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老牛吃嫩草」,卻不知道另一句才是經典,但又無情

2019-08-05     殘心佛性

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擁有5000年的文明發展史。古代有不少的先賢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文化瑰寶。一直處於在權力底層的勞苦大眾,也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名句名篇。民間諺語眾多,一篇兩篇文章是沒有辦法寫完的啦,今天,我們就講講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老牛吃嫩草」這句,你知道它的下半句是什麼嗎?一句我們很熟悉也很經典但又有些無情的句子。

1.老牛吃嫩草的由來

中國古代,平民的生活受封建思想的束縛一般都是男耕女織,規模小,過著自給自足日子,自然就形成了農耕文明,而不斷的發展至今。不要說遠古時代,在我們現代農村也常有這種現象可以見的到,那麼在古時代,牛可以說是作為古人們進行耕田種地的重要工具,有了牛在種地的時候可以省下不少力氣,牛對於當時的農戶來說就是個寶貝了,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牛。

養牛養多了,農戶們慢慢就會發現,一些上了年紀的牛,因為牙齒和消化系統都衰老了,於是它們在吃草的時候專門吃一些剛發芽嫩草,一個吃一個準,特別的挑剔,而且新發芽的嫩草在營養方面也是特別豐富,就像我們吃菜一樣,不吃老的,難啃,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這牛也太會吃了吧。所以一開始老牛吃嫩草這個詞僅僅是停留在表面詞語的意思。

隨著歷史演變賦予老牛吃嫩草現在的意思是:老少夫妻,老少戀人。在中國古代,老夫少夫妻是特別常見的,這也是封建時代最根深蒂固的思想的原因,導致傳統男尊女卑。將男權社會發展到了極致,老牛吃嫩草本來是人和動物年齡衰老作出正常的本能反應,但是當時的社會卻用這個詞諷刺當時這樣的行為,這樣的制度。

還有一個典故想跟大家說說,這也是由北宋著名詞人張先說起,此人生平喜歡作詞,到了老年後創作力有所下降,但是此人在八十歲的時候做了一個震驚詩詞壇的事情,就是娶了個十八歲的小妾,張先更是像老樹開新花一樣,又有了新成就,很多詩詞界的人物都一一拜訪了他,正好蘇軾也在,茶飯飽足後,張先思詩大發,便脫口而出: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蘇軾聽後大讚此詞妙哉,一拍大腿風趣幽默的附上: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就是這樣這段佳話便在民間廣泛流傳起來,這段話也就成了」老牛吃嫩草「婉轉的說法。

單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那個時候人們對男權還是比較尊重的,然而對女性做一些執掌權柄的事非常的嗤之以鼻。權力滋生了男性的虛榮心,他們對自己的慾望也越來的不加掩飾。所以在我國古代,老夫少妻是非常的流行的。老牛吃嫩草這一句話正是源於此。但從生活的角度來看,老牛吃嫩草是一種非常自然的社會現象,畢竟,當動物的年齡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後,他的生理機能就會下降,所以他會選擇自己較為能夠接受的食物去攝取能量。但是這句話大多不是採用它本身的意思,而是用它的引申義去諷刺一些人。

2.好馬不吃回頭草

那麼與之相對的自然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了。我們都知道良駒的品性是遇到一些比較肥美的草,它就一路走下來,不會再去吃以前的草啦。想必這句話的引申義有很多人都聽到過,他用來形容那些品行高潔的人,錯過了某一段情緣,就不會再去屈尊保全一些東西。我們老話經常說的破鏡難重圓。即使你竭力地忽視曾經發生過的問題,但是很多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難以回到當初的時候。那麼這時候放棄你心中一直以來追逐的理想,或許也是一種解脫的方法。

總體來說,這兩句話都是概述婚姻的。年齡的差距過大,必然會遭人們詬病。感情一路波折坎坷,又不捨得放棄,必然會走向絕境。這兩句話看似簡單淺顯,實則蘊含著很深的生活智慧。當你面臨逆境或者困境時,如果努力了卻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程度,那麼適時的選擇放棄或許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當然了,這只是個人觀點,如果你有什麼看法,或者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關注留言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f7w5WwBJleJMoPMgQ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