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炮兵來說,口徑比射程重要,打的准威力大,才是炮兵所追求的

2020-01-02     皇家橡樹1972



從政治上來說:「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從軍事上來說:「口徑即正義」!政治家考慮的事情捉摸不透,從軍事考慮火炮的口徑的重要性要大於火炮的射程。


軍隊對於火炮的要求是:首先是打得准、其次威力大,第三才是射程遠。通常來說,炮彈在發射前需要有地面炮兵觀察所的觀察員對目標進行精確測量和計算後,將計算好的射擊諸元報告給炮營,炮營再通知給炮兵連進行射擊。


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我軍炮兵觀察員要爬到樹上進行觀察,否則沒法提供炮兵打擊所需要的各種坐標數據。


由於要有準確的偵察才能開炮射擊,這就涉及到了偵察距離的問題,對於旅團一級的單位來說炮兵觀察所能觀察到10~15公里內的目標,清晰的將數據上報就已經足夠了;再往上的師一級炮兵單位打擊距離是25公里之內,將這個距離內的敵情摸清楚,為炮兵提高準確的數據就算完成了任務...否則,就是火炮能發射到100公里外也是沒用的,因為你根本看不到敵人在哪,就算是炮彈打出去了也不知道彈著點落在什麼地方...看不著人、不知道彈著點,等於是胡亂射擊!

對於炮兵來說,口徑比射程重要,打的准威力大,才是炮兵所追求的

《集結號》當中,趙二斗(鄧超飾演)已經是炮兵營長了,仍然要到第一線進行偵察和目標指示工作,他如果不這麼做炮兵等於是「瞎子和聾子」。

當然,現在技術水平提高了也可以使用無人機對要打擊的目標進行偵察,但是派出偵察分隊去抵近偵察和使用雷射測距儀給炮兵提供數據仍然是主要的偵察手段,無人機甚至是衛星只是輔助手段。

M777型牽引榴彈炮射程並不遠,只有30公里,與一些同等口徑的155毫米榴彈炮動輒50公里甚至70公里的射程相比是很近的,但是從陸軍師旅級炮兵作戰單位來說,能在25公里範圍內可以打擊到任意目標就足夠了,25公里之外並不是這一級單位所考慮的。


大國的炮兵追求的就是開炮前偵察數據清晰,開炮後彈著點準確...所以,大國炮兵的火炮射程不是想像中的那樣遠,比如說:美軍的炮兵主要裝備M777牽引型155毫米榴彈炮和M106型155毫米「帕拉丁」自行榴彈炮,這兩型炮的射程都在35公里之內,並不追求有多麼遠的射程,只要求打得准。

蘇制「鬱金香」240毫米自行迫擊炮,發射榴彈最遠距離不到10公里,就是要用巨大的威力來消滅一切目標。


既然是把炮擊準確放在了首位,那麼對於火炮的威力也要有相應的提高,目前大國炮兵已經減化了火炮的口徑,中型口徑以105/122毫米為主,大口徑以152/155毫米為主,力求在準確的射擊數據支持下一炮就將敵人消滅!這就要求炮彈的威力大,「殺雞也要使用牛刀」!寧可過度使用武力也不給敵人有喘息的機會,發現即摧毀也是現代戰爭所要求的,所以口徑越多越受部隊的歡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VM-cG8BMH2_cNUgCJa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