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內參君
中本聰,謎一樣的存在,神一樣的存在。
中本聰,作為數字貨幣的開山鼻祖,自從他失蹤以來。加密領域就是一直有著他的傳說和猜測。有的人猜測他是一個團隊,甚至有人猜他是一個國家,但更為離譜的是說他是穿越而來的,他是外星人,他已經離世……
這些年,一直有人站出來說自己是中本聰,但大都曇花一現。唯有「澳本聰」在一直不停地折騰。
8月19日,又一位自稱是「真正的」中本聰的人出現。他開始在Satoshinrh網站發文開始揭開「自己」的身份。寫得很真,就是拿不出實錘。
下面一起走進中本聰往事,看看這些年那些中本聰們是如何忽悠這個世界的。
Hal Finney
離中本聰最近的人
有很多人認為Hal Finney很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中本聰」,因為Hal Finney可以說是最早的比特幣先驅之一,在中本聰之後第二個接受比特幣的人,他是全球第一個在推特上提到比特幣的人,並且也是第一個收到中本聰轉帳比特幣的人。他還是密碼學領域的神級人物、比特幣礦業的老手。即使他不是中本聰,他很可能也是離中本聰非常近的人。
比特幣史上的第一筆交易,發生在中本聰與 Hal Finney 之間。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聰創建了比特幣創世區塊(區塊高度為 0 ),並在上面「刻」下了「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此時正是英國財政大臣被迫考慮第二次出手緩解銀行危機的時刻。)」
創世區塊的 50BTC 區塊獎勵,由於其設計,是不能被轉移或是拿去消費的,但接收這 50BTC 的比特幣地址對應的私鑰可以對其他消息進行簽名。
此外,2009 年 1 月 9 日,比特幣網絡一共有 14 個區塊(區塊高度 1~14)被挖出,這 14 個區塊的區塊獎勵被分別存儲在 14 個不同的比特幣地址中。在 2009 年 1 月 12 日轉出了 10BTC 給密碼學家 Hal Finney(哈爾•芬尼,這筆交易也是比特幣史上的第一筆轉帳交易),剩下的 13 個地址均未發生任何轉出記錄。
2013 年 3 月,Hal Finney在 Bitcointalk 論壇上的一篇帖子裡,描述了他和中本聰在比特幣上面的交流:「我想我是除了中本聰以外第一個運行比特幣的。我開採大概 70 個塊,而且我還是第一個比特幣交易的接受人,中本聰測試時轉給了我十個幣。」
Hal Finney於1956年5月4日出生在加州中部的Coalinga,他後來上了加州理工學院,並且在1979年拿到了工程學士學位。加州理工雖然規模不大,其優勢學科包括基礎理科的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和空間科學等,是全球最為頂尖的大學之一。
Finney在加州理工畢業後,先開始在電腦遊戲領域的公司從事開發工作,其中包括Tron Adventures,Armour Ambush,Astroblast和Space Attack。但他最終發現他自己的興趣還是在密碼學上,於是他在2002年後加入了大名鼎鼎的PGP(Pretty Good Privacy)公司,並且成為了Phil Zimmermann之後的第二個開發人員。
PGP的創始人Phil Zimmermann始終活躍在計算機安全領域,這對Finney有很大的影響。因此Finney在加密社區一直非常活躍。他在九零年代初,除了參與cypherpunks的郵件列表之外,還維護著兩個匿名郵件轉發服務。並且他還成功破解過Netscape的出口級加密技術。而之後,Finney也稱為以為全球知名的密碼活動家。
2004年,他開發了首個可以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系統(Reusable Proof of Work System),考慮到比特幣就是創新的使用了工作量證明系統(proof of Work,PoW),這讓人不得不把他和中本聰聯想在一起。
Hal Finney 在 2010 年 12 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傳統的銀行體系有朝一日會擁抱比特幣。他認為比特幣最終成為銀行的儲備貨幣,其作用與銀行業早期的黃金一樣。銀行可以更大程度提供匿名、更輕量、更高效的資產儲值服務。他在同一個月的另一篇文章中補充道,數字貨幣「可以作為一種便宜的時間戳服務使用,允許你證明在某個日期之前擁有這筆資產」。
Hal Finney堅信區塊鏈,他預言市場將不得不大幅擴張,「網絡的計算能力與難度成正比,而且似乎難度與比特幣價格成正比。因此,除非比特幣比現在更有價值,否則比特幣網絡將永遠不會比現在更具抵抗力。為了比特幣成功和安全,比特幣必須變得非常昂貴。」
另外一個更有趣的事情是,Finney和另一個「中本聰」在同一個城市居住了10年。
在2014年3月6日的新聞周刊一片報道中,記者說他Leah McGrath Goodman找到了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他就是一個生活在加州Temple City的日裔美國人,名字就叫Dorian Satoshi Nakamoto,Satoshi Nakamoto日語就是「中本聰」。儘管這位日裔老大爺一再否認他本人是「中本聰」,並且從未聽說過比特幣,但還是不能阻止各大媒體紛紛報道此事,而基本這之後,凡是媒體上提到中本聰,都會使用這位大爺的照片。而Finney也很巧合的在Temple City生活了十年,所以有些人也認為可能Finney就是借用了他的名字。
但Hal Finney每次都與這種說法都給予了堅決的否認。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他就算不是中本聰,也是最接近中本聰的人。
很遺憾的是,2009年10月,Hal Finney在LessWrong的博客上宣布,他被診斷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縮寫為 AL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漸凍人症」。
隨著病情逐漸的惡化,Finney的行動越來越不方便,他希望能夠死後被冷凍起來,並且申請納入了人體冷凍公司Alcor的觀察名單,他是人體冷凍術這項技術的首個採用者。他在被法律認定死亡後,屍體被空運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 Alcor 生命延續基金會。
2014年8月28日,星期四的上午9點,58歲的Hal Finney被醫生宣告正式死亡。當晚,Hal Finney體內的血液及所有體液被抽出身體,被稱為 M-22 的化學物質代替——Alcor 公司表示這種物質對人體組織毒性極小,同時防止冰晶出現而損壞細胞膜。Hal Finney的體溫慢慢降至零下 195 攝氏度。人體被放在一個鋁製艙內,艙體則放置在高 3m、灌有 450L 液氮的容器里。
也許有一天,他還有機會能夠被未來科技復活。他也為他的肉體回歸做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準備。
這是一個悲傷而傳奇的故事。
Craig Wright
最執著證明自己的「澳本聰」
在澳大利亞,有個叫Craig Wright的商人自稱為「中本聰」。
2015 年末,《連線》(Wired)雜誌和 Gizmodo 報道稱,Craig Wright和 Kleiman 可能發明了比特幣。並稱澳大利亞的商人Craig Wright很有可能就是「中本聰」。之後還有媒體不斷收到一些匿名黑客爆料,說有證據證明 Wright 就是中本聰。
其中的一個證據是CSW在2008年8月博客上發布的一篇文章,文章內容是關於一種「加密貨幣紙。另一個證據大概是2008年11月在同一博客上的文章,它包括了一個請求,想要聯繫的讀者可以用和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連結的PGP公鑰加密信息給他。這個與存儲它的MIT伺服器的資料庫進行核對時,與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相關聯,電子郵件地址非常類似於中本聰所用的用於在加密郵件列表中發布比特幣白皮書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而最牛的證據是在2009年1月10日,來自CSW一篇已經刪除的博客文章的存檔副本,上面寫著 「比特幣的Beta版本明天就要上線了,它是去中心化的……我們會一直嘗試直到它成功。」比特幣的啟動時間是2009年1月9日,考慮到CSW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算上時差的話,這篇文章的時間還是有可能出現在比特幣正式運行之前。
最令人費解的是,在比較了他博客網站上不同版本的三個帖子,顯示他全部都經過多次編輯,並且往裡面添加了和比特幣相關的證據。
而到了2016年5月,當年曾經和中本聰接觸最頻繁的,比特幣首席科學家Gavin Andresen站出來支持CSW,他認為Wright就是中本聰。
Gavin Andresen一直被認為是除了中本聰之外對比特幣貢獻最大的人。由於中本聰指定Andresen為繼任者,一時間很多人曾經質疑他就是中本聰,在比特幣變得更加強大時他就通過這方式來現身。Andresen每次都是斷然否認這種想法,他明確說過「我不是中本聰,我也從未見過他,我僅僅通過電子郵件和中本聰聯繫過。我想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Gavin Andresen的表態,讓整個數字貨幣社區譁然,大多數人認為 Gavin 被蒙蔽了,或者他的博客被黑了。
Craig Wright 本人絕對算不得是一個低調的人,他涉獵非常廣泛,並且也很喜歡發表各類文章,其行為舉止常常出人意表,非常高調。面對無數的質疑,他決定用公開的方式來證明自己,論證自己擁有中本聰才能擁有的私鑰。
在2016年5月1日,Craig Wright在自己的個人博客上發表了一篇非常長的技術文章,列出了他自己的證據,與控制第9區塊私鑰的加密簽名。用以證明自己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
結果並沒有讓質疑的聲音變小,反而質疑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大。
大多數質疑的聲音要求Craig Wright使用第一和第九區區塊的私鑰來簽名,或者移動一下中本聰所應該擁有的數字貨幣。面對海量的質疑聲音,Craig Wright承諾會從比特幣第一個區塊來移動比特幣證明這一點,並且使用該區塊私鑰簽名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但是到了5月5日,事情又發生了戲劇般的變化,Craig Wright突然清空了他所有的博客內容,並且發了一封公開信,表示他放棄證明自己是中本聰。
瞬間社區再次譁然,所有人都認為CSW慫了。肯定沒有任何能夠拿的出手的證據,否則怎麼會輕易認輸。而看到這裡,同學們可能也基本都會認為Craig Wright只不過是一個拙劣的騙子,試圖用各種偽造的方式來欺詐世人,妄圖奪取「比特幣發明者」的頭銜。
Craig Wright一夜之間成為全球幣圈人茶餘飯後的談資。當然,沒有人相信他的鬼話,因為他除了一張嘴,根本無法自證自己是中本聰。
但顯然,多次被打臉之後,澳本聰並沒有本分多少,依然借著中本聰的旗號出沒幣圈,並率領信徒從BCH分叉出來了BSV。澳本聰製造的各種假消息相關,操縱著BSV好幾次的價格波動。
他的行為引起業內人士的諸多不滿了。要知道中本聰是誰,比特幣的創始者,對於幣圈人來說那是神一樣的存在,沒有中本聰,幾乎就沒有如今的幣圈,粉絲們自然是不能允許自己偶像被無故褻瀆。
當然其中也不乏大佬對此實施行為上的打擊,其中以幣安趙長鵬下架BSV事件最為震驚。閃電火炬創始人Hodlonaut忍不住多次諷刺和否認澳本聰的身份事件。
但Craig Wright一直不消停,他竟然註冊比特幣白皮書的版權。根據報道,美國版權局(U.S. Copyright Office)發布的版權註冊信息中認可了 Craig S. Wright——以「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化名——是比特幣白皮書和代碼的作者,這也是第一個政府機構對 Craig S. Wright 中本聰身份的認可。
而事實上,美國版權局並不承認任何事實。5 月 22 日,美國版權局(U.S. Copyright Office)表示,不會「認可」Craig Wright為中本聰(Satoshi)。其解釋稱,「作為一般規則,當版權局收到註冊申請時,申請人會證明提交材料中所作陳述的真實性。版權局不會調查任何陳述的真實性。如果作品是以假名註冊的,版權局不會調查申訴人與假名作者之間是否存在可證明的聯繫。
2019年6月16日,美國法院批准動議,要求Craig Wright需於6月18日之前向法院證明自己持有比特幣並提供截至2013年12月的比特幣私人記錄,不然將被判藐視法庭罪,可處以罰款或監禁。
但在6月28日的聽證會上,Craig Wright表示,他無法獲取這些比特幣,因為它們在一個他不知情的第三方控制的保密信託中,而這些資金的秘鑰是未知的。顯然他還是無法證明自己是中本聰。
多數人都對於Craig Wright自稱是「中本聰」這件事情嗤之以鼻,有相當的人認為Craig Wright本人是「中本聰」的可能性並不大,但是他很可能和中本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為他知道很多早期的內幕。
Craig Wright一直試圖用一些曲線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就是中本聰,而並且試圖壓制那些質疑的聲音,這讓許多人對他的態度非常不滿,於是中文社區給他取了一個外號——「澳本聰」。
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即使Wright這些證據都是偽造的,但他還是和中本聰目前已知的特點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這些都足以讓他在中本聰候選人中排名非常靠前。
Dave Kleiman
一個直面慘澹人生的戰士
Craig Wright一系列的作為讓社區很多人認為他有太多的疑點,但有趣的是,他提供的很多所謂的「證據」卻讓他背後的另一個人逐漸浮出了水面。而此人很可能就是我們要找的主角。他就是Dave Kleiman。
Wright曾表示白皮書的確不是他所寫,而是他的一個朋友的作品,他的名字叫:Dave Kleiman。可惜這位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朋友已經在2013年離世,無法回答任何問題了。
Dave Kleiman是一名陸軍元老,計算機專家,偶爾國家電台會跟他詢問計算機取證和安全方面的專業知識。
Kleiman生於1967年,之後被棕櫚灘花園地Louis and Regina Kleiman收養。他從小就對計算機展現出極大的興趣。但即使對好友Paige來說,Kleiman的早年生活也是一個謎。
1986年,19歲的Kleiman成為美軍的一名直升機技師。1990年,23歲的Kleiman從軍隊回國,開始在棕櫚灘郡警長辦公室工作。也就是在這裡他認識了Patrick Paige。Paige是Kleiman當時的培訓官,他們2個人和Cater V. Conrad在2012年建立了一家名為Computer Forensics,LLC的公司。
1995年,Kleiman遭遇了巨大變故。在摩托車事故中,Kleiman身體殘疾,餘生只能在輪椅上度日,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這次事故反而增強了Kleiman在計算機方面的興趣和建樹。之後,他仍然呆在警長辦公室,作者計算機取證方面的工作,直至後期離開成為自由職業者。並且在這之後的幾年中,長時間的學習和工作,讓他成為了一名卓越的計算機安全專家,這也讓Kleiman獲得了越來越高的聲望。
事實也的確如此,Kleiman擁有以下認證: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專業人員(ISSMP),信息系統安全架構專業人員(ISSAP),認證信息系統安全專業人員(CISSP),認證信息取證調查員(CIFI),認證信息安全經理( CISM),認證反恐專家(CAS),認證計算機考官(CCE),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MCSE)。並且在很多年的時間裡,他都被授予微軟Windows安全MVP。
他經常作為專家出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節目(ABC News)的節目上,為和計算機安全相關的領域提供各類建議和意見。並且參與撰寫了關於完美密碼、企業安全威脅以及計算機取證等大量的著作。
Kleiman當時的目標是開發了一種超越NSA,NIST和Microsoft Common Criteria Guidelines的Windows加密工具。後來,這項技術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財政部,監察長辦公室和美國郵政局使用。
這個技術的核心想法就是建立一個「不可篡改的加密審計日誌系統」。這是不是讓人可以聯想到一個「不可篡改的帳本」,而這個也是比特幣技術的核心思想。
天妒英才, 2013年Dave Kleiman一個人孤獨的死在了自己的家中。結束了他充的坎坷而又傳奇的一生。
Dave Kleiman這個陌生的名字因Craig Wright開始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們的注意力,有些人相信很有可能他才是真的中本聰,而 Wright 只不過是在試圖竊取 Kleiman 的成功,甚至在竊取他的財富。
如果Kleiman真的是中本聰的話,也有一個很大的疑問,如果Kleiman真的擁有巨大數量的比特幣的話,不應該讓生活境遇落到如此悲慘的地步。比特幣在2013年4月9日單價曾經一度沖高到260美元,但隨之暴跌至50美元。即使我們按20美元來計算,一百萬比特幣在當時也價值2千萬美元,這對於任何人都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為什麼他從來沒有動用過這筆資金。而始終生活在一個非常糟糕的環境中。從來也沒有嘗試過搬到一家更加舒適和更好醫療條件的醫院。甚至在他死後,他居住的房子也被銀行取消了抵押品贖回權。
如果他真的是中本聰,也不至於一個人孤獨地慘死家中。
James Bilal Khalid Caan
又來了個「真正的」中本聰
在十年匿名之後,自稱為比特幣創造者「真正的」中本聰從北京時間8月19日凌晨4點在網站(https://satoshinrh.com/)上分三期揭開他最深的秘密。「中本聰」承諾在網站上揭開他的真實身份包括:真名、為什麼沒有移動98萬比特幣、出生國家、教育和專業背景、他計劃進行比特幣復興。
他的重要內容的第二部分定於北京時間8月20日凌晨4點。第三期也是最後一期將於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4點舉行。
第一部分在發布前一小時,該網站的頁面進行了更新。網站上提到他將在註冊bitcoin.org域名的11周年紀念日開始分三部分結束自己的匿名狀態。
在「中本聰」發布的信息中,他表示,大多數人認為自己創造比特幣只是僥倖,但回頭看卻並非如此。而如今當比特幣已被技術的發展所理解,但同時又被貪婪所劫持時,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努力工作,將其願景提升到新的水平。
他在文章中還回顧了自己的童年,他的父親是在聯合銀行有限公司(UBL)工作27年的銀行家,父親向他講述了Agha Hasan Abedi成立了際信貸銀行(BCCI)並永久改變銀行業的事跡。
然而BCCI之後在1991年因洗錢、賄賂、走私及相關醜聞被關閉BCCI,這導致超過100萬投資者受到影響。
他自稱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開始對密碼學、計算/量子金融和命理學感興趣。他於1999年至2000年在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時研究了電子貨幣公司DigiCash Inc.。
他認為2008年的經濟衰退也推動了比特幣的誕生。就其個人來說,當他2005年訪問英國時,因為沒有永久的英國地址而無法開設銀行帳戶,而沒有銀行帳戶,則無法訪問網絡。這成為了一個很大的障礙。
因此,他希望改變這一點,賦予窮人和小人物權力,並創造一個沒有邊界、國籍和歧視的人民的銀行,這裡面沒有任何東西是由政府控制的,沒有人會因為政治的錯誤摧毀別人的生活。
他提到比特幣名稱的起源不僅是Bit這個IT名詞,還有另一種解釋,Bank of CredIT and COmmerce INternational,也就是信用和國際商業銀行。他在文中還出示了當時註冊bitcoin.org域名的信息。
而關於「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這個名字的來由,則頗為複雜。這個名字和他自己的暱稱、命理學和日本銀行家Satoshi Sumita有關。他提到Satoshi和他自己在家中的暱稱Shaikho有關,後者是莫臥兒皇帝賈漢吉爾的綽號Shekhu的變體。他在選擇名稱時使用了迦勒底數字命理學的算法,並要求首字母為S。在看到日本銀行家Satoshi Sumita的名字後,他認為Satoshi和其Shaikho的綽號完美匹配。
他還在文章中回顧自己和程式設計師及計算機科學家Hal Finney的合作過程,他們合作研究P2P電子現金系統。Hal幫助他獲得了遠程PC工作的權限,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推測他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原因。
他表示,自己不是傳統的程式設計師或技術人員,但宏觀視野很好,並且可以在更大的範圍內看待事物。他可以在淘汰的技術中找到有用的東西。
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證明中,「中本聰」強調了自己是個信命的人(對命理學和占星術十分愛好),覺得上帝是個最好的數學家!
除去大段的命理分析,強硬口吻和無用的描述,這位「中本聰」說出了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據傳持有得98萬比特幣的狀態,現況究竟如何,很簡單兩個字——丟了!這位中本聰表示自己再一次電腦故障之中損壞了硬碟,丟失了所有的比特幣,再次之後又是長篇大論的感慨,悲傷與人生感悟……
他說,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達到了19783.06美元的歷史峰值,這意味著我的98萬枚比特幣的價值將超過190億美元——準確地說是19387398.88萬美元。直到今天,回想起所有這些信息都是非常痛苦的。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無法原諒自己。現在,我離開比特幣的原因就是我回來的原因,因為我已經接受了事實,並將努力讓比特幣變得更好。
他還公布了自己的真實姓名:James Bilal Khalid Caan。來自巴基斯坦。畢業於巴基斯坦的Al-Khair大學。我在耶魯大學(Yale)學習財務管理的在線課程,在杜克大學(Duke)學習行為金融學,在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學習項目管理。,於2010年定居在英國。
筆記本硬碟丟失、郵箱被黑,這位「中本聰」無法拿出任何證明自己身份的有效手段,而叫嚷著改變世界、革新、創造未來,在沒有強有力證據之前,任何人都無法說這位詹姆斯先生究竟是不是中本聰,包括他本人也不能自圓其說。
以現有條件來看,這次的中本聰現世恐怕又是一場引人矚目的作秀,背後的概念無非就是炒熱點拉流量,近而宣傳新項目。估計在1-2周期間,這位「中本聰「先生如果為一些新項目進行推廣宣傳,那麼目的昭然若見。
寫在最後:
除了上述介紹的中本聰熱門的選外,還有一些人也被認為有可能是中本聰。
2012年5月,計算機科學家泰德•尼爾森認為中本聰就是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認為其足夠聰明,研究領域包含比特幣所使用的數學算法。但望月本人亦予以否認。
2013年12月,博客作家Skye Grey通過對中本聰論文的計量文體學分析得出結論,認為其真實身份是前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尼克•薩博。薩博熱衷於去中心化貨幣,還發表過一篇關於「比特黃金」(bit gold)的論文,被認為是比特幣的先驅。然而尼克薩博本人最後否認了自己是中本聰。
2014年,Newsweek發表了爆炸式新聞表示自己找到了中本聰本人多利安•中本(Dorian Nakamoto)。1949年出生,是一名日裔美國人,畢業於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曾供職美國軍方。多利安中本這樣的身份和背景,太符合大家心中的中本聰了。多利安也否認自己不是中本聰。
還有一些其他個人或團體被認為是中本聰的真身。但都沒得到證明。事實上,證明自己是中本聰很簡單,只要拿出最初區塊的私鑰簽名即可。
下面給出了創世塊的地址,這是首次挖出比特幣的地址。
12c6DSiU4Rq3P4ZxziKxzrL5LmMBrzjrJX
此外,2009年1月12日,Satoshi Nakamoto還進行了一項交易,他將10 BTC轉讓給了電腦程式員Hal Finney,他是第一個下載比特幣軟體的人。
發件人地址:12cbQLTFMXRnSzktFkuoG3eHoMeFtpTu3S
接收器地址(Hal Finney):1Q2TWHE3GMdB6BZKafqwxXtWAWgFt5Jvm3
因此,真正的Satoshi Nakamoto只需要向世界上的任何比特幣地址發送消息,並且可以從該地址驗證他的身份,因為該地址的私鑰是唯一且安全的。
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肯定別有目的,我們就只當茶餘飯後的談資罷了,不要太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