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門多,橋也多。
跨河而過,架起的一座座大橋小橋,竟遍地灑在了雨花台的土地上。
鐵心橋、賽虹橋、西善橋、板橋……小小的雨花台區,仿佛是以橋為界圈出的版塊。
鐵心橋就是這眾多橋里略顯特殊的一個。
北通秦淮,南抵江寧,一座修了十載,偏愛堵車的鐵心橋,被人們親切的稱作雨花台「堵神」。
鐵心橋,南京市的遺珠,雨花台的明珠。
橋里藏著數不盡的故事
城裡的大小故事都藏在南京老太的嘴裡。
隨便找個鐵心橋的老太一問,立馬給你說出鐵心橋名字來源的兩個故事。
一說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建康府通判楊邦義,剖心抗金事跡而建。
另一種說法是,一宋將為救宋高宗趙構「吃了秤砣鐵了心」,而英勇獻身的故事。
兩個故事都是為著一顆「鐵心」,像極了南京人的「暴脾氣」。
除了名字的來源,鐵心橋的故事裡,久負盛名的,離不開一個「堵」字。
一條橋,修來修去,修了那麼多年。
修的時候堵,修完了也堵。
每天開車來往這裡的人們,也只能罵著髒話一點點往前挪。
「ho史尼瑪,修完了還是這個死樣子,一路堵到天隆寺,頭都帶你堵昏得咯!」
在鐵心橋練過的司機出去都有炫耀的資本,畢竟在這裡,油門稍微一慢,就會有此起彼伏的喇叭聲和一句「外馬會不會開車」的靈魂拷問。
過不了鐵心橋,就上不了班。
再往南去,從谷里遠道而來的人們,也只有過了鐵心橋,才算進得了市區。
如此,一道鐵心橋,日日夜夜都瀰漫著人煙。
有朋友說過:經歷過鐵心橋,才知道什麼叫堵車。
也正是這「堵」,養成了鐵心橋人特有的本領——擠公交。
經過鐵心橋的公交車線路,兩隻手也數不過來,可一旦錯過一輛,便是遲到與不遲到的天壤之別。
於是前門可以擠一擠,後門也得擠一擠。
往往一輛車,除了司機能坐的寬敞,其他人都是背貼背的熬過一站又一站。
鐵心橋的公交車司機嗓門都大,這是日夜練出來的。
「後頭都空到幹麼四?帶我坐的波?」
司機致命一問,讓擠在中間的乘客一溜煙躲進了後面的空隙里。
記得2017年的那場大雪,綿延千米的堵車長龍壓在鐵心橋大道上。
三公里的路,竟是乘客下車徒步走到地鐵站的。
鐵心橋的居民也隨了鐵心橋的性子,辦起事來總帶著故事裡傳奇人物的果斷。
四通八達之地,是一片勃勃生機。
在老南京人眼裡,鐵心橋是城南菜農和安置房的盤踞之地。
在年輕人眼裡,鐵心橋是租房聖地。
時光倒回20年,鐵心橋還是一個不被「城裡人」認可的菜園。
畢竟在那個以鼓樓區和秦淮區為傲的時代里,就連河西都只是一片鄉下菜園。
那時候城裡人若是來鐵心橋,除了去牛首山踏青,也都只是擠在清明前後去往普覺寺的墓園裡上柱香。
誰也不曾想過,這片南部的小窪地能翻出什麼樣的花來。
後來,「軟體谷」的落戶,使得鐵心橋整條大道「翻身農奴把歌唱」。
鐵心橋的租房文化便是從這時開始的。
以安德門地鐵站為中心,方圓十里寫字樓里的外地白領們,誰不渴望租在鐵心橋周圍這個價格低位置好的寶地呢?
人氣來了,開發商也來了。
這片曾經被譽為拆遷安置房的彙集地,也成功吸引了萬科、萊蒙等開發商的注意。
鐵心橋也從房客的心頭好,變成了剛需們的眼中寶。
許多新南京人都將房子定在了鐵心橋這片算不得郊區又擠不進市內的地方。
「你可別瞧不起鐵心橋!」
這是鐵心橋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作為快被老南京人遺忘的地方,鐵心橋的四通八達是住在這片區域裡人們引以為傲的所在。
家門口便是繞城,十分鐘抵達南站。
驅車新街口,不堵車的情況下,從鐵心橋往北走也不出半小時。
南京人愛散步,信步向南,能賞得牛首山的一片大好風景。
如果一路向南,穿過大定坊,再往前開個十分鐘,便到了江寧的地界。
尤其在s3號地鐵線通車後,鐵心橋坐擁雙地鐵,成了能讓丈母娘拍手叫好的地方。
若是晚間時分瞧上一眼鐵心橋,橋下的廣場上是一片熱鬧。
從春江新城到景明佳園,一路散步而來的人們搖搖晃晃,看著廣場上跳舞的阿姨,溜娃的父母,也能把白日裡的匆忙化成安樂的融融景象。
圖片@曙龍搬家
鐵心橋的生機除了居民還有商圈。
雨花客廳和世貿的強勢加盟,拯救了曾經孤立無援的楚翹城。
鐵心橋上也不再只有渣土車呼嘯而過的泥沙,多了幾分揚眉吐氣後的驕傲。
這裡沒有南京人
生活在鐵心橋的人多,小區也多。
北邊有春江新城、春江佳園、鳳翔山莊,南邊有銀杏山莊、翠嶺銀河、萊蒙水榭和韓府山莊。
個個名字都是一頂一的雅致。
住在這的老南京人,一嘴一個「山莊」、「銀河」,聽起來都自帶武俠小說的感覺。
南京的安徽人多,住在鐵心橋的就占了一大批。
順著鐵心橋向下,穿過谷里,便可到安徽的馬鞍山。
所以在鐵心橋隨便拉上一個人,不是南京的,十有八九是安徽的。
安徽人熱情,南京人更熱情。
隨便進入哪個小區走上一遭,都能看到操著安徽口音的居民在和講著南京話的鄰居侃侃而談。
隨便進去哪個小店問上一問,也跑不了來南京謀生的安徽老闆。
就連買菜時討價還價的大媽都會跟老闆套近乎:咱們倆祖輩或許是老鄉呢?
於是在鐵心橋,沒有南京人,也沒有安徽人,這裡是鐵心橋人的天下。
橋畔之下的深夜食堂
在許多人的印象里,鐵心橋是個與美食搭不上邊的地方。
可是自從一家「月亮饃」火遍了抖音之後,人們才知道,鐵心橋下有個「深夜食堂」。
凡是去過三江學院四號門的人,都會遺憾自己只長了一個胃。
天空剛擦上夜色,三江學院美食街的各個攤位上便飄起了裊裊薄煙。
商戶們一個挨著一個,美食更是多到眼花繚亂。
人們在網上看到這個地方,爭先恐後的涌了過來。
殊不知本地人瞥上一眼,笑著他們沒見過世面。
三江學院的美食頂多算得上鐵心橋的後花園,真正近在眼前的美味才值得鐵心橋人日日前去拜訪。
在鐵心橋下,有一家黃家餛飩,如同掃地僧般在這裡驚艷了許多年。
南京人不講「吃餛飩」,都說「喝餛飩」。
黃家餛飩卻偏偏不走入鄉隨俗的套路,堅持用福建的大餛飩征服了南京人的胃。
圖片@小李同學
餛飩量多便宜,無論男女老少,十塊錢上下都能吃得飽飽回家。
所以如果你到鐵心橋糾結吃什麼,隨便問個人都會給你指指黃家餛飩。
離黃家餛飩不遠,僅一路之隔的南湖胖子砂鍋也拯救了鐵心橋人麻木的味蕾。
南湖胖子砂鍋剛開不久,人氣卻意外火爆。
圖片@姚大乖
不管什麼時候路過鐵心橋,店裡都少不了進進出出的客人。
鐵心橋大道和春江路,算得上鐵心橋人真正的大食堂。
夜幕剛落,食客便零星地落在這兩條街大大小小的店面里。
人們可以操著天南地北的方言,就著桌上的美味謝幕忙碌的一天。
鐵心橋躲過了南京逢「橋」之地發展都不行的魔咒。
如今的鐵心橋,晚上總免不了渣土車穿梭往來的聲音。
房子不斷在建,道路一直在修,鐵心橋就像個長身體的孩子,每一天都會是新的樣子。
在鐵心橋住久了的人,大多不願意離開。
如果說一邊批評又一邊維護,那便是鐵心橋人最真實的樣子。
鐵心橋少了一絲華麗,也去一分浮躁,安靜的落在這裡,成了南京獨一無二的風景。
-END-
素材圖片來源丨大眾點評、房天下、西祠胡同等網絡
南京頭條原創發布,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法律顧問:江蘇永衡昭輝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劉俊傑律師
聯繫方式:13770763636
據說點了」在看」的人會變好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PDaGWwBmyVoG_1ZgO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