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除了景區門票降價,河南景區還要做點什麼?

2019-09-23     旅遊看河南

最近,河南境內的一些4A、5A景區接到了這樣一則通知,要求務必在"十一"前推出一批特價景區並公布降價方案。

作為今年最後一個長假,也是最後一個旅遊旺季。河南景區不僅改變了以前淡季門票降價的做法,甚至旺季的門票也在不斷下降。這對於廣大遊客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對於旅遊景區而言,也是響應國家旅遊文化部門"降門票"的號召,有利於自身營收結構合理的必然之舉。

然而,看起來是"共贏"的一件事,做起來卻並不那麼容易。

首先,對於景區而言,門票仍然是景區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如果一下子降到冰點,景區當季的營收自然大受影響。因此,一些景區或許會從其他方面來平衡,比如說提高索道、交通費用等方式。不過,這種情況自然是相關部門不願意看到的,已經在通知降價時做了預防——既不允許以降低通票的方式來替代具體旅遊項目降價,也不允許提高觀光車等其他費用。

從目前來看,景區的主要投資大多集中在景區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而這部分成本是通過"門票"、"交通費"等方式來收回的。如今,門票下降,交通費不漲價,景區如何才能創收呢?

景區不妨換一個思路——在基礎設施幾經趨於完善的情況下,在"景觀旅遊"(游)、"交通"(行)、"賓館"(住)等戰場之外,另外在"吃"、"娛"、"購"等方面發力。畢竟,如今人們外出旅遊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除了走馬觀花、盡覽風景之外,還注重在旅遊質量,玩的開心愉快更重要。

當然,不管是"吃住行",還是"游購娛",其定價一定要合理,在符合當地物價水平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布局。尤其是在一些文化旅遊景區,其商業化要有一定的"度",如果過於泛濫,則可能會給遊客留下糟糕的印象。山西喬家大院的5A金字招牌被摘下,其根源就在於此。

其次,在創收之外,成本控制也十分重要。金秋十月、最後一個長假、中國人目前的工作休閒時間安排等,都使得"十一"期間的旅遊註定是"人山人海"。畢竟,中國各地遊客的時間也只有這麼幾天,但各個景區的承載量有限。

遊客人數眾多,必然會給景區管理和運營帶來莫大的壓力。儘管,如今的景區大多都接入了智慧化管理系統,但遊客們並不會因為某個景區人太多就會駐足不前,或者說根本就不會接受相關信息。從目前來看,智慧化管理主要是針對於景區內部的管理,而不能直接面對每個用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為了能夠讓遊客有一個良好的旅遊體驗,景區將會聘用更多的人員來管理。因此,景區管理人員數量、智慧化設備的投入都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風險控制,也需要人力、物力等資源進行匹配,這都是考驗景區運營的難點。

從目前來看,企業化運營管理是每一個景區正在進行的轉型,強大如故宮博物院也不得不通過"賣萌"來迎合消費者。因此,在降門票的大趨勢下,如何來增加營收、降本增效,是每一個河南景區轉型升級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遊相關資訊,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QTMZG0BJleJMoPMDa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