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結束戰爭的戰爭」在一戰鼓舞人心的口號下,同盟國和協約國不予餘力的投入大量的兵力,這一戰雖然以協約國勝利,但是英法受到重創,「日不落帝國」開始走向衰敗,而最大的得利方是美國和日本。
開戰之初,美國同時向協約國和同盟國販賣武器裝備,在協約國快要走向勝利時,它對德宣戰,不費一槍一炮拿到了德國的賠款,義大利的倒戈讓它並沒有損失太多經濟,日本則是趁機侵占中國。
戰爭結束之後,一場席捲世界的經濟危機爆發,德、意、日徹底抬頭,德國在一戰當中損失了許多土地,加上凡爾賽條約的約束力,更是進一步點燃了日耳曼人的怒火,希特勒的鼓動,讓他建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國。
墨索里尼為了光復偉大的羅馬大帝國,也是加入了法西斯之列,日本在武士道精神的號召下,奉行「強權政治,武力征服」,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典型的「民族戰爭」,1940年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正式結成同盟國。
德國之所以不畏懼英法,還有一個重要的「同盟」,希特勒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開戰時,白俄羅斯已經調兵遣將,隨時準備對戰英法,所以德國在閃擊波蘭時,並不擔心兩線作戰。
可德國在1941年6月撕毀了條約,大舉入侵蘇聯,日本同時在中國戰爭和太平洋作戰,至於義大利在1943年發動了政變,墨索里尼被拘禁,義大利對德宣戰,從三國的動向來看,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死亡,也是奠定了日本的敗局,但日本並不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方面希望蘇聯能夠調停,然而蘇聯對日宣戰,讓美國不得不先後投下兩顆原子彈,日本宣布投降。
兩顆原子彈摧毀了日本工業地區,成千上萬的人雙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溫,將一切都化為了灰燼,廣島當天死亡的人就達到了8.8萬,長崎當日有6萬人死亡,然而有一位叫高倉秋子的19歲女孩在原子彈爆炸時,距離爆炸中心只有260米,但她卻活了下來。
高倉秋子是廣島銀行的工作人員,原子彈爆炸那天,她只感覺到一股氣浪將她掀飛,一棟樓的廢墟砸在了她的身上,她也不知道昏迷了多久,醒過來的時候,她從廢墟當中爬了出去。
高倉秋子能夠活下來,主要是因為水泥擋住了致命的高溫,大部分活下來的人也都是躲在水中,房屋裡,但廢墟沒有擋住輻射,從高倉秋子走出來的那一刻,她的身體就身體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她只活到了34歲,在去世之前,她被診斷出脊椎腫瘤,可能是因為核輻射引發了疾病,自從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立刻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一張站在火葬場小男孩的照片傳遍美國,一個七八歲的小孩,讓愛心泛濫的西方人成立了一個又一個反核組織。
50多年後,參與過投下原子彈行動的空軍少將查爾斯·斯文尼展開了公開演講,主題為:原子彈下無冤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GvrNnMBiuFnsJQVeOT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