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賭註:澤連斯基啟用「政治浪人」出任烏克蘭「改革操盤手」

2020-05-08     守望羅斯

原標題:危險賭註:澤連斯基啟用「政治浪人」出任烏克蘭「改革操盤手」

喬治亞前總統、烏克蘭敖德薩州前州長、著名「政治浪人」薩卡什維利在經歷了兩次大起大落之後,終於實現「再就業」,迎來了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三春」。2020年5月7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紙命令,起用他任烏克蘭改革執行委員會主席。

改革「操盤手」

改革執行委員會隸屬於烏克蘭國家改革委員會,為其常設執行機構。國家改革委直接歸烏克蘭總統領導,負責醞釀和擬制改革方案,提交烏克蘭議會審議。換言之,它是一個諮詢-協商機構,不具備決策權,但享有建言權和監督權。

但國家改革委的級別卻很高。主席由總統本人出任,其成員包括最高拉達主席(議會議長)、政府總理、副總理以及若干內閣成員(內閣成員由總理舉薦)、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總統辦公廳主席、改革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副主席。

從上述機構設置可以看出, 改革執行委員會負責國家改革大政方針的監督執行,其主席是名副其實的改革「操盤手」

此前,澤連斯基曾考慮提名澤連斯基出任主管改革的政府副總理,但遭受了其執政團隊(包括大多數「人民公僕」議員)的極力反對。原因很簡單:薩卡什維卡的政治聲譽太差,而且極具政治野心,起用這樣一個人當副總理,是在給烏克蘭的國家形象抹黑。

改革執行委員會主席的職位,雖然與政府副總理不可相提並論,但好歹也算個有面子的實職。而且,總統澤連斯基還是對薩卡什維利寄予了厚望,他當天專門針對後者的就任發表了一段賀詞:

「衷心祝賀米哈伊爾-尼古拉佐維奇(編註:對薩卡什維利的尊稱)接受新的重大挑戰。 我相信,他能給國家改革委員會注入活力,推動國家生活實現重大變革。

而薩卡什維利本人當天也在其社交博客做出回應,稱自己的被任命,體現了總統澤連斯基力排眾議推行改革的決心。

薩卡什維利指出,那些試圖勸阻澤連斯基推行改革的人,是希望烏克蘭維持現狀,而烏克蘭目前的現狀,就是一灘愈陷愈深的泥潭。

烏克蘭應該從泥潭中脫身,只有總統澤連斯基才能做到這一點。他有青史留名的雄心,能夠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辦實事。」薩卡什維利說。

澤連斯基為何相中薩卡什維利?

澤連斯基之所以頂住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非議,啟用薩卡什維利出任烏「改革操盤手」這一要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兩人政治理念相近,惺惺相惜。薩卡什維利與澤連斯基都信奉西方自由民主派思想。薩氏在出任敖德薩州長之後,不滿烏政壇腐敗成風,遂發起大規模反腐運動,站到了時任總統波羅申科的對立面。薩氏以其大無畏的「反腐鬥士」形象,贏得了不少烏克蘭民眾支持,也贏得了澤連斯基的共鳴和青睞。澤連斯基就任總統之後,便簽署命令恢復薩氏國籍,邀請其回到烏克蘭為國效力。兩人曾多次相互誇獎對方,大有相恨見晚之感。澤連斯基稱薩卡什維利是「民主鬥士」、不可或缺的外交人才,而薩卡什維利則稱讚澤連斯基廉潔正派,是能夠給烏克蘭帶來巨大希望的「新領袖」。

二、 澤連斯基希望借鑑喬治亞民主改革經驗。薩卡什維利通過「玫瑰革命」上台之後,比較成功地按照西方模式對喬治亞進行了政治和經濟改革。雖然有評論人士認為,喬治亞改革的成功,並非是薩卡什維利本人的功勞,但澤連斯基此番延攬薩卡什維利規劃烏政府方案,無疑是想參考和借鑑喬治亞的改革模式。

三、 澤連斯基執政團隊人才匱乏,啟用有污點的薩卡什維利也純屬無奈之舉。「政治素人」出身的澤連斯基在烏國內政治根基淺,其執政班底多演藝圈人士,缺少有豐富經驗的政壇老將。雖然他在上任之後依然以歐盟和北約為優先外交方向,但缺乏能與西方有效溝通的得力幹將,在這方面也不願意求助於政敵波羅申科,所以會選擇自詡與西方關係良好的薩卡什維利。而薩氏在前一陣子就信誓旦旦地表態稱,他能搞定烏克蘭與國際貨幣組織的談判,幫助烏克蘭在當前危機時刻獲得西方的援助。

一場危險的政治賭注

雖然薩卡什維利雄心勃勃,已經做好了協助澤連斯基在烏克蘭大力推動改革的準備,但很多國際分析人士,澤連斯基啟用薩卡什維利,是一場危險賭注,不僅押上了烏克蘭的國運,也押上了自己的總統寶座。

首先,薩卡什維利本身有太多的政治污點,難以服眾。薩氏在烏克蘭政壇樹立了很多政敵,澤連斯基執政團隊中的很多人也對他抱有戒心。讓這種人去主導改革,不僅難以做到政通人和,反而會加大改革的阻力,激化內部的矛盾。

其次,薩卡什維利最擅長的本領是煽動民眾發動革命,他身上最醒目的標籤是「革命家」而非「改革家」。而當今處於崩潰邊緣的烏克蘭,最需要的是低調務實的改革實幹家,而不是薩卡什維利這樣的大忽悠。

最後, 啟用薩卡什維利,完全按照美歐模式改造烏克蘭,將導致烏俄關係的徹底惡化。薩卡什維利被普京和克里姆林宮視為「冤家死對頭」,當年正是薩氏發動顏色革命讓喬治亞投入西方懷抱,後來又不自量力同俄羅斯打了一場十日戰爭。這樣極端仇俄的政客重新上位,無疑會對趨於緩和的俄烏關係帶來破壞性的影響。有分析人士指出,烏克蘭的最好選擇,是在美西方和俄羅斯之間左右逢源,但讓薩卡什維利去主導國內改革,無疑徹底亮明了「脫俄入歐」的政治態度,這會激怒俄羅斯,讓雙方此前改善雙邊關係的努力付之東流。

更何況,當年波羅申科與薩卡什維利之間上演的「農夫和蛇」的故事,能確保不會再次上演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D2bDXIBiuFnsJQVX8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