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評級幣,大家腦海里往往就出現這樣的畫面:盒子裡裝著一枚幣,幣上方貼有標籤。
這盒子上面的「70」是代表分數,其他又是什麼意思呢?
來,一張圖就看懂了!
其他都好理解,在評級分數前面,常常都會有「PF」、「MS」、「SP」等字母,分別代表了什麼意思?
今天,小編就介紹一些大家詢問較多的錢幣狀態英文縮寫:MS、PR、PF和SP。
MS
MS(Mint State Coins),意為像剛鑄造出來一樣,這套體系適用於普制幣或是流通幣的評級。等級越高,等級間的市場價格差別也越大。
NGC硬分幣
NGC MS 64+ 1889年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三分銀幣成交價達228,000美元。
PR、PF
全稱Proof Coins,意為精製品,NGC管它叫PF,PCGS管它叫PR,其實說的都是對精製幣的評級。
精製品上的PR/PF標示原則上並非品相分級,而是區別於普制幣的特殊製造工藝。
精製品通常能夠更加準確地表達出錢幣設計的思想和圖文細節,一般都在問世時即為人們所收藏,所以通常是未經流通品。最早的精製品出現於19世紀前葉左右,數量很少,到20世紀30年代後,各國造幣廠才普遍製造。
NGC PF68 中國1999版熊貓公斤金幣2,000元
SP
SP(Specimen),意為樣幣或有樣幣特徵的幣;但是SP並不僅僅代表樣幣,有些只是具有樣幣狀態的幣,例如很多非樣幣的啞光磨砂幣也被冠以「SP」標識。
對於近代機制幣來說,樣幣主要有二:
一,造幣單位呈送主管部門以供審閱、抉擇的樣品,也稱「進呈樣幣」;
二,主管部門頒發至各地方(省)造幣單位當作實物標準的幣品,也叫「部頒樣幣」;「或部頒模具」頒發至各造幣分廠而鑄造的「部頒樣幣」。
在實際評級操作中,SP通常作為前綴被置入到錢幣的等級中,作為數字部分的補充,對錢幣品相加以說明區分。
NGC認證1897年四川「漢立克納浦」 造樣幣在拍賣會上以1,020,000美元成交
附NGC評級標準注釋
除了等級描述外,評級公司還會對某些錢幣標註顏色等,部分描述中文解釋如下:
RD:紅色-原始紅色超過95%
RB:紅褐色-原始紅色介於5%與95%之間
BN:少於5%的原始紅色
上面是硬幣評級幣,那紙幣呢?
同樣只要一張圖,你就都懂了!
評級幣正面注釋
評級幣背面注釋
背面的補充說明有很多,小集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一些。
Adhesive:黏合劑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Ladder Serial Numbers:冠號數字排列為順序或倒序
Binary Serial Number:冠號數字僅由0和1組成(二進位)
Discoloration:褪色
Foreign Substance:異物、夾雜
Good Embossing:凹凸感強
Great Embossing:凹凸非常(極)強
Ink Blob:墨點
Million Serial Number:冠號數字為1~10百萬(百萬位)
Minor Rust:輕微腐蝕
Minor Stains:輕微污漬
Paper Damage:紙張破損
Pinholes:針孔
Radar Serial Number:冠號數字排列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排列都一樣,豎排冠號同理(數字對稱)
Repaired:修補
Repeater Serial Number:冠字號碼由重複的多位數字組合(重複)
Rotator Serial Number:冠號數字的排列顛倒過來也不變,主要是0、1、6、8、9等數字的組合(倒置)
Rust:腐蝕
Serial Number 1 through 9 :冠號排列最前(1~9號)
Sheet Selvage Attached:片邊連接
Soiling:污染
Solid Serial Numbers :冠號中所有數字都相同(全同號)
Specimen:樣票
Stains:污漬
Stamp Ink:印花油墨
Various Color Combinations On Front & Back:前後有不同顏色組合(標籤正面「Color Trial Specimen」標識該票為「色樣」)
Washed:下水
×××Collection:×××的藏品
由若干特點組合而成的特殊冠號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