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釣魚純屬於興趣,沒魚釣就喜歡看魚、認魚。誤打誤撞進入了頭條號,看到了別人的好文章,評論也很活躍,總之,是抱著見賢思齊的學習心態向優秀的人學習,於是發了幾篇文章,本意是討論釣魚的,誰知卻連續發了一些有關魚類的文章,其實,我是半桶水,很多魚我都不認識的。但是我看了網友的評論,就想探個究竟,因為回複評論時篇幅不允許,只好採用發文章這種形式來回復。請看下圖:
註:這篇文章是2019年12月31日發表的《中國野生魚-原生魚-土著魚類介紹之一》中排序為24的魚種,網友提出質疑,說不是四川裂腹魚,而是怒江裂腹魚,因此有些不解,想探個究竟。於是就有了這篇關於裂腹魚的論述。
先聲明一點:網友寫這個評論本人表示感謝,說明他是認真的,誰對誰錯不是我們的重點,重點是既然有朋友提出了不同意見,我就得做功課,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對人對事。說得不好的還請大家指正。我會繼續努力的!謝謝!下面是我查找資料做好功課後,關於裂腹魚所做的論述和歸納總結。
一、什麼是裂腹魚
裂腹魚其實也就是細鱗魚,但細鱗魚不僅指裂腹魚,還要包括細鱗鮭,如川陝細鱗鮭。細鱗魚曾經受到過康熙皇帝的讚譽,傳說康熙行圍打獵至塞外,吃到當地的魚,吃得康熙帝龍顏大悅,即席賦詩一首「九曲伊遜水,有依萃尾魚。細鱗秋撥刺,巨口渡吹噓。陰益食單美,輕嗤漁譜疏」。讓康熙帝龍顏大悅的就是細鱗魚。他吃的應該是蒙古高原或東北地區的鮭科魚。不知道他有沒有吃大渡河的雅魚沒有。雅魚是典型的裂腹魚,同時也是皇家貢魚。裂腹魚的鱗片小,也有可能裂腹魚沒有鱗片。還有弓魚其實也是裂腹魚範疇,但弓魚與其它裂腹魚類不同,弓魚是一種適應於靜水環境中生活的種類,如塔里木弓魚、大理弓魚等。其他種類裂腹魚不能叫弓魚,因為它們生活在江河急流中。
下面是一些有關裂腹魚的資料:短須裂腹魚、長絲裂腹魚產於金沙江、雅礱江等水系;重口裂腹魚、齊口裂腹魚產於長江上游岷江、烏江水系,大理裂腹魚產於雲南大理洱海及蒼山一帶溪流中。
二、怎樣劃分裂腹魚的種群
有這麼多裂腹魚,我說是四川裂腹魚,你說的是怒江裂腹魚,怎麼判斷你講的是對和錯呢?這裡有一個標準,請看:
裂腹魚類有三個類群:
第一類群(原始級):魚鱗披於全身或局部退化,須2對,群聚于海拔1250-2500米高度。
第二類群(特化級):魚鱗局部退化或全部退化,須1對,聚居于海拔2750-3750米高度。
第三類群(高度特化級):魚鱗全部退化,無須,聚居于海拔3750-5000米高度,有些分布在海拔5100米的水體中。
再看各個地區的整體海拔分布:
1、雲貴川地區,新疆地區------平均海拔區間位於1250-2500米區間,新疆局部地區更低。屬於第一梯級。
2、川西地區,位於青藏高原的邊緣-------------海拔2750-3750米,屬於第二梯級。
3、青藏高原---------海拔3750-5000米。屬於第三梯級。
西部高原及水系分布圖
三、3大裂腹魚有哪些特徵
1、第一、二梯級裂腹魚
就裂腹魚分布來說,第一、二梯級的江河中裂腹魚差別並不大,大多有2對須或1對須,有哪些裂腹魚呢?前面講到的短須裂腹魚、長絲裂腹魚、扁吻魚(弓魚)、四川裂腹魚、怒江裂腹魚、雅魚等等都是。那怎樣區分它們呢?只怕只能從口裂形態,背部體色,鰭的顏色,裂線的樣式,唇部是重唇還是單唇入手了,這個我也不懂,你可能要去諮詢魚類專家。
雅魚,也是裂腹魚中的一種,吃完魚後,魚骨中有一個非常像寶劍
雅魚是鯉身鱒鱗,鱗片很細且密實,像虹鱒魚的鱗,魚身無斑點,唇部厚實
我的結論:
你提出質詢的依據是什麼呢?質詢別人是值得提倡的,前提是要有嚴謹、科學的態度,以理服人嘛,呵呵。換個角度思考,有人質詢不見得是壞事,可以鞭策我做的更好。
2、第三梯級裂腹魚
那第三梯級的裂腹魚就好辨認了。主要有:青海湖裸鯉(湟魚)、拉薩裂腹魚(尖裸鯉)等。湟魚主要生長在青海湖,拉薩裂腹魚主要生長在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它們的特徵是沒有了魚鱗,嘴巴上沒有了鬚鬚了,身上或許還有點鮭魚的斑點了。
尖裸鯉,無鱗,無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