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休斯敦Methodist醫院進修看到了什麼?

2019-06-09   呼吸界


一眨眼,三個月的進修時間很快結束了,在休斯敦的時間,盡力學習和參觀美國醫生的臨床診療活動,學習先進的查房模式和診治技術,先後在感染科、肺移植科、MICU進行學習。以下將從幾個方面介紹我的進修感悟。

進去時總有一種進入豪華旅館的感覺

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坐落於休斯頓德州醫學中心(Texas Medical Center)。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成立於1919年,是世界著名的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該院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進行世界首例多器官移植的醫院。它是美國最具綜合性的教學醫院之一,在各科領域裡都具有領先地位。在過去的26年間,《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都將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Methodist)評為了全美最頂尖的醫院之一。2018~2019年評比,Methodist進入了全美8個專科榜單,是全德州上榜最多的,8個專科中有一半都進入了全美前25名。醫院環境優雅,進去時總覺得有一種進入豪華旅館的感覺,如下圖。

氣管插管數天後幾乎未見鮑曼生長,ECMO帶管時間長達2年……

作為一名呼吸感染醫生,進入這裡的第一個科室就是感染科,我第一件事就是探索感染控制的問題,發現這裡幾乎全部都是ICU單間設置,因為移植患者需要,負壓病房很多。國內多如牛毛的鮑曼不動桿菌在這裡很少,讓我驚詫的是,氣管插管數天之後,痰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幾乎沒有鮑曼不動桿菌生長,ECMO帶管時間長達2年,想想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的,患者可能死於鮑曼不動桿菌血流感染。

(1)強迫洗手

(2)單間和隔離,必要時負壓病房,隔離衣為一次性,對於移植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很重要;

(3)消毒,衛生員進行每日的房間消毒,包括洗手池和門把的消毒和儀器的消毒,對於病人管路消毒,則是護士進行,所有的皮膚術前準備包括動脈導管消毒用品不是酒精,而是氯己定,對於鮑曼不動桿菌有很好的殺滅作用。

(4)護士每日進行病人身體擦拭;

(5)輸液接頭每日更換。

從左至右,分別為負壓病房、消毒用品、擦拭消毒用品、輸液接頭

醫療問題和社會心理問題同時重視,各個科室共同查房

在國外ICU病房經常是半開放的,患者由各個科室共同負責,比如肺移植科患者由肺移植科、臨床藥師、康復科、手術科室共同負責,還有營養科、心理科參與共同診治,這裡很有特色是早下地鍛鍊活動,在這裡病房經常看到一個患者推著輸液器,手扶助步器進行鍛鍊活動。下圖為ECMO患者進行鍛鍊活動。

ICU查房活動則有眾多科室一起參加,比如ICU醫師、康復科、臨床藥師、心理科醫師、宗教師等,見圖,每個患者的醫療問題和社會心理問題都得到很好的重視。



移植後患者的處理:擁有一流的隨診系統,心肺聯合移植5年生存率高達54%

肺移植科醫師每日進行的醫療活動,包括ICU病房,普通病房,囊括全院所有的肺移植後患者和將要進行肺移植的患者,他們的日工作量有40~50個會診,還有氣管鏡、胸穿等操作。他們擁有一流的隨診系統,每個患者的情況將會直接反饋給護士和醫師助理。若患者在外院發生感染住院,將會電話打給肺移植科醫師進行諮詢,指導用藥。每周二進行移植術前討論,包括各個科室的大夫參加,得益於移植團隊的精心管理,心肺聯合移植5年生存率高達54%,故這裡移植中心一直是德州人民首選就診的醫院。

可惜時間太短,自己見到的只是皮毛,但無時無刻不被這個醫院的工作人員感動者,包括臨床大夫、護士、甚至清潔人員。再次感謝國際部的Wendy和Elideth,以及我所有的帶教老師!特別感謝Dr. Hsu對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