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問「媽媽,我真的很醜嗎?」你的回答很重要

2019-08-26     小七育兒專欄

有一天小侄女回到家,一臉沮喪地問媽媽:「媽媽,我長得很醜嗎?」

原來,小區里幾個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小侄女想扮《冰雪奇緣》里的艾莎公主,另一個小姑娘也想扮這個角色,就順口說了句:「你那麼丑,怎麼演公主!」

旁邊的幾個小朋友也開始跟著說:

「公主要是長成你這樣,哪有王子會喜歡啊。」

「對呀,你那麼丑還是演雪寶吧。」

童言無忌,卻讓人心裡忍不住倒抽一口涼氣:在小朋友心裡,只有好看的人才配當公主,才配有人愛。

這種論點並不是個例,現在整個社會上都流行「顏值即正義」的說法。

最近微博出現熱搜話題「母親稱外形影響孩子人生」,引起大家的熱烈探討,其中83%參與投票的人認為外形對人生有重要的影響。

新京報隨機採訪路人對外貌的看法,有不少00後表達了同樣的看法:

「如果外在不美的話,誰會去關注內在呢?」

「如果長得好看,去找工作的話別人就愛挑你,如果不好看,別人對你可能會有成見。」

「反正漂亮就可以了。」


一位受採訪的媽媽更是表示,孩子的身材顏值都特別重要,對她的人生有決定性作用。所以她想在女兒上初中前,帶她去割雙眼皮。

這種對外貌的放大和焦慮背後,是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外貌決定命運」,一個人的臉決定了他的人生。

首先家長要擺脫外貌焦慮

很多時候孩子對外貌的過度重視來自於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外貌不如人,以後在就業、婚戀市場上就會吃虧。有些家長甚至早早利用起暑假時間帶孩子去整容。

家長這種外貌焦慮從一組「整容低齡化」的數據上就能反映出來:目前我國的整容人數已經超過800萬,80%的整容人士在30歲以下,學生群體居然占了將近一半,高達400萬,時間集中在寒暑假。

其中,年齡小於10歲的整容者比比皆是。比如一位媽媽因為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竟然帶著7歲的孩子去做了雙眼皮手術。

面對這樣的情況,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呂方說:「這暴露出一些人的焦慮心態,折射出價值觀的單一。」

只有當父母不再抱著「外貌改變命運」「不夠漂亮就會落後於人」的看法,孩子才能夠從畸形的「唯外貌論」風氣中掙脫出來,更專注地去修煉內在、去學會愛自己本來的樣子。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一、不要否定孩子對美的追求


追捧外貌的另一個極端是認為外貌完全不重要。有些父母會嚴厲教育孩子,愛打扮的都是壞孩子,臭美會耽誤學習。

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長期這樣,不僅會打壓孩子對美的追求,還容易讓孩子失去積極自信的心態。

央視一姐董卿談起童年父親對自己的教育,說小時候父親禁止女孩子臭美,不允許她照鏡子,不允許媽媽給她做新衣服。

她說:「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不如多看書」。

可想而知,這樣的態度對於年幼的董卿來說傷害有多大。

兒童成長心理學認為,2歲半到6歲是孩子的審美敏感期,審美觀的雛形就起源於這個時候孩子對「美」的基本認識。

從審美敏感期開始,女孩子的一生都會一直處在一種對美麗的探索里,而對這種探索的打壓,會傷害孩子的自信。

之前黃磊的女兒多多染了一頭紫發,也引起網友熱烈的討論。知乎有一個高贊答案也許能夠代表很多女孩的心聲:

「如果我是十三歲的少女,正是愛臭美的年紀,性別意識強烈,我的爸爸媽媽寬容我的一切關於化妝打扮的愛好和行為,那真的是我能想像到的最美好的時光,青春正盛,歲月靜好。」

聰明的父母尊重孩子對美的追求,從來不說美不重要。

二、正確認識外在


家長可以把關注點從外錶轉移到舉止上,告訴孩子外貌不是全部,還要懂禮貌、有教養、有內涵。

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里的夏天,被稱讚為「沒有公主病」的公主。她從小就有公主夢,喜歡穿公主裙,帶公主皇冠,把自己打扮成小公主的模樣。

夏克立卻告訴夏天,公主不僅是穿得漂漂亮亮,與人為善、學會分享和有禮貌才是公主真正的標配。

在採訪中,夏克立說:「我們告訴夏天,真正的公主是,對人要友善講禮貌,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要看著人家的眼睛,別人幫助了你就要大聲地說謝謝。」

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會更明白「美」的內涵和真諦,明白外貌不是全部,一個內外兼修的人才是真正「美」的人。


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對自己外貌不滿意的地方,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去學會接納自己,不要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否定自己。

王菲的女兒李嫣從小因為兔唇的先天缺陷而備受關注,然而在父母的呵護和鼓勵下,她卻絲毫沒有為之困擾,依然活得自信開朗。

李嫣曾放言:「菲姐的時尚,只有我能做到。」當她出現在巴黎登台走秀的時候,大家都被她自信美麗的樣子所觸動。

在李嫣很小的時候,李亞鵬就告訴女兒:「當別人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你,你可以坦然的看回去,然後微笑。」

王菲更是直接說,「我認為你很美,一點問題都沒有。」

當一個人能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愛自己本來該的樣子,他由內而外的自信會煥發出一種無可替代的美麗。


四、有主見的孩子,更容易自我悅納


生活里,你會發現,同樣是面對否定,有些人沮喪,有些人卻不在意。

有些人覺得只有符合大眾的審美觀才算是美,有些人卻能理解美是多元的。

這都跟父母的教育分不開。從小被培養地特別有主見的孩子,更不容易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也更容易自我悅納。

《想想辦法吧爸爸》讓戚薇的女兒Lucky紅了一把,特別是自己選衣服打扮自己的樣子讓人們無不感嘆,這孩子太有主見了。

有一次,Lucky和爸媽一起出行,戚薇跟Lucky說自己還沒塗口紅,問Lucky什麼顏色好看。於是小Lucky很認真地給媽媽選擇了搭配衣服的唇色。

很多人會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問他們的意見沒必要。其實恰恰是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培養起孩子的主見。

你會發現,越是自信、有主見的孩子,對容貌反而並不是特別在意,他們對自己和他人有正確的認識,知道自己是不是值得被愛和外貌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成長之路上,父母不僅要呵護孩子的愛美之心,同時也讓他們明白,一個人真正的美來自於「自我悅納」。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小七老師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dk30GwBJleJMoPMtWS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