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良習慣歸納及成因分析
性格決定命運,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決定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在現如今這個喧鬧的社會,如何為孩子尋找一方心靈凈土?做一個「輕鬆學習、快樂生活、身心健康」的新時代「三好學生」成了許多家長的一塊心病。很少家長能靜下心,心平氣和的和孩子談一談,去發現問題的根源,其實很多學習上的問題都來自於平時的細節,而細節又來自於孩子在潛移默化里形成的學習習慣,那麼您的孩子有這些不良習慣嗎?
課堂與學習態度與學習態度
1、無法集中注意力,不能認真聽講。
原因1:孩子基礎比較差,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覺得很無望,感覺上課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加上家長寄予的期望值比較高,會增加孩子負面情緒。以致產生氣餒心理。多表現為不集中注意力,學習和生活沒有自信。
原因2:孩子可能性格比較急躁,不能很好的約束自己.表現靜不下心來,好動、坐不住,喜歡東張西望或私底下搞些小動作。
原因3:心裡有想法但不願意表達,期待被認可和關注。表現為上課或平常喜歡發出奇怪聲音或做些惡作劇引起別人注意。
2、不願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
原因:性格比較內向,比較害羞,心裡脆弱,臉皮薄,害怕自己所回答問題不正確會遭到同學笑話。表現為躲避老師目光,低頭不敢正視黑板。
3、學習積極性不強。
原因:不了解讀書的最終目地,沒有學習興趣。對自己無要求無目標,容易對學習產生厭煩或逆反心理,無法融入學習中。多表現為敷衍家長和老師,為學習而學習。
4、沒有好的學習習慣。
原因:孩子通常都比較聰明,但學習成績不夠出類拔萃。過於自信,覺得自己什麼都會,卻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表現為課前不預習,課中不做隨堂筆記,課後不總結、歸納知識要點。平時不願意做習題鞏固。
5、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原因:惰性和依賴性都比較強。表現為不願意獨立做題,不願意審題,不願意開動腦子和動筆。容易失去獨立思考能力。通常這些孩子在生活中自理能力也比較差。
6、沒有好的學習方法。
原因:學習中不會總結知識要領,歸納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表現為很刻苦學習但成績忽高忽低,遇到比較綜合知識的題目不知從何入手。
家庭作業
1、無時間觀念型
表現: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喜歡開小差。
原因:家長在家輔導的過程中沒有嚴格控制時間,久而久之孩子的時間觀念慢慢淡化並消失。
2、得過且過型
表現:做作業中不願意做,能多玩一會是一會,拖拖拉拉。甚者晚上不做早上到校抄襲同學作業。原因:家長沒有時間或是沒有好的方法管教孩子平時作業。對孩子比較信任,孩子的貪玩和惰性心理讓自我越來越放任。
3、事事關己型
表現:周圍有一絲風吹草動都要去關注一下,作業完成中不能集中注意力。
原因:一,家長在家輔導的過程中沒有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孩子在做作業中家中有人上網或看電視和與親朋交談,孩子心理會或多或少受到干擾。不能靜下心做作業。二,家長喜歡邊看著電視邊輔導孩子的作業。三,長輩比較溺愛孩子,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一會送點吃的一會送點喝的。
4、無從下筆型
表現:看著書包或作業本發獃不願意開始做。
原因:一,自認為作業太多,不知道從哪科作業做起。二,孩子有畏難心理,看到習題不知道如何入手解題。
5、粗心大意型
表現:作業完成的速度較快,但是正確率不高。
原因:沒有養成認真審題,細心思考,規範書寫,謹慎運算,完成檢查的良好習慣。
6、不願審題型
表現:答非所問,盲目答題。
原因:一,讀題時候走馬觀花,一帶而過或覺得題目似曾相識不願深究題意。二,急於求成,追求效率不願意耐心讀題。
7、畏難心理性:
表現:遇到文字較多或綜合類型題目不願意讀題和下筆。
原因:在學習中不思進取,對學課沒有太多興趣認為自己不是尖子生的料。養成一種不自信的心理。
8、應付作業型:
表現:「不是做作業而是趕作業」。
原因:覺得作業就是任務,而不明確做家庭作業的重要性,反正作業完成就行。產生了為完成作業而做作業的心理。
限時479個動畫片視頻,13個主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1g0LXYBjdFTv4tA2q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