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釋放9000億巨資對「礦業」的影響

2019-09-12   企業高工


近日,央行宣布於2019年9月1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此次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有利於促進服務基層的城市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兼顧內外平衡,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此次央行全面降准屬於部分靴子落地不過在市場預期後期政策面仍有進一步寬鬆的情況下,加上前期市場空頭格局占主導,此類利多消息的釋放將造成「空翻多」的延續,從而帶來增量資金入市,對權益市場依然構成利多。對大宗商品而言,對於基建、黑色、有色工業品來說,也存在利多效應。


同時,梳理歷次在央行首次全面降准後的半年內,有色金屬表現相對較好,而採掘行業表現相對靠後。


釋放近一萬億!

9月6日,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在此之外,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降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此次降准釋放多少資金?

答:此次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准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准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的法定準備金率為6%,是金融機構中最低的,已處於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這三類金融機構。

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答:此次降准與9月中旬稅期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而且定向降准分兩次實施,也有利於穩妥有序釋放資金。因此,此次降准並非大水漫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此次降准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答:此次降准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還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以降低貸款實際利率。定向降準是完善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三檔兩優」政策框架的重要舉措,有利於促進服務基層的城市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這些都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對市場及礦業有何影響?

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屬,主要受兩個因素驅動,一個是實體經濟的需求端,另一個則是對於流動性的預期。對於大宗商品尤其是有色金屬而言,存在波段脈衝機會。在PPI快速下滑階段,有色金屬很難趨勢性走強,但降準的出現會使有色板塊,尤其是背靠新興產業的稀有金屬的脈衝性機會增加。同時,中長期來看,礦業行業還是受經濟基本面和供需市場影響。

2008年9月降准:絕地反彈,有色金屬暴漲

2008年三季度和四季度,世界經濟增速出現了加速下滑趨勢,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出口和PPI增速在三季度到四季度出現了「墜崖式」的下滑,引發中國宏觀經濟政策180度大轉向的主要驅動因素。央行分別於9月25日、10月15日、12月5日和12月25日四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本次降准後6個月內各主要指數全部上漲,同期申萬28個行業指數普遍上漲,僅鋼鐵和交通運輸行業小幅收跌。有色金屬上漲幅度更是達到50%。


2011年12月降准:市場反饋糾結

2011年的經濟數據不好看,幾乎全部的經濟增長指標較上一年均有所下滑。2011年全年中國GDP實際增速為9.5%,相比上年下行1.1%。四季度,針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繼續蔓延、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價格漲幅逐步回落等形勢變化,貨幣政策再度發生了明顯的的轉向,從收緊轉為放鬆,央行暫停發行三年期央票,並且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

本次降准後6個月內各主要指數再度以下跌居多,同期申萬28個行業指數中僅房地產、非銀金融等四個行業小幅收漲。


2015年2月降准:市場受益明顯,但引發股災

2014年7月份以後,經濟下行壓力超過了預期,主要變化是國際油價出現了暴跌,從而導致PPI深度負增長,整個宏觀經濟出現了通縮壓力。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最終從「定向降准」轉到了「全面寬鬆」,2014年11月的降息,宣告了貨幣政策的徹底轉向。

本次降准後3個月內各主要指數均實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平均漲幅高達39.8%,同期申萬28個行業指數全部上漲,其中建築裝飾、機械設備、計算機行業漲幅居前。本次降准6個月後股災第一階段已開始爆發,各主要指數平均漲幅縮小至24.6%,同期申萬28個行業指數依然是上漲居多,不過漲幅多有縮減。


2018年4月降准:「內憂外患」下的單邊下行

2017年以來,伴隨著去槓桿的持續推進,社融增速持續探底,信用利差不斷上升,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在2018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融資難問題,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也在2018年年初拉開了序幕。3月1日,美國針對中國鋼鐵和鋁進口徵收25%和10%的重稅,「內憂外患」之下,央行貨幣政策開始漸漸轉向,2018年4月,央行在時隔近兩年的時間後再度全面降准,此後7月份、10月份以及今年1月份央行連續降准,累計共下調存款準備金率3.5%。

本次降准後6個月各主要指數平均跌幅進一步擴大至22.6%,同期申萬28個行業指數依然是全部下跌,其中電子、綜合、傳媒等行業大幅領跌。


來源:東方財富、國信策略、央行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