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成伊土衝突新引信?中東觀察者:此舉疑似取悅美國

2020-12-30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一首詩成伊土衝突新引信?中東觀察者:此舉疑似取悅美國

伊朗布希爾的核電站

剛剛抽身於美式牢籠的伊朗,雖然對回籠表現出了強烈的期盼,但究竟能不能順利回籠,將自由發展和被動挨打都關在籠子外邊,也沒誰能預料到。如果在它的發展途中只有美國這一個攔路虎,那沒準我們還能伸出一片陰涼,但是伊朗作為中東一大國,自身與鄰國之間,原本就存在諸多嫌隙,這些都不是中國或者俄羅斯能夠影響到的,也非常不合適。這些糾葛還尚未理出頭緒,近日風波剛剛平靜下來的亞塞拜然,就在土耳其獻上的一首詩中,變成了挑動伊朗敏感神經的新引信。

據「半島電台」此前報道,在亞塞拜然作為納-卡一戰的勝利方的閱兵式當中,似是為烘托當時的熱烈氣氛,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好巧不巧地吟誦了一首,語出亞塞拜然詩人的詩歌。正是這首或許並未妥善地向亞塞拜然表達對勝利的祝詞的詩歌,令麻煩纏身的伊朗感受到了空前的不安全感,認為自己的國家安全受到了莫大的威脅。那麼這首詩歌究竟是怎樣行文的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伊朗人在伊朗西北部亞塞拜然省大不里士的集市上買地毯

「他‌們‌以‌阿‌拉‌斯‌河‌為‌界‌分‌開‌,‌用‌石‌子‌和‌木‌棍‌填‌滿‌了‌它。‌我‌不‌會‌與‌你‌分‌開‌,‌但‌他‌們‌強‌行‌拆‌散‌了‌我‌們。」‌這‌首‌詩‌所‌感‌嘆‌的‌是‌,‌阿‌塞‌拜‌疆‌與‌伊‌朗‌國‌內‌的‌阿‌塞‌拜‌疆‌人‌世‌代‌分‌割‌,‌卻‌表‌達‌了‌「不‌會‌分‌開」‌的‌意‌念。‌這‌首‌詩‌,‌作‌為‌給‌阿‌塞‌拜‌疆‌勝利的‌祝‌詞‌聽‌聽‌可‌還‌行‌,‌‌傳到‌伊‌朗‌人‌耳‌中‌,‌ 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他們可能會想——伊朗有一些亞塞拜然人很奇怪嗎?你是想削弱我們的國力人力嗎?

而這僅僅是一般程度的反應,伊朗人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幾乎都怒髮衝冠了起來。他們是怎麼想的?他們眾口一致地要求伊朗對此嚴厲發聲,要求土耳其在引經據典之前多了解了解兩國歷史。伊朗各高官議員們也對此訝然譴責,直呼不可接受。雖然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在講話中提到,據過去對埃爾多安先生的了解,他不太可能有損害我們國家安全的意圖,他總是在講話中背誦詩歌。但是並不合適。

同時,他也提及,這首詩對伊朗國內的人民情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即使土耳其官員對這首頌歌的解讀並不含這方面的意思,我們似乎可以繞過這個問題,但是,我們人民的意見和心情非常重要。而伊朗本身身處戰火中心地段,連年的戰爭,不管是以正義之名還是以利益為因發動的戰爭,對於戰爭之中的人民而言,都是無比慘痛的回憶。

許多伊朗人引用了伊朗改革關鍵人物薩塔爾·汗的名句,作為對土耳其不當發言的直接回應。這位伊朗司令官曾經描述過這樣一段見聞,難民苦難中的諒解之語,令他落淚。當他和人民被圍困9個月之久時,他看見一位母親帶著她的小女兒,因飢餓而倒在地上,在灌木叢下扒拉著泥土,就這麼吃了下去。他說,「我以為孩子的母親會詛咒我,說是該死的薩塔爾·汗讓我們落到今天這步田地。但是她沒有,她說的是,我們會吃土壤,但絕不會放棄這片土地。這就是我落淚的時候。」

伊朗人民英雄薩塔爾·汗紀念雕像

正是這場改革,直接導致了今天亞塞拜然人異地而居的現狀。土耳其作為他們的老鄰居不可能不清楚其中去脈,所以埃爾多安的吟誦,在一些中東觀察者的眼中,變成疑似取悅美國的有心之舉。12月16日,中東媒體「al monitor」指出,土耳其存在通過與伊朗、俄羅斯產生矛盾來取悅美國的行為可能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E7hs3YB9j7PxaI7Kw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