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賣瓷碗的老人挑著扁擔在路上走著,突然一個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頭也不回繼續向前走。
路人看到很奇怪,便問:「為什麼你的碗摔碎了你卻不看一下呢?」
老人答到:「 我再怎麼回頭看,碗是碎的。 」
失去的東西就要學著去接受,學著放下。因為結局已定,再難過也是庸人自擾。
三毛說: 「上天不給我的,無論我十指怎樣緊扣,仍然走漏; 給我的,無論過去我怎麼失手,都會擁有。 」
放下名利,收穫淡然;放下雜念,收穫坦蕩;放下仇恨,收穫快樂;放下過去,收穫成長。
把煩惱踩在腳下,把明媚裝在心中,凡事看淡一些,不計較,不苛求,學會放下,便是擁有。
0 2
鸚鵡遇到烏鴉,籠中的鸚鵡安逸,野外的烏鴉自由。
鸚鵡羨慕烏鴉自由,烏鴉羨慕鸚鵡安逸。
二鳥為了實現自己的執念,便商議互換。
烏鴉得到安逸,但難得主人歡喜,最後抑鬱而死; 鸚鵡得到自由,但長期安逸,不能獨立生存,最終飢餓而死。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執念太深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一個回答說: 「 心中藏著一把火,這種日子不好過。 」
人要認清自己的稟性和性情,在人世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才能過得安穩快樂。
智力平平,普通高校也能點亮求學的象牙塔; 能力平平,三四線城市也有大施拳腳的機會; 資產平平,普通小區也能培養出超群的人才......
不要盲目羨慕他人的幸福,也許那並不適合你。
找准人生的定位,即使過著平凡的一生,未嘗不是一種好的人生。
03
老師問: 「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麼辦?」
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
老師說: 「 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
同學頓悟......
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恰恰是因為擁有太多所造成的,真正聰明的人,都在過著簡單的生活。
人的精力總會有限,不如「倒掉一些水」,清除掉那些99%對自己無用的東西,只專注自己喜歡的人和事,你會獲得更輕鬆自在的人生。
04
貓和豬是好朋友。
一天貓掉進大坑,豬拿來繩子,貓叫豬把繩子扔下來,結果它整捆扔了下去。
貓很鬱悶的說: 「這樣扔下來,怎麼拉我上去? 」
豬說: 「不然怎麼做? 」
貓說: 「你應該拉住一頭繩子啊! 」
豬就跳下去,拿了繩子的一頭,說:「現在可以了! 」
貓哭了,哭得很幸福......
有的人不是很聰明,卻值得你終生擁有。
朋友這種關係,最美在於錦上添花; 最可貴,貴在雪中送炭。
交朋友,講究的不是名利財富,而是有情有義; 講究的不是形影不離,而是心裡有你。
05
老和尚問小和尚: 「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後退一步則亡,你該怎麼辦? 」
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 「我往旁邊去。」
當你感到走進死胡同時,別著急往回走,看看旁邊還有沒有出口,因為伴隨挫折的,往往是轉折。換個角度思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好事,順其自然,傾心而為;壞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不順時,多轉幾個彎,以不變應萬變。
常言道:「直道可距馬,曲徑能通幽。」
能激流勇進者,為強者;能急流勇退者,亦有智者。
天無絕人之路,懂得轉彎的人,總會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時,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06
第一天,小白兔去釣魚,一無所獲。
第二天,它又去釣魚,還是如此。
第三天它剛到,一條大魚從河裡跳出來,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蘿蔔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你給的都是你自己「想」給的,而不是對方想要的。
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付出,不值錢。別太高估自己,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自作多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不必施於人。
相處舒服的人,都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方得人心。
07
窮人問佛: 我為什麼這樣窮?
佛說: 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
窮人: 我一無所有如何給予?
佛: 一個人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
顏施: 微笑處事;
言施: 說讚美安慰的話;
心施: 敞開心扉對人和藹;
眼施: 善義的眼光給予別人;
身施: 以行動幫助別人;
座施: 即謙讓座位;
房施: 有容人之心。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你想要得到什麼,你首先要付出。給予,是唯一永遠不會失敗的投資。
人活一世,總是相互的。懂得給予的人,人緣都不會差,遇事有人幫,摔倒有人扶。而吝嗇的人,沒人願意靠近,有難眾人躲,求助無人應。
越給予,越幸運。不做太多沒意義的計較,你才會收穫意想不到的財富和快樂。
08
有人問農夫: 「種了麥子了嗎? 」
農夫: 「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
那人又問: 「那你種棉花沒? 」
農夫: 「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
那人再問: 「那你種了什麼? 」
農夫: 「什麼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
有人抱怨生活不公,有人嗟嘆韶華易逝,但卻少有人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
如果顧慮太多,思慮太多,就會導致束手束腳,一事無成。
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正是很多人懷才不遇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