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人口97萬,面積2432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70%,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是一個集深山區、水庫淹沒區、革命老區為一體的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
近年來,魯山縣委、縣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標,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全面解決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醫療、住房、環境等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狠抓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生態宜居新農村。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工程,以清田、清河、清路「三清」行動為載體,建立月排序、季觀摩、年考核工作機制,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引進北京首創集團建立垃圾集中清運處理機制,實現全域垃圾及時清運處理;編制《魯山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規劃(2019—2022)》,建設鎮區污水處理廠、村級污水處理設施,修建村莊排水溝渠;配備專職保潔員1768人,整合公益性崗位兼職保潔員3200餘人。
全縣創建省市生態村鎮69個、衛生村鎮19個、文明村119個,3560個自然村常態實現「三無一規範一眼凈」,全縣有100個行政村達到了「七有七無」示範村標準,湧現出一批宜居村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狠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群眾出行條件。脫貧攻堅的旗幟扎在哪裡,致富道路就挺進到哪裡;招商引資項目和產業扶貧基地落在哪裡,配套道路就跟進到哪裡;鄉村振興的觸角延伸到哪裡,強基道路就鋪到哪裡;旅遊景區開發到哪裡,景觀線路就提升打造到哪裡。
按照這一工作思路,魯山採取「統籌整合解決一批,縣級財政補助一批,上級資金帶動一批」的推進模式,籌措資金2.75億元,新改建貧困村道路項目286個466.1公里。
同時,為解決貧困村與非貧困村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問題,在非貧困村全面推進「四有一覆蓋」工程,新改建縣鄉公路項目13個122.8公里,新改建非貧困村道路170公里,有效地改善了農村群眾出行條件,廣大群眾依託暢通的公路交通建立農村電商、物流等配送點,切實感受到「公路通了,城鄉近了,腦筋活了,門路廣了,收入多了,面貌變了」,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目前,魯山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772公里,全縣各鄉鎮達到鄉鄉通等級公路,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形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
狠抓危房拆除和改造工作,確保農村群眾住房安全。魯山按照「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要求,對全縣農戶住房進行全評定,完成改造7511戶,拆除破舊房屋8545座80餘萬平方米。針對實際情況,把「建、搬、拆」改為「拆、建、搬」。
魯山實現「一拆五促」,即以拆促建,形成倒逼機制,促進農戶建房;以拆促安,通過拆除消除了殘垣斷壁安全隱患;以拆促搬,促進一些農戶搬出危房同子女生活在一起,確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以拆促美,把拆除後的空閒地通過平整,共建「一場四園」(停車場、遊園、菜園、花園、公園);以拆促增,危舊房屋拆除後,通過土地流轉、土地承包、土地指標交易等形式,增加集體和農戶的收入。
狠抓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解決農村群眾就醫難問題。圍繞讓群眾「少生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目標,魯山從基礎設施、衛生保健、醫療救助等方面著手,為農村群眾提供醫療健康保障。
全面推行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核實農村貧困人口中慢性病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建立健康檔案65.61萬人,開展隨訪32.86萬人次,檢驗監測148.57萬人次,健康體檢20.89萬人次。其中14318名貧困慢性病患者實現全部簽約,簽約服務率達100%。
目前,全縣555個行政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已建成470個,其中184個貧困村全覆蓋,全縣共有合格鄉村醫生和執業(助理)醫師1194名,可有效滿足轄區群眾就醫需求。
「兩免五優先」政策惠及貧困人口5.8萬餘人次,減免費用19.5萬;「先住院後付費」政策已享受5.39萬餘人次,免收住院押金1億餘元。
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中原農險、農村小額補充、民政救助六道保障線「一站式」結算服務累計為貧困群眾補償11.15萬餘人次,補償費用1.5億元。光明扶貧工程已為544名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手術治療,補償費用48.1萬元。
大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切實解決上學難問題。魯山近3年投資3億元,新建、改擴建、維修義務教育學校106所;投入資金2400萬元,購買課桌凳8.8萬套;投入資金1.9億元為266所學校購置了教學一體機、計算機教學設備及圖書、儀器器材;認真落實國家營養改善計劃,受益學生達到38.12萬人次。
完善教育補充長效機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農村教師,招聘特崗教師,簽約全科教師;實施「百千萬春風行動」,藉助平頂山市和魯山城鎮優勢教育資源,對農村薄弱學校和農村教師進行「一對一」幫扶,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為解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問題,魯山以留守兒童、隨遷子女、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為重點,建立了「一家一案,一生一案」的控輟保學工作檯帳。
對疑似輟學學生,實行雙向聯動包村包戶包人制度,建立完善「縣政府—鄉鎮政府—村(居)委會—學生家長」一條線、「縣教體局—中心校(學校)—班主任—學生」一條線的「雙線控輟保學」責任制,逐一核查失學輟學情況,實現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100%、義務教育階段零輟學的目標。
( 河南省平頂山市政協副主席、魯山縣委書記 楊英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GUY8G4BMH2_cNUgNp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