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除了牙疼會折磨人之外,口腔健康其實可以反映人體的綜合健康。口腔疾病不僅降低生活質量,甚至還會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牙齦疾病和牙齒脫落與中風有關。2010年,發表在《印度牙周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Indian Society of Periodontology)上的一篇文章表示,牙齦疾病會導致患心臟病的機率增加20%。然而,該結論尚未健全,亟待深入研究。
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有了一個新的突破口,他們發現人們的口腔問題和認知衰退存在著一定關係。此外,羅格斯大學分別對認知衰退和感知壓力(perceived stress)做了單項研究,兩篇文章均發表在《美國老年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聚焦老年美籍華人
研究對象主要是老年美籍華人,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羅格斯大學研究院主任董新奇表示:「在美國的少數族裔更容易受到口腔問題的困擾,因為獲得預防性牙科護理的機會較少,語言障礙和社會經濟地位等會進一步加劇口腔問題。由於缺乏口腔保險和定期檢查,老年美籍華人更容易出現口腔問題。」
兩項研究的參與者均來自芝加哥中國老年人口研究協會(Population Study of Chinese Elderly)。第一項研究測試了參與者的口腔健康,並完成五項認知能力測試。第二項研究調查參與者是否有過口乾症狀,並對其感知壓力、社會支持(向家人朋友尋求幫助的頻率)和社會壓力(參與者被親戚朋友提出過高要求或批評的頻率)水平進行調查。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認知衰退和感知壓力影響口腔健康
參與測試的美籍華人有2700多人,幾乎1/2的人牙齒都有問題,1/4的人有過口乾症狀。
研究顯示,牙齦問題和認知能力之間關係不大。但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由於症狀不明顯,參與者就沒有報告牙齦問題。
不過,研究人員確實發現了認知衰退(認知和情景記憶減退)和牙齒狀況之間存在一定聯繫,而記憶力減退和老年痴呆症的發作有很大關係。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同第一項研究比較相似的關係:感知壓力較強的人更容易口乾,而且配偶的社會支持或壓力不會起到什麼作用,但是來自朋友的幫助從某種意義上卻可以減弱口乾症狀。
然而,美國內達華大學(University of Nevada)Weiyu Mao副教授表示:「這種來自朋友的潛在的超負荷支持可能損害華裔老年人的口腔健康。」
加強保護口腔健康
任何由自我評估數據得出的結論均有其局限性。然而,研究團隊認為,其發現表明移民的健康值得關注。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董新奇表示:「面臨高風險人群,這些研究旨在呼籲政府採取相關措施,改善口腔健康預防教育和牙齒醫療等服務。」
研究團隊表示,應該把確保美籍華裔老年人的口腔健康作為基本目標。
Mao說:「政府的相關措施應當有別於以往的行動,如檢測健康狀況和督促健康行為,還要考慮到包括壓力和社會支持在內的心裡社會因素。」以上相關措施很可能從某種程度上減緩認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