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個地方旅行,到底要不要「打卡標誌性景點」?
有人會說,當然不要!
標誌性景點永遠都是人從眾,人們都愛湊熱鬧,很可能並沒有多好玩,去了八成會後悔。
也有人會說,當然要!
標誌性景點之所以能成為「標誌」,必有其「過人之處」,不去一定遺憾。
於是,心裡的兩個小人開始打架,去還是不去?好像都很有道理……
從小到大,每當面臨選擇時,我們總是不停地猶豫、不停地擔心,生怕走錯了一步。
生活里這樣,工作是這樣,現在連旅行都是這樣。
記得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凡是你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要不要去做的時候,那就去「做」!
去了怕被坑,可是坑的幾率五五開,你不去,後悔就是百分百。
而無論原因是什麼,只有去看了才知道。」
是啊,有些事情你不做,就永遠不會知道能不能成功;有些地方你不去,就永遠只能從別人的口中聽說。
就好像當你去了瀘沽湖才會知道,原來神秘的女兒國,也沒那麼遙不可及。
當你真的站在了羅平的花海里,才會發現那抹黃,竟是如此的亮眼。
當你來到色達才知道,原來信仰也可以看得見摸得著。
當你去了林芝,漫步在桃花雨下才會知道,原來西藏也可以那麼柔美浪漫。
當你真正去了恩施,才會相信不用去到仙本那,也一樣可以看見玻璃海。
當你去了額濟納才會知道,胡楊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真的不是開玩笑。
當你去了婺源才會知道,現實生活中也存在水墨暈染的世界。
當你去了重慶才知道,再牛的老司機都會迷路,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當你在進藏路上,看到那些磕長頭的人們才會知道,真的有一種信仰叫一生朝拜。
當你去了浙江才知道,煙雨江南才是它的真實寫照,難怪古人會愛到痴狂。
當你去到河南,行駛在郭亮的壁掛公路上,才能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偉大。
其實,對於旅行這件事,該質疑的從來都不是「打卡」本身,而是打卡時的潦草與麻木。
「打卡」不等於「走馬觀花」,更不是為了讓機票和美拍,成為他們主宰朋友圈的憑證。
人生,就一段段經歷的積累,冒險和未知讓人恐懼,卻也有著無與倫比的精彩彩。
旅行,就是一站一景的「打卡」,拋開別人的意見和自己的偏見,親自去抵達,那些讓你魂牽夢縈的所在。
「有些地方只有你去了,才能真正看見時間攪動著藝術,沉澱在眼前;才能感受到強烈的情感,跨越時空的極限;而非一堆了無生趣的圖片,單調呈現。
當你真的到達了這些無數次印在圖片上的地方,站在你魂牽夢縈,無數次幻想過的地方,那一刻,你才會真的感覺到,抵達的意義。」
決定一次旅行好與壞的,不是別人的評價,而在於你自己的旅行態度。
為夢打卡,用心感受每一段旅程,這才是我們能做且應該做的事情。
本文圖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