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鄒平座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發展50人智庫成員
原標題:美國貨幣政策轉向的原因與影響
8月的第一天市場迎來重磅消息,北京時間8月1日凌晨,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2.00%-2.25%,這是美聯儲時隔10年後的首次降息,也標誌著美聯儲從2015年啟動的本輪貨幣政策緊縮周期告一段落。
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寬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貨幣政策調整,而是美國整個經濟戰略的方向性變動。雖然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聲稱不是寬鬆的貨幣政策開始,而且特朗普也對降息幅度表示失望(認為降得太少)。而一唱一和的背後正是美聯儲與美國政府一致性傾向。這些變化具有深層次的原因,其對世界經濟未來的影響也必定深遠。這相當於美國經濟戰略從"胡佛早期"一下跳躍至"羅斯福中期",從"格林斯潘中期"跳到"伯南克模式"。而當中的時間點"1929年"和"2007年"被過濾了。這2個時點正是2次大危機的"爆點"。顯然,本次降息一個重要的作用是跳過了一次可能性較大的金融危機。
美聯儲在2個月前,鮑威爾會見了扎克伯格就臉書發行Libra達成了共識,這與8月1日降息與特朗普"極度寬鬆需求"形成了一個政策組合,權且稱為"鮑威爾組合"。這可能預示一種"新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美國大量輸出美元,收購全球資產,構建數字貨幣體系,形成數字貨幣式的全球壟斷格局和貨幣領導權。美國金融技術與貨幣技術將進一步主宰世界。形成這個戰略的背景與可能的主要邏輯是本輪科技革命。
其實,美國本身擁有再次偉大的各種素質,無需把矛頭指向任何發展中國家,更無需與中國發起貿易戰或者是其他的什麼戰。一個偉大的國家應當是自強不息的,而不是依靠打壓別國來實現偉大。首先美國可能在現有貨幣優勢的基礎上以Libra為基礎,形成新的世界貨幣體系(現在只有美國具備這種條件),只要美國在信息技術方面長期保持領先,就可以長期支持美國貨幣優勢;其次是美國的技術優勢應該揚長避短,更快更多地向全球推廣而不是封鎖,會更快更好地推動美國科技成果形成巨大的共享價值,並對創新起到持續的激勵作用,並且用這種技術在全球的擴張和資源的併購,其他國家很難超越美國。只要美國奉行更加開放的政策,才能使這種優勢得到發揮;第三是美國具有吸收優秀人才的能力,美國只要放開全球優秀人才的簽證,使人口保持高素質的10%以上的增長。如果這樣,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美國的經濟增長會出現超越發展中國家的速度,不可能有任何國家趕上美國(土地不夠用可以在全球購買)。然而,特朗普政府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現在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打壓是缺少思想家戰略家思維的,因為中國的發展為美國再次強大提供了更廣闊的條件,一是人才的供應。二是巨大的市場空間。三是穩定的世界環境。縱觀美國歷史,美國的任何一次崛起都是靠開放靠吸收優秀人才靠支持其他國家共享發展。而每次危機都是因為固步自封,以鄰為壑。無論是1929年的大危機還是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還是2007年的次貸危機。這三次危機的主要特徵是美國發起了對歐洲、蘇聯、中國的貿易戰與技術戰。
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信息化、智能化,將深刻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科技革命使價值規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價值體由平面結構變為立體化、多維化、無形化。這種變化改變了經濟增長函數,也改變了原有的競爭函數。經濟增長的速率呈現幾何級數。智能化推動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自動化、無人化,從根本上消除了美國原有勞動力不足問題。也就是說原有經濟增長理論(索洛模型)中的勞動力人數轉化為勞動力價值(科技含量),如果配合美國科技人才聚集優勢,配合強勢貨幣的推動力,就會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加速。美國此時推出寬鬆貨幣政策,如果配合以正確人才移民政策、數字貨幣戰略、資源併購戰略和全球化科技戰略組合,再加上美國一流的營商環境,美國有可能長期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如何在社會制度、經濟制度、市場制度上,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實現跨越發展,提高貨幣的創新彈性和有效供給彈性,就能夠實現穩健而快速的發展。
全球發展中國家目前仍處於理論、技術與制度的斷層之中。很多國家仍處於前二個世紀的思維模式與教條主義中,這種狀況在南美、中東、非洲和東北歐根深蒂固。美國應該在技術上、思想上、制度上求同存異、海納百川地支持世界上這些國家的改革與發展。並且推廣美國的信息技術與技術創新並長期保持技術與教育的領先地位,這將為美國的長期偉大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世界上沒有一個偉大的人、偉大的企業、偉大的國家靠封鎖別人、打壓別人、制裁別人而變成偉大的。只有自強不息、技術領先、教育領先、文明領先、幫助別人的,才能成為"偉大"。而美國具備這種條件,科技革命引起的價值函數的變化,使得美國迎來又一次強大的機會。而特朗普發起的"退群模式""墨西哥牆""反科技移民""貿易戰"等,與美國強大的歷史規律是相悖的,他的思維是精明的"企業家思維"而不是偉大國家的"思想家思維"和"戰略家思維"。"特郎普思維"如果不發生根本轉變,只能是美國衰敗的開始。因為他的所有行為都是唯利是圖的"小人模式",與美國需要成為的"再次偉大"相去甚遠。
對於美國降息對全球其他經濟體的影響,要從多維度的角度思考。首先是"鮑威爾戰略"與"臉書的數字貨幣"以及特朗普"再次偉大"思維是否形成一致,如果形成一致,這種降息就是"戰略性降息"而不是"技術性降息",這對於世界貨幣史與經濟史都是影響深刻的。也就是說,這種"三合一"的"戰略性降息"將形成新的"數字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就此可以通過低成本貨幣或者是零成本貨幣併購全球資源並為Libra形成基礎,並長期統治世界經濟。其次是特朗普的"企業家思維"是否會轉化為"戰略家思維。如果發生轉變,美國無疑會變得更加強大,並對全人類發展起到"偉大國家"的作用。這無論對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是重大利好。第三種可能,這一次降息只是"偶然的技術性降息",短期內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是短期的。如果是中長期"技術性降息",則全球央行勢必轉向"競爭性"貶值,世界貨幣體系可能走向崩潰,全球性通漲再所難免。
對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而言,此時的選擇仍然是重要的。也就是說無論特朗普是否轉變,也無論是"戰略性降息"還是"技術性降息",世界經濟幾何級數的變化速率,加劇了各國經濟的風險。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要高度認識本輪科技革命的巨大變化,轉變觀念,轉變思想,轉變制度,轉變作風,以科技革命為契機,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社會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搶占思想制高點、技術制高點、人才制高點、價值制高點,實現新的競爭優勢。否則可能會陷入"委內瑞拉陷阱"或者是"非洲模式"。
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有人認為是人類的第二次文明),對於全球經濟來講影響深刻。經濟增長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已經轉化為"人的價值陷阱",因為經濟增長理論發生重大變化,"勞動力數量函數"轉化為"人的價值函數",這種轉變從根本上改變了宏觀經濟模型,改變了貨幣的作用與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很多人認為美國本次降息是"偶然的技術性降息",但是,如果聯繫到美國政府債務的超極限膨脹,就應當想到"這不是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模式,那麼,這可能是一個百年轉折的"偶然現象"。
因而,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更深層次地認識到本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的重大轉換,科技革命推動的生產力發展使人類社會的主要矛盾轉換為"人與自然的關係",預示人類社會走出了階級社會,而進入一個科學社會,並以此推動政府與經濟各個層面的改革,通過大數據、雲計算、智能化建立智慧政府、智慧政黨、智慧城市、智慧企業。在貨幣政策與經濟政策上更多關注提高人的價值,提高每個人的價值,防止陷入"人的價值陷阱",創新理論、制度與技術,提高貨幣政策的技術性、前瞻性、動態性、可控性,支持國家經濟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通過高科技與智能化,推動生產力加速發展,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