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貨車非法改裝「百噸王」:車牌上好後,竟然再加高半截貨箱攔板!

2019-05-05     中國鄉村之聲


據公安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共發生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其中因為營運客貨車輛肇事導致的占到60%,而超載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非法改裝為超載提供了溫床,一些貨車的車箱經過加高、加寬,載重達到了誇張了100噸,被稱為「百噸王」,這些「百噸王」為何要鋌而走險?改裝市場又存在著什麼貓膩?

點擊音頻,邊聽邊看更精彩

車箱「做加法」,只為多拉貨、多賺錢

「滴滴……要倒了,要倒了,要倒了……」這是一段因超載導致貨車側翻的視頻影像,視頻中的小貨車由於堆積了過高的貨物,車子已經嚴重向左傾斜,最終在路口側翻。像這種由於超載導致的交通事故,生活中不在少數,不少司機表示,他們也明白超載存在危險,但是為了能多拉一些貨,多賺一些錢,不得不對車箱進行改裝。

貨車司機 老高:貨車拉的貨物重,剎車肯定差。貨主想要多拉貨,那個車箱就必須要改高、改大,不是按照國家規定。

曾經的大車司機老劉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按照六軸貨車的貨物標準載重33噸為例,貨運公司扣完基本成本,不超載就意味著不賺錢。

貨車司機 老劉:比如說拉沙石,拉33噸,按每噸200元收費,一共是6600元。實際成本按每噸60-70元的運費,大概要2000元,再扣掉司機的工資,還要算上車輛折舊、保險、維修等費用,你要是拉標準載重的話,嚴格來說是不賺錢的,所以司機們要超載。


從業14年的貨車司機老車也對自己的貨車進行過改裝,他告訴記者,原廠的車箱高度太低,給車箱加高幫、高邊的現象十分普遍。但是除了給車箱增高「做加法」外,有時候還得「做減法」,以躲避限高。

貨車司機 老車:改了,我們這兒有那個限高杆兒嘛,必須從那個下邊穿過去,貨車前邊裝貨的時候有個擋板(導流板),那個比較高,離地高度有3.4米左右,我們這兒的限高杆在2.8米左右,所以就得把前邊那個3.4米的給去掉一部分。

加裝了圍欄的車

廠家生產的是可以加裝半截的貨車

根據我國汽車生產的相關規定,挂車和兩軸貨車的貨箱,攔板高度不得超過0.6米,兩軸自卸車、三軸以及三軸以上貨車貨箱攔板高度不得超過0.8米。三軸及三軸以上自卸貨車攔板高度不得超過1.5米。給攔板加高的做法顯然違法且存在安全隱患,但司機老車不以為然,他告訴記者,現在一些廠家生產的汽車就是「為超載而生」的。

貨車司機 老車:車的廠家和供貨商都知道這種超載情況,一般生產的車都能夠超載,大梁、鋼板、輪胎,包括機器變速箱,就是為超載而生的這種車。

這一說法得到了一名業內人士的認同,他告訴記者,市面上隨便一個500馬力的車頭,都能拉200噸,主要還是市場有需求。

某業內人士:市場有需求,廠家就生產,銷路很好啊。現在甚至很大的馬力出到了550馬力,不要說550馬力,就是430馬力的,拉200噸都沒問題。拉100噸,太輕鬆了,不會壞的。

按照規定,卡車司機買完卡車之後要想正常上路,就要去當地公安機關進行入戶,其中有一個環節是對比實體車輛是否與國家公告的規格相符。那麼改裝過後的車箱又是如何瞞天過海的呢?

貨車司機 老車:這個車廂的長寬,廠家都按照國家規定來。但車高的話分兩截,出廠時候廠家先把第一截做好,第二截加高的已經做好了,但是沒有加裝到上邊,然後把車廂拉過來,你自己裝就行了。


沒加裝圍欄的車

山東某機械廠的一名改裝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沒有他們改不了的車。

山東某機械廠 改裝工作人員:改是肯定能改,所有車型都能改,可以加高几十公分,但是加高的都屬於改型。他們路上跑的車幾乎全都是改型,都是想多拉點貨,多賺點錢。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車箱和加裝的圍欄分為上下兩截,下邊是國家公告規定的合規車箱,上邊是自行加裝的額外圍欄,貨車司機在車輛入戶和年檢的時候可以把加裝部分卸下來,手續辦完了再找人裝上。

山東某機械廠 改裝工作人員:不合法的也可以上牌,但是路上查你改型,說你私改車輛,罰你的款。上牌就是那個意思,第一截合格了,然後按照那個車型去上牌,上牌之後再把加高的東西給插上,那個是可以活動的。

這樣,一輛手續上完全合規,但實際上處處違法的大貨車就可以通過檢測,正常上路了。對於車輛的非法改裝,河南省交通廳行政執法總局執法監督員劉賀舉告訴記者,目前單從車輛審核階段對貨車非法改裝進行監管存在漏洞。

河南省交通廳行政執法總局執法監督員 劉賀舉:現在就是說,生產廠家、公安局入戶、購買都沒有問題,就是使用的時候出現了問題,買回去之後進行加高,去拉貨了。這種改裝都不是大廠做的,都是個體戶,因為工藝很簡單。

劉賀舉稱,下一步應加強對非法改裝廠商的打擊查處力度,從源頭上打擊改裝行為。

本文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中國之聲(記者 常亞飛)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編輯:李沛 // 責編:白晨 // 監製:張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ipEGwBmyVoG_1Z7_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