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宗科研設計用地(A36)掛牌上市 打造高品質科創空間再出「新招」

2021-05-19   成都科技

原標題:成都首宗科研設計用地(A36)掛牌上市 打造高品質科創空間再出「新招」

2021年5月18日,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發布一宗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的科研設計用地(A36)掛牌出讓公告,這是成都市首宗上市的科研設計用地(A36)。

地塊位置優越

緊鄰興隆湖一線湖景

本次掛牌出讓土地位於四川天府新區興隆街道跑馬埂村2、3組(成都科學城產業功能區範圍內),面積100畝,容積率為2.6,土地用途為科研設計用地(A36),並附有產業、自持及配建公共服務設施等要求。

產業要求:

自持要求:

須自持宗地計容總建築面積比例不低於80%,在宗地出讓年限內不得整體或分割銷售、轉讓:非自持物業須經四川天府新區管理委員會書面同意後,分割轉讓給符合科研設計用地(A36)適用類型或經四川天府新區管理委員會認定的產業鏈上下游的研發、設計等機構和企業,且自完成首次轉移登記之日起3年內不得二次轉讓,最小分割單元建築面積不得低於500㎡(單層面積小於1000㎡的建築,須整層分割轉讓),若涉及二次轉讓的,須經成都科學城管委會批准同意,成都科學城管委會對二次轉讓的科研設計用房有優先回購權。

配建公共服務設施要求:

須在宗地內臨規劃道路建築底層或地下室負一層設置建築面積均不小於50㎡的市政設施用房3處無償移交。

首創科研設計用地(A36)類型

支持科創企業自主創新

當前,成都正在著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布局了以「一核四區」(「一核」即成都科學城、「四區」即新經濟活力區、生命科學創新區、未來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為核心的西部(成都)科學城。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培育壯大創新主體,提升城市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1年2月,成都市政府辦公廳公開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設計用地(A36)管理的指導意見》(成辦發〔2021〕10號),提出在現有城市建設用地分類中,創新增設科研設計用地(A36)的用地類別,主要用於研發總部、眾創空間、孵化器以及產品創新設計等功能用途的營利性科研機構和企業項目用地,旨在為非公益性科研機構或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時提供更好、更直接的土地要素保障。

這就相當於,在成都現行的重大產業用地管理出讓辦法尚無法完全覆蓋的「科研設計用地」這類特殊用途土地方面,也有了更細緻的管理措施,以此來更加精確地實施土地資源要素配置,服務城市建設和扶持科技研發類產業的發展壯大。

允許科研設計用房有條件分割轉讓

支持科技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為探索科創企業創新帶領、科研院校集聚支持,上下游產業鏈企業關聯發展的模式,允許不高於20%的科研設計用房分割轉讓。《意見》明確規定,屬地政府(管委會)應制定科研設計用房分割轉讓管理細則,精細化確定準入條件,分割轉讓對象必須為符合科研設計用地(A36)適用類型或經屬地政府(管委會)認定的產業鏈上下游的研發、設計等機構和企業。

對科研設計用房二次轉讓的,須經產業功能區管委會批准同意。產業功能區管委會對二次轉讓的科研設計用房有優先回購權。自完成首次轉移登記之日起3年內不得二次轉讓。通過精細化確定分割轉讓對象,把政策紅利精準地釋放給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有效實現了科技創新要素集聚,激發科技創新動能的效果。

精細制定科研設計用地(A36)價格標準

降低科技創新土地要素成本

在供地價格方面,《意見》規定已編制科研設計用地(A36)基準地價的,出讓起始價可按不低於基準地價確定;暫未編制的,可按所在區域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劃撥基準地價+商務用地基準地價的20%,確定出讓起始價。

為精準支持科創企業發展,成都市已將科研設計用地(A36)納入中心城區新一輪的基準地價編製成果,下一步其他區(市)縣也將納入基準地價編制。通過精細制定基準地價標準,降低了科創企業用地成本。據了解,同樣在位於成都科學城興隆湖南岸、距離本次出讓土地不足1公里的「萬科雲城」項目2宗土地,於2017年4月掛牌出讓,土地用途為商服用地,成交價500萬元/畝、660萬元/畝。而本次出讓起始價206萬元/畝,僅為該成交價的30-40%。顯然,科研設計用地(A36)在地價方面,有著非常巨大的優勢。

優化科研設計用地(A36)管理環節

支持科創項目加快落地

為了進一步推動科創項目儘快落地,《意見》從規劃布局、准入管理、土地供應及不動產登記等環節提出了精準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力保障了每個環節的順利實施。特別是,明確了科研設計用地(A36)實施方案審批流程。

據了解,此次四川天府新區的科研設計用地(A36)實施方案從報送到完成審批僅用了2天時間。該宗地在成都市科技局完成方案審批後,立即開展了控規調整及相關工作,確保在10日內就能掛牌上市,極大地減少了審批流程,縮短了審批時間,加速推進了科創項目的落地。

近年來,成都大力推進以產出為導向的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科研設計用地(A36)是繼新型產業用地(M0)後的又一創新土地政策。首宗A36用地出讓,表明成都深化土地要素配置的決心。通過細化土地用途,增加專門針對各類科技創新創業載體的科研設計用地(A36)用地,並在重點打造的成都科學城核心區迅速啟動土地掛牌出讓,大力降低土地要素成本,精準保障科技研發企業用地需求。相信,成都科學城的這宗科研設計用地(A36)掛牌出讓只是一個起點,必將對成都市進一步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進而激發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示範和促進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來可期!

來源:「成都規劃自然資源 頭條號

編輯/美編/校對:向婷婷

你「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