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 教師宅家做什麼?啟發滿滿又有趣的書單來了!

2021-02-09     中國網教育頻道

原標題:乾貨 | 教師宅家做什麼?啟發滿滿又有趣的書單來了!

悶在家裡無事做,確是讀書好時節。寒假裡,給老師、家長、孩子們真心誠意推薦「精神食糧」,願大家都能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收穫的假期。

本文為廣大教師精心挑選了28本適合教師閱讀的書籍,教師們可根據興趣加以選擇。宅家抗疫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暢遊書海吧!

01

課堂 / 學科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生命,對課堂有效性的研究,不僅可以推動課程的實施,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發展。

如何系統設計課堂教學、有效開發教學策略、提高學科教學實效?這10本書將會給您新的啟發。

#01《課堂,可以這麼有聲有色》(鄭英)

課堂上,不僅應該有知識的傳授,更應該有文明的傳遞和學生完整人格的培養。

課堂,體現著一個教師最大的價值和最高的尊嚴。 特級教師鄭英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用簡潔而凝練的文字,總結課堂中的問題,並給出好用的解決方法。

#02《在有光的課堂上》(張小兵)

教師的幸福從哪裡來?從學生那裡來。學生的幸福在哪裡?在8000多節語文課中,作者不僅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還別出心裁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教學問」,還了無痕跡地「教做人」。

以「學生眼中幸福的語文課」為課堂追求,以「讓學生的生命煥發美」為職業使命,作者一邊播種,一邊收穫,與學生共同經歷著「美的旅程」。

#03《從教走向學—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王春易等)

這本書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項目北京十一學校實踐研究成果。

結合數十個典型案例,提供眾多實用的策略、工具和方法,讓非常理想的核心素養目標,特別現實地落地。

# 04《靜悄悄的革命》( [日] 佐藤學)

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里萌生出來的,是根植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區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 是支持每個學生的多元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

只有通過教學中的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改變,從「學習」、「教室」的本質出發,才能實現我們所期待的幸福學習、幸福成長, 要創造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既不是追求「自學學習」,也不是讓教室解體為零零散散的個體,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

#05《好用的中小學英語教學遊戲》( [哈薩克] 阿密娜·杜申諾娃、王小慶)

只要有一個精心設計的遊戲,英語課堂就變得生氣盎然,教學效果大不一樣。

好的遊戲,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掌握了知識、增強了能力、提升了素養,師生關係也更為融洽,教與學都變為一件快樂的事。 205種遊戲,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輕鬆學好英語!

#06《好看的中國文學史》(錢念孫)

對於語文老師來說,文學素養是語文老師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 養成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可以提高語文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專業能力。

語文老師在課上脫口而出的佳句名篇,就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給予學生以美的啟示。而錢念孫先生的《好看的中國史》,則是將這些上下五千年的珍珠串起來的鏈條。

本書在保證學術嚴謹的前提下,以章回體講書的形式重新組織脈絡,人物為軸,作品為線, 從遠古神話起筆,經詩經、楚辭、漢賦、魏晉詩文、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呈現中華古典文學的淵源流變。不管你是語文老師,還是深愛中國文學的其他科任老師,這本書都值得你好好讀一讀。

#07《給語文教師的新建議》(張祖慶)

為什麼很多老師能成為骨幹教師,但很難成為卓越教師?為什麼聽了那麼多課,依然上不好公開課?如何走出語文教學「套路太深」的誤區?

作者從自身的專業成長經歷出發, 直面剖析自己的仿課史、磨課史、辯課史、敗課史,用大量鮮活的教育實踐、課例成敗,為一線教師總結了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提升專業素養,從而成為卓越教師的實用建議。

本書還可以 幫助語文老師學習如何備課、如何講公開課、如何寫教案、如何聽課和評課等其中還有一些名師課例,可以幫助老師成長提高,使其完成從語文新手教師到語文教學名師的跨越!

全書實踐性、針對性強,是一本對一線教師富有借鑑和啟迪意義的書。

#08《語文教學藝術論》(楊九俊)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比之一般學科,應當更具藝術性。可是很多語文老師照本宣科式的講課,讓課堂很枯燥。

高中語文教科書主編、特級教師楊九俊老師說過:大有可為的語文學科,也更多地被當作技術科學對待,它所包含的豐富內容,知識的一面常常只是為編制題目提供素材, 情感的一面往往被毫不可惜地浪費掉,教與學的活力和靈氣被抹殺得乾乾淨淨。

如果你是拋棄了情感、教學的活力與靈氣的語文老師,那麼應該讀一讀楊九俊老師的《語文教學藝術論》。

本書是獻給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手禮。總共講解19論,涉及語文的方方面面,全部都是實在的話、實在的例子和實踐中能夠具體操作的方法。

每一論都包含了老師急需的文例、教例和題例,切切實實幫助語文老師成長提高。

#09《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劉薰宇)

這套書是中國數學科普著作的開創者、著名數學教育家劉熏宇的數學科普經典。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劉老先生竟然能寫出如此通俗易懂的數學故事書,實屬不易, 看了這三本書,你就會覺得現在的數學教科書就是一本公式詞典,有些枯燥無味了。

#10《科學的故事》(吳國盛)

本書講解了世界著名科學家在實踐中走過的各種彎路及心路歷程。本書展現的不僅是恢弘的科學歷史,還是百科全書式的人類進步史!通過本書,你將認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等人類巨匠。還可以了解到幾何學、天文學、地理學和力學的邏輯體系。

本書還是一本絕佳的 科學課外讀物,能夠讓老師在講解相關知識時更加生動,讓學生理解定理及發明背後的故事,助力學習。

讓我們一起讀這本書,回顧科學的起源,再歷科學復興之路。

02

教師成長 / 教師素養

新時代的教育挑戰,要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精心組織教學,積極參加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的成長之路是一條學習之路、追求之路、奮鬥之路。 在這條路上,如何乘風破浪,實現持續成長?這11本書將成為你成長路上的好夥伴。

#01《照亮校園的常識》(吳非)

教育的基本原則,是了解常識、尊重常識。常識偉大,也很平常,它就在我們身邊。

#02《邊教書,邊成長》(陳文)

在落實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面臨深刻的轉型挑戰。書中實用的成長策略表明,教師只有重視自己的經驗,不斷反思,才能成功應對成長路上的各種挑戰。

同時提醒教師: 新的教育挑戰要求我們不僅要做持續的實踐者,還要做終身學習者,更應該成為思考者。

#03《教書這麼好的事》(冷玉斌)

教書人最主要的任務, 就是讓自己成為一種陪伴,幫助學生度過一段光陰。

教書的另一樁好,就是會伴隨無數的挑戰。向無處求一個有,與光陰同行,讓成長發生,這也是教書的好。教書這麼好的事,要實實在在好起來,還是得一部又一部書打底。

#04《讀書成就名師》(修訂本)(張貴勇)

從普通教師到名師,看似很遠,其實很近,重在藉助閱讀開疆拓土。

史建築、程紅兵、於永正、吳正憲、李懷源、華應龍、王雪娟、夏昆、竇桂梅、王崧舟、閆學、鍾志農、周益民、冷玉斌、吳非,15位名師的閱讀故事,你總能從中有所收穫。

#05《產生奇蹟的行動哲學》( [日] 德田虎雄)

朱永新曾說:「這本書很薄,很小很小的一本小冊子,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名著,就是一本很普通的書。也許其他人讀了可能不會像我這麼激動,那麼興奮, 但這本書的確對我產生了一生的影響。後來我能夠做一點事情,能夠有這樣一點抱負,能夠把新教育實驗作為我一生的追求,我覺得可能與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有關。」

#06《馬世民的戰地日記》( [英] 馬世民)

任正非在序言中說:「中國正處在一個發展時期, 馬世民的故事對中國的青年人有許多啟迪的益處。正是許多像馬世民那樣的中國青年人,與勤勞勇敢的十三億人,一同推動祖國的未來,朝向才更加美好。……對於今天快速發展的中國來說,馬世民對當代年青人,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對我來說,他是一個實在豐富的老師。」

#07《學記》( [戰國] 樂正克)

顧明遠讀這本書時說:「《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成書於戰國後期,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系統的論述教育的著作。 有許多精闢的教育思想,符合教育規律,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記》的內容十分豐富,是非常完整的教育學專著,應當成為教師的必讀書,希望我們的老師都能讀讀,領悟教育的真諦。」

#08《學校如何運轉》(李希貴)

作者積累30年教育管理經驗和教訓,結合北京市十一學校等的具體管理實踐, 從組織結構入手,把學校管理的「科學特性」梳理出來,闡明規律,提供方法和工作模型,全面深入地闡述了學校的運營哲學和方法論,提醒人們扣好學校管理的第一粒扣子。

#09《教師的急救箱:迅速消除你的職業倦怠》( [美] 珍妮•格蘭特•蘭金)

任何行業都有可能會產生職業倦怠,但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尤其不容忽視!

如果因為忙忙碌碌的教學工作,忘記了享受生活,忘記了剛開始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時的那份激情,那麼就打開這本書吧!

#10《給教師的信》(朱永新)

2020年,中國教育報刊登《朱永新給教師的一封信》,引發教師們的強烈共鳴。信中寫道: 教師職業的複雜性、可變性是內隱的,不被普通人發現的。但是,在教育實踐中,它又是外顯的、深刻的。

或許只有當過老師的人,才明白老師的工作是多麼得繁雜。也正因為這種內隱的繁雜,要求著教師不斷學習,在面臨困難時,方能處事不驚。那麼,教師要如何學習呢?信中寫道:任何學科的教師,如果沒有專業閱讀的訓練,沒有相對成熟的專業素養,是難以真正承擔起「復活知識」的重任的。

所以,我們要加強專業閱讀的訓練。在《給教師的信》一書中, 朱永新老師為老師們介紹了教師如何通過閱讀促進自身成長,並在教學過程中,變得更加專業。

#11《教育寫作:教師教育生活的專業表達》(顏瑩)

教育寫作是針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寫作, 主要包括教育敘事、教育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教學論文、教育隨筆、教育書評、教學專著等。

踐行教育寫作並能夠堅持的老師,成長及專業化的速度會快於普通的老師。缺乏教育寫作經驗且不去學習的老師,總覺得教育寫作很複雜、很神秘,當需要寫作一篇教育文章時,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自身教育教學生活中的那些經驗或教訓,而是道聽途說的某些教育理論,某些讀起來永遠正確卻又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的空洞說教。

如果這樣,老師在自身領域將很難成長。顏瑩老師主編的《教育寫作》就是 專門為不會教育寫作及不敢嘗試教育寫作的一線教師編寫的。

用教師「聽得懂」的方式,講明「說不清」的門道,幫助教師解決「寫什麼」、「如何寫」及「寫作難」等問題, 是助力各位老師邁出教育寫作第一步的好幫手。

03

家校教育 / 德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可見, 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培養與指導。

為了促進學校與家庭的聯繫,加強德育教育,真正達到家校攜手,共同培養孩子的目標,這些書目將值得您一讀再讀。

#01《解碼教育》(鍾啟泉)

不少老師都會有這個疑惑: 我已經很努力地教了,可是孩子就是學不會,為什麼呢?這可能與我們一貫的灌輸式教育方式有關,灌輸式教育不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

鍾啟泉教師的《解碼教育》一書中, 用「課堂研究三部曲」的方式,幫助老師搭建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模型,從而達到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的目的。

這三部曲分別為: 第一曲是真實的學力,主要解決兒童閱讀素養的教學策略,兒童成長心態與反思能力的養成; 第二曲是探究的課堂,這部分主要幫助老師重新認識實證研究測驗,練習作業設計、學會提問等; 第三曲是成長的教師,主要幫助教師發現經驗學習與實踐性知識形成的機制,梳理教師的工作特性與成長類型,最終樹立教師成長的路標。

鍾啟泉老師的「課堂研究三部曲」,幫你解開教育的密碼。

#02《兒童心理學》( [英] 烏莎·戈斯瓦米)

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兒童心理學》以可信、前沿、易讀的方式, 講述了童年期的依戀、學習和社會認知,突出了童年期「安全依戀」的重要性,分析了學習的過程。

本書很好解釋了家長和教師經常遇到的問題:兒童與同齡人的關係為何對於心理發展尤其重要?兒童如何以及為何發展成現在的樣子?現階段的發展為成人期奠定了怎樣的基礎?

閱讀本書, 讓自己做一名了解學生心理的老師吧。

#03《學生個案診療》(王曉春)

班級里的孩子,基本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有的不寫作業、有的交頭接耳、有的逃課打架……就像醫生看不同的病人給出不同的藥方一樣,老師也要針對學生出現的不同問題,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可是很多老師面對學生的諸多問題,一時不知所措。 本書為教師呈現了原汁原味的學生個案診療過程,手把手教老師做好問題學生診療。

本書經歷六個完整的學生個案診療過程,具有很強的體驗感、融入感。 既有學理分析,又有真實案例的診療,教給一線教師真正可以帶得走的能力!閱讀本書,讓你面對問題學生時不再抓狂、無奈。

#04《愛的藝術》( [美] 埃里希·弗洛姆)

于丹說:「最早讀到這本書是從中學要到大學的時候,這樣一本書對於16歲的孩子,影響力,振撼力有多麼大嗎?因為那個時候是情竇初開的時候,在了解愛與被愛的時候, 這本《愛的藝術》不僅僅是講狹義的男女愛情,他其實是告訴你一種,愛才是人格整體的展現。

愛即是人的一種本能,更是一種社會化的能力。一個沒有發展出自己人格的人,是掌握不了愛的。 所以這本書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中最最著名的作品。人格與愛,愛不僅是一種意願,還是一種能力。

所以《愛的藝術》這一本經久不衰的一本書。還是值得大家好好去閱讀的。」

#05《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蘇] 蘇霍姆林斯基)

這本書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項目北京十一學校實踐研究成果。

結合數十個典型案例,提供眾多實用的策略、工具和方法,讓非常理想的核心素養目標,特別現實地落地。

#06《做班主任,真有意思!》(張玉石)

班主任的工作複雜而繁瑣。除了上課時有些學生經常開小差、課間學生打鬧屢禁不止,更讓人頭疼的是不時有學生「早戀」,有的家長也不讓人省心,而且溝通困難……

如果能有辦法高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你就會發現,做班主任原來這樣輕鬆、有趣!正如張玉石老師的實踐所證明: 做班主任,完全可以把有意義的事做得有意思!

#07《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修訂版)(閆學)

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20多年來,閆學帶著這個教育界的終極問題上下求索,最終發現,蘇霍姆林斯基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答案。

今天之所以還要學蘇霍姆林斯基, 是因為蘇霍姆林斯基讓我們看到了教師的本分。

(本文綜合自第一教育、京師教師教育)

中國教育報好老師 | 來源

彭可馨(實習生) | 編輯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News

乾貨 | 收藏!人民日報:45條陪伴孩子

的新理念,送給為人父母的你

乾貨 | 最全教師寒假攻略來了!

能幹的老師「會」休息

乾貨 | 假期孩子沉迷手機?這幾種

「反上癮法則」比一味禁止更有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OSdhncB9wjdwRpvBE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