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日 | 又一個厚著臉皮要錢的

2019-12-29     直新聞

「傷港電台」

俗話有言: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粵語也有一句語義相近的:食碗面反碗底,想做反骨仔。今天的《香港一日》開篇就想聊聊「情操」與「德行」與上述兩句話非常契合的香港電台(俗稱:港台)。

12月27日,一批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團成員去信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要求為港台增加資源,並加快重新規劃幾年前被終止的新廣播大樓計劃。信中稱,香港電台新聞節目部在過去半年報道「修例風波」開支大增,超出年度預算約500萬港幣,需要扣減人手。公開信特別提及:香港警隊在過去半年中僅「超時工作津貼」開支就接近9.5億港幣,同樣是為香港市民服務,待遇天差地別。

言下之意:老子錢不夠花了,警隊張嘴就是幾個億,咱們伸手要個500萬花花只是「洒洒水」(小意思),港府你們看著辦吧。

在進入吐槽模式之前,《直新聞》有必要給大夥介紹一下香港媒體的基本結構組成。根據香港基本法,香港媒體享有充分言論自由。截至2018年7月31日,香港傳媒界共有78份日報和573份期刊,3家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兩家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14家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一家政府電台及兩家商營電台。

今天談及的「香港電台」就是上述唯一的政府電台。1997年回歸以來先後隸屬於文康廣播局、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工商及科技局,2007年7月1日開始正式劃歸港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次顧問團成員公開信的投遞目標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的原因,嚴格意義上講,邱局長是他們的頂頭上司。

香港電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除了宣傳政府的政策、製作教育及資訊節目外,由於不從商業市場導向考量,因此節目製作應盡力照顧少數社群需要。簡而言之就是:既然是吃皇糧,甚少為生計操心,港台理應儘可能關照那些商業媒體主動規避的「低收視率、低價值性」議題,成為政府與市民的紐帶,協助政府進行政策解讀與宣推,為窮人發聲,為弱勢群體發聲。

客觀地講,港台的一些節目還是可圈可點的,但在過去半年多以來的「修例風波」中,香港電台似乎更多是在扮演一個「傷港電台」的消極角色,不僅主動站在了港府與警隊的對立面上,更是成了假新聞、「黃文宣」的傳聲筒,活脫脫一個拿著公家的錢,造公家反的「二五仔」。

香港大有明白人所在,對港台的「二五仔」行為嗤之以鼻。

《直新聞》試圖理解香港電台希望用好「第四權」的初心,然而在實操層面上香港電台展現出的不是理性客觀中立,反而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所謂「輿論監督」,仿佛替港府說幾句公道話就無法在香港媒體圈裡混下去了,仿佛反對港府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確」。

遠的不說,就說12月23日港台播出的這則報道,看似中立,實則「綿里藏針「,企圖製造「警暴」形象。

報道稱,「22日香港大會堂的五星紅旗被人扔在地上,隨後數名防暴警察進入廣場,演變為警民衝突,集會提早結束,混亂期間,警察多次使用警棍、胡椒噴霧,及舉起過手槍,有在場的人扔水瓶等物品『還擊』,也有人沖向警察。」

你看,「還擊」一詞,讓人以為是警方主動使用武力。而實情是什麼呢?

實情是,集會期間有人違法拆下旗杆上的五星旗並扔在地上,警方才上前將國旗拾起免受破壞,但此時有人襲擊警察,並企圖救走在現場襲警被捕的一名男子,現場一片混亂,警察才需使用最低武力控制場面。

香港警方毫不客氣地指出了港台失實報道

誠如港警所言,如果沒有人犯法、使用暴力,警方絕對沒有必要使用武力。這樣的事實在過去半年不在少數。

並不是說媒體不能罵政府,當政府有施政失當、欠考慮的時候,該罵得罵。可歸根結底,媒體與政府之間的關係需要遵循「建設性」這個積極導向。罔顧事實,為了反對而反對,看起來犀利尖銳,聽起來掌聲一片,實則不解決任何問題。

回到港台寫信要錢這個事情,27日當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就公開信發表回應稱:港台有足夠資源應付運作需要,作為政府部門一員,港台一直按政府資源分配機制獲得應有資源,以提供公共廣播服務。港府多次指出,過去九年,港台開支累計增加超過一倍,達117%,高於同期政府經常開支累計增幅,該台公務員職位數目也增加超過四成。商經局一直支持港台在資源上的需求,港台亦須有效運用資源,使公帑用得其所。

商經局回應港台顧問團公開信,總結起來四個字:有理有據。

商經局這則回應有理有據。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任特首梁振英先生今天就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建議港府全面審計香港電台帳目,衡量工作量,了解有沒有空間進一步削減港台經費。

梁先生的話已經說得非常直白了,好自為之。

上街打人

雖說如今香港局勢稍微緩和一些了,但周末仍然是惡性暴力事件頻出的危險節點。

一夥黑衣暴徒昨天下午在上水廣場集結,大搞什麼「和你Shop」行動,說白了就是見到內地遊客就圍上去,逼迫店鋪紛紛關門。部分黑衣人指著內地遊客大罵「支那人」,催促他們「趕緊滾回內地」。商家店鋪一邊搖頭嘆氣一邊拉閘關門。

生意,好難做。

黑衣暴徒隨後被警方銬走。

有來自深圳的旅客接受採訪時表示:知道香港有些亂,所以已經有半年沒有來了,今天過來是以為局勢有所好轉,沒想到...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天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香港人在2019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暴徒正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原始暴力方式,恐嚇市民的人身安全和言論自由。通過踐踏別人的自由與權利虛張聲勢,營造黑色恐怖,損害香港法治。如果有人因為不滿不快就對暴徒的橫行跋扈甚至兇殘施暴視而不見,這才是真正毀掉香港的元兇。

黑衣人比黑社會還凶,換你做老闆也不敢開門營業啊。

陳茂波指出,根據近幾個月的數據推算,香港第四季度的經濟呈負增長已經無可避免。為了紓緩經濟下行對中小企業和市民造成的痛感,政府擬在明年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中以「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為主基調,相信積極面對、齊心協力,一定可以跨越當前的困難。

真心英雄

《人民日報》旗下雜誌《環球人物》近日將香港警察選為2019年年度人物。《環球人物》讚賞香港警察在長達半年的「修例風波」和社會暴力中身處衝突一線,承受身心兩方面的巨大壓力甚至傷害,始終秉持正直誠實、尊重市民、承擔責任的原則,為維持香港秩序竭盡所能。

真心英雄,實至名歸。

實際上,香港警隊在過去半年的表現,足以稱得上是全球範圍內的業界典範。香港這半年來發生的種種街頭暴力放在一些西方國家裡都是無法想像的,無論是標榜所謂「民主燈塔」的美國還是法國等地,類似規模的暴亂一旦發生都會釀成極其嚴重的警民衝突乃至血案。然而在今天的香港,連續多場規模不小的街頭暴力事件中,香港警隊以超乎想像的克制與專業,在維持治安、止暴制亂的前提下,只使用最低限度武力,將執法附帶的傷害降到最低,風波中沒有出現因執法而死亡的個案。

香港警隊,真心英雄,實至名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x-YUm8BMH2_cNUgws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