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潛江:傳統手工做麻糖,拉拉扯扯甜如蜜

2019-11-25     荊楚湖北大視野

#美食測評團#

拉拉扯扯甜如蜜

蘇中濤傳統手工做麻糖

水 岸

老師傅掀開麻糖塊上的塑料布,將發亮鐵板鍥入麻糖邊緣,用小鐵錘輕輕一敲,一小塊麻糖震裂下來,一稱剛好50克。輕嚼麻糖,綿軟甜蜜。老師傅告訴我們,潛江街頭麻糖都是從東荊河堤邊的永豐村老蘇家批發來的。

找到老蘇家,正趕上他涮洗蒸桶,做熬糖準備。做麻糖比較繁雜纏人,大體有生麥芽、熬糖、扯糖三大環節。

生麥芽。將小麥泡好瀝水,置陰涼處讓其生根發芽,一般冬天上十天,春秋四五天,一天一濕水,以防燒窩,長至七根須即可。

做麻糖一半功夫在「熬」上。選用碎米,浸水泡透,上蒸桶蒸二三小時,蒸熟出桶攤涼,加碎麥芽拌勻。再上瓮缸發酵,六七小時出頭道糖水。大火煮糖水,邊煮邊觀察,用木棍探測濃度,棍上掛有小冰棱時加速攪動,以防粘鍋燒焦,這個過程叫「上舒功」。大火旺燒,不斷上舒功,至棍上掛出一張透亮餅,就上炒掀。上炒掀就是用木掀不停掀動,至糖起泡,五至六個泡粘在桶壁,糖便熬好。

扯糖是個力氣活,更是技術活。將熬好的糖在扯柱上反覆拉扯,先是越拉越長,一把糖可拉長一二米,越拉糖越白越有勁。隨著粘力增加,糖拉不開,麻糖就拉好了。置於木板上攤涼,輕輕一敲,小塊糖崩下來,入口綿甜。呵呵,拉拉扯扯出甜蜜。

老蘇熬糖的灶設計獨特。蒸桶、煮鍋、瓮缸三位一體,瓮缸與蒸桶有阻隔火頭開關,蒸飯煮糖與發酵分開用火。一瓮缸原料出兩次糖,出頭糖,蒸頭飯。頭道糖出瓮後,瓮中原料繼續發酵,隔一夜放二道糖,二道糖在熬制時蒸二道飯。這些源於生產實踐的節能省時技巧讓人暗暗佩服。

老蘇名叫蘇中濤,今年60歲,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養豬大戶。養豬要食料,他瞄學麻糖工藝,用糖渣養豬,形成產業鏈。後來,他專心做麻糖,每年冬春、秋冬二個時節120來天,做50到60個活。做一個活,要十一二小時,一般用米170來斤,產100來斤糖 。麻糖紅火時,永豐周邊幾個村裡做麻糖的有二十多家,堅持下來僅老蘇一家,一做就是三十好幾年。

麻糖,甜蜜了我輩年少時光,不知還會甜蜜多少人的幸福時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wG0o24BMH2_cNUgKn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