盲盒
這門課的售價是68元,也就是說,花一本書的錢,能讀到二十二本難得一見的好書,當中有的書還是絕版了的,真要全部買下來,開銷可能要近千塊。
聽完全部課程、打完卡之後,我們還會送一份圖書盲盒,盲盒中有一本隨機圖書,可以自留,也可以送給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LLNGm8BMH2_cNUgg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