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四川省眉山市委會建議:夯實基層公共衛生安全基礎

2020-03-04     團結報黨派e家

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攻堅戰、陣地戰、總體戰中,包括基層在內的所有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自始至終衝鋒在最前沿,戰鬥在火線,奉獻在最危險的高地,他們經受住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考、大戰和大檢閱,成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值得世人尊敬和敬仰。

但是,在戰「疫」中,作為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底部基礎的醫療機構——鄉鎮基層衛生院,暴露出不少問題和短板,特別是「小、散、弱」的問題非常突出,難以適應和滿足大戰「疫」、戰大「疫」的要求,往往只能「乾瞪眼」「干著急」「難應對」,主要表現為:鄉鎮衛生院人才短缺,軟實力太「軟」;鄉鎮衛生院設備設施簡陋,硬體實在不「硬」;鄉鎮衛生院綜合服務水平較低,百姓應得實惠不「實」。

縱觀非典、伊波拉以及新冠肺炎等各類傳染病,各類流行病已經逐步表現出常態化、區域性甚至世界性的特點,對人類的威脅愈發頻繁,特別是生物安全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但同時,我們要清醒看到,目前我們應對包括公共衛生安全在內的重大疫情的網絡格局,尤其是底部基礎還十分不堅實,僅僅靠市縣(區)以上醫療機構是遠遠不夠的。

在特殊時期、非常時期,調動所有各類資源,打阻擊戰、陣地戰,固然效果非常好,但行政成本、社會成本、經濟成本十分巨大,要從長遠和根本上破解困局,特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要按照中央深化改革委十二次會議精神,以本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訓和經驗為契機,把廣大的鄉鎮基層醫療機構做強做大做規範,把底部基礎和底部網絡做牢紮緊,並將此項工作作為「提升工程」,列入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

二是對中西部地區,國家要在基礎設施、設備設施等硬體上加大投資,以市縣區為單元,分區域分層級,分類布局,並非鄉鄉都建低水準的衛生院(偏遠高原、山區例外),應鼓勵本地相鄰的鄉鎮衛生院整合到一起,按照二級標準建設中心醫院,醫護人員達200人左右,科室設置完備,人員配置合理,工作環境、服務條件得以大大改善,能夠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醫療質量、院感質量、護理質量得以大的提升,能夠獨立承擔各類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重任,特別在公共衛生應急處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是四川省在本次抗疫中表現突出,積累了不少可貴的經驗,可結合本輪鄉鎮區劃調整和基層治理制度創新能力建設,率先試點示範,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完成「提升工程」。(眉革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QmYpXABgx9BqZZI9m6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