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死亡,有一半的原因是和水質打交道的。而因為水質引起的死魚,主要還是水裡面的各種有害物質。我們最常見的三種有害物質,無非就是氨,硝酸鹽,以及亞硝酸鹽。我們今天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三種有害物質到底是如何進行一個奇妙且巧妙的轉換,以及如何預防這三種有害物質超標。
氨是一種來源途徑比較廣泛的有害物質,主要來源有三個,1.魚類表面的粘膜。魚類表面那層滑滑的粘膜其實是一直在不斷的新陳代謝,新的長出來後,舊的粘膜就會直接脫落,這些脫落的粘膜就會產生氨。2.魚類糞便。魚類一生都處在吃喝拉撒的狀態里。拉出來的魚糞就會產生出氨。3.食物殘渣。每次喂魚的時候是絕對會有食物殘渣掉落的,他們也是氨的來源。氨在偏酸的水中毒性是比較小的,而在鹼性水中,毒性就會越來越大。魚缸中氨的含量最好不要超過0.05了,如果你魚缸中氨含量達到了0.2,很快魚缸裡面的魚就會全部都去世。
我們都知道,魚缸中存在著一種人人皆知的益生菌,它便是硝化細菌。此處的「它」應該改成「他們」,為啥?硝化細菌實際上是兩種細菌的統稱,一種是硝酸菌,另外一種就是亞硝酸菌了。氨主要被亞硝酸菌吃掉。然後亞硝酸菌就會將氨給全部轉化成亞硝酸鹽。是的,亞硝酸鹽就是這麼來的。亞硝酸鹽對魚也是有毒的,所以這個東西還需要有其他細菌來將其轉化成毒性較小的物質,這就需要硝酸菌來幫忙了。
硝酸菌會會將亞硝酸菌轉化出來的亞硝酸鹽給吃了,然後再將其轉化成毒性較低的硝酸鹽。硝酸鹽其實就是這三種有害物質中毒性最小的一種有害物質了。不過,硝酸鹽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真的對魚沒有傷害嗎?不不不,這種物質其實是微毒的,在含量少的情況下硝酸鹽不會對生物進行攻擊。但是如果一旦硝酸鹽超標了,你這缸水就已經不再是可以養魚的水了,而是毒害魚類的「反水」!反水是沒法養魚的,一旦魚缸的水變成反水,無論適應能力有多強的魚類,都會毫不猶豫,立馬嗝屁。
最後,硝酸鹽還得通過自己勤勤懇懇的換水,才可以將硝酸鹽的含量降低下來。太久不換水,硝酸鹽積累得越來越多,很快就會超標。養魚,換水是必須要進行的一項工作。那麼,該如何做才能預防這些有害物質超標呢?我們一步一步來。
氨的主要來源是由於水中的雜質產生,而這個東西產生後就需要細菌去將其轉化成低毒一些的物質。所以,你首先就一定要具備一個足夠強大細菌種群,同時生化過濾的作用需要與魚缸中飼養的魚類成正比。魚多了細菌也忙不過來。氨這塊問題解決好了,剩下的就是硝酸鹽了。硝酸鹽只能靠人為的換水去降低其含量。
所以,保持魚缸水質健康,單單有強大的物理過濾是不夠的,還需要強大想生化過濾,以及每周一換水的操作,這樣以來,可以降低很大的死魚風險。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