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人如何評價各國軍隊?英美不怎樣,中國軍人令人欽佩

2019-10-11     鄉土

作者: 宿醉

今天,所謂的「抗日神劇」越來越奇怪了。編劇的大腦如此之大,以至於讓人覺得「小惡魔們盡了最大努力在中國生存了14年」。我真的不明白這種事情是否能賺錢,甚至能收回成本,但毫無疑問,今天當年對日本侵略者的誹謗實際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詆毀了我們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世界大國在這個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國力時,處於歷史低點的中國顯得孤獨而悲壯。長期貧困使得許多中國官兵甚至無法吃飯。相比之下,為侵略戰爭做了周密計劃的日本軍隊,比馬莊更強大,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受過訓練。當時,對於日本士兵的戰鬥力有多強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抗日老兵說,要消滅一名日本士兵,我們必須付出至少五個人的代價。想活捉一個,更別說了。如果你遇到一個更大的,三到五個拿著彎刀的中國士兵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無法互相接近。 欺負弱者並沒有顯示出他們的力量,這正是當時的情況。烈士們面對著像狼這樣的一群野生動物。他們不怕艱難困苦和犧牲,用生命捍衛了一場偉大的勝利。除了憎恨侵略者,恐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所以我們不要把它放回去考慮一下。日本當時是如何評價中國士兵的?

說到這,恐怕很多人會認為日本當時瞧不起中國,提出「三個月占領中國」的口號作為證據。事實上,不難理解:10000日元紙幣上的字符叫做福澤諭吉。這人被認為是現代日本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日本人稱他為國家建設者。如果你想總結他的想法,你可以簡單地說他們「完全西化了」。

福澤諭吉對中國有很深的偏見。他在書中提到,只有密切關注歐洲,他才能變得強大。如果他仍然堅持從中國學習的方式,日本將一事無成。 福澤諭吉後來的想法變得更加極端。他甚至要求日本的西方化從娃娃開始,讓年輕人從心底里把自己當成西方人,希望把整個島國搬到歐洲。他的思想也影響了大多數日本人,以至於日本當時把中國視為「貧弱」的同義詞,這種偏見也延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當時另一個聲音出現在日本軍隊的最高層。在這些人眼裡,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之一。說到這裡,我們必須提到年鄭新。

熟悉歷史的朋友肯定不會不熟悉這個名字。這個人被稱為「狼杖」。據說他曾經吞下人肉,性格邪惡陰險。據說在諾曼第戰役中,他乘坐一架飛機偵察蘇聯領土。結果,飛機壞了,被迫著陸。飛行員嚇得要死,年鄭新平靜地告訴對方不要害怕:「我會說俄語。如果我遇到蘇聯士兵,我會說我們是來投降的,我們可以抓一個囚犯回來。」 早在侵華戰爭爆發之前,荃周欣多次深入中國進行情報偵察。戰爭期間,他參與了幾乎所有主要作戰計劃的制定。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村卓信說:「我與俄羅斯人、信徒、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印度人、澳大利亞人、爪哇人、菲律賓人和緬甸人打過仗。我受了七次傷,身上有30多個傷疤,身上有20多顆子彈。」在他看來,肆意踐踏別國主權,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別國老百姓的痛苦之上,似乎成了值得炫耀的優點。 從崔申村的生活中不難看出,這個人充滿了傲慢。然而,他「消息靈通」,他對戰爭的一些看法也應該有更多的參考價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偷偷摸摸生活的荃周欣寫了一本名為《亞洲通感》的書,在書中他評論了各國的士兵。

首先,美國和英國似乎被置於鄙視鏈的底部。他說,如果所有國家都擁有同等水平的武器裝備,那麼英國軍隊只能排名第七和第八。這場戰鬥進行得不順利,「它的傲慢絲毫沒有減少。」美國更好,但最多只能排在第五。美國軍隊的實力完全取決於先進的裝備和強大的後勤保障。如果日本軍隊也能這樣做,美國軍隊也很脆弱。有趣的是,剛好將印度和尼泊爾的庫爾卡僱傭兵排在美國軍隊之前。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庫爾卡人幾乎參與了所有與英國或印度有關的戰爭。他們無情、果斷、極其無情。這對日本人非常不利。 接下來,崔申村說諾門漢的俄羅斯士兵足夠強大,可以位居世界第三。雖然蘇聯軍隊在這場戰役中的損失比日本軍隊大,但諾曼第戰役給日本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迫使日本高級官員完全放棄北上的戰略。不難看出,像剛剛這樣傲慢的角色也深受其影響。可以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僅如此,蘇聯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甚至更願意下手對付日本人。在中國東北,成千上萬的日本國民被困,甚至在緊急情況下敢於攔截蘇聯坦克。驅逐無效後,蘇聯指揮官立即下令將其碾平。據說當時日本國民的血肉被拖了幾公里,場面駭人聽聞。

在崔信眼裡,「皇帝的武士」無疑是最好的士兵。如果不局限於國力,日本軍隊將橫掃一切敵人。令人驚訝的是,連美國和蘇聯都有點瞧不起他,但他幾乎把中國軍隊放在了同一水平上。在他的書中,荃崔申明確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隊面對美國軍隊和英國軍隊。即使前者在武器裝備上有明顯的劣勢,日本軍隊也能夠與對手來回作戰,甚至一度橫掃英國軍隊,重創美國軍隊。然而,一個搖搖欲墜的中國可以將「無敵」的日本軍隊投入戰爭的泥潭。

年卓正信經常去戰場。他說,他經常看到中國軍隊迅速分散,在絕望的情況下掙扎。然而,令他驚訝和欽佩的是,這些中國士兵寧願戰鬥到全軍覆沒,也不願投降。即使他周圍的所有同志都倒下了,只剩下一個人,倖存者也會毫不猶豫地向日軍發起衝鋒。相比之下,美國、英國和蘇聯編隊投降。考慮到他們的國際地位和實力,這簡直是可笑的。因此,年鄭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毫不猶豫地將中國軍隊置於世界第二位,並將其視為日本軍隊的「戰神」。他的觀點似乎很有說服力,相當多的日本高級軍官對此深信不疑。

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高層提出的「占領中國三個月」的口號並不完全是出於傲慢,更像是一種噱頭。當時,日本有許多派別和嚴重的內部衝突。提出這樣一個不切實際的口號有點轉移了內部矛盾的含義。它的效果就像用雞血打自己,欺騙自己。根據當時的計劃,日本軍隊將出兵北方,協助他們的盟友德國贏得蘇聯,占領整個歐亞大陸,然後在幾乎與中國開戰之後,一起調頭與美國打交道。然而,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該計劃剛剛邁出第一步,就在中國夭折了。

今天,一小撮人總是低估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從上面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如果沒有中國軍隊和人民的犧牲,歷史將可能被改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JQH0W0BMH2_cNUgAn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