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個角度看杏林,才發現杏林之美。
三官廟
三官廟全村總人口605戶,2369人,轄6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3302畝,環境優美,土地肥沃樹傳統農業經營型。據清嘉慶縣誌記載,據傳周期初年某年忙後發大水,美陽河水中衝出一塊大石,上站三尊石像,謂之天、地、水,三官群眾待水落後講石像迎入河邊土窯,後建三官廟而得名。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蘋果、桃、李、五角楓苗木等作物。
村部前大廣場乾淨整潔
村幹部在緊張的工作之中
村部邊的小遊園綠意盎然
遊園內的亭子,增添幾分詩意
村內的澇池,修得很氣派,可惜沒水是乾的。
澇池岸
澇池岸村內有一澇池,人沿池岸居住得名。現在澇池周圍修了休閒廣場,澇池廣場相映成趣。村上的領導說,這個澇池可是陝西省的001號。足見此澇池非同一般!
藍天映襯下的村部,十分莊嚴
村部內的領導正在忙碌著!
碾子,在澇池岸的一角。這個東西,現在農村已不常見!
長廊,豐富了廣場的層次
岸邊的人家
思源亭,不錯的名子,取意飲水思源吧!外地的遊子,不知是否常記起!
澇池岸村(歷史資料)
澇池岸:村內有一澇池,人沿池岸居住得名。
上楊村:清初楊姓住此,分上、下兩村。
下楊村:清初楊姓分上、下兩村住此。
杜家莊:清初杜姓居此而得名。
申家莊:清順治時申姓在此立村。
東良峪:(廢村)位於良峪寺以東,明代名東良峪,為便利生產,人已遷往他村。
長命寺村
莊嚴的村委會辦公樓,始建於90年代,雖有破舊,承載著全村的發展大任。兩委不奢侈外表榮光,只盼全村群眾過上好日子!
長命寺村位於扶風縣城東,十五公里處,距杏林鎮五公里。全村轄16個村民小組,1612戶,6355人,耕地9400畝,地勢平坦,自然條件好,田成方,林成網。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得到長足發展,人居環境緊跟時代步伐。
據史記載,舜帝時「籛鏗」在彭城縣做官時,做了許多利民的事,但卻有人密謀將他殺掉,有人告訴了籛鏗後他就隱亡了。八百六十年後的周朝有人卻在長命寺這個地方發現了他的足跡,人們為了紀念他,稱他為彭祖,故此才上刻"彭祖足跡"四個大字。再後來,人們為了記住他,把這個地方叫做彭跡鋰(那時的鋰相當於現在的村),直到清朝中期,距今一百八十多年,人們因為他能長命百歲,而把這個地方更名為長命寺。
二太路
這一段路,這一排樹,曾是扶風的林業招牌,陝西省林業廳的展牌必用照片。如今,這排樹,風韻更佳當年!
西寶北線
西寶北線,成排的綠樹,鮮紅的中國結路燈,構成一副人工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