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29年全美第一 這家康復醫院成功的法寶是什麼?

2019-12-26     健康界國際

2018年7月1日,對安迪·麥庫(Andy McCue)來說是個「災難日」。

那天,58歲的安迪·麥庫因意外從樓梯上摔下,成了癱瘓,生活不能自理。

7月12日,安迪·麥庫輾轉到位於芝加哥的一家康復醫院接受治療,當時已癱瘓的他並未抱多大希望。

一個月之後,他就可以移動自己的左腿;到8月下旬,他已經能獨自走出醫院了;12月,安迪·麥庫如願在女兒的婚禮上陪她走進了教堂。

從癱瘓到重新站起來走路,安迪·麥庫僅用時半年不到,而成全他的,正是連續29年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康復科專科榜排名第一的Shirley Ryan AbilityLab。

要想說清安迪·麥庫如何在短時間內康復,還得先從這家康復醫院的名字說起。

改名換姓 體現康復的核心——能力

「Shirley Ryan AbilityLab」看起來並不像一家醫院的名字。實際上,Shirley Ryan AbilityLab的前身是芝加哥康復研究所(Rehabilitation Institute of Chicago, RIC),這個名字更能解釋醫院的服務內容。

芝加哥康復研究所建於1954年,並於1974年從研究所、小型康復醫院正式成為美國第一家大型獨立康復醫院。其創立之初的宗旨是通過綜合研究、科學發現和教育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復能力。

「康復能力(ability)」是芝加哥康復研究所的核心關注點。

1967年,芝加哥康復研究所就與西北大學建立了學術聯繫,在學術上有了「靠山」,並設立物理醫學和康復(PM & R)住院醫師計劃,一方面培養康復科人才,一方面與西北大學合作研究。在治療上,芝加哥康復研究所將治療重點從治療殘疾轉向恢復能力,從康復過程轉向康復結果。經過60多年的發展,芝加哥康復研究所因脊髓損傷、中風、創傷性腦損傷、癱瘓、慢性疼痛、運動損傷等多方面高效診療和康復而聞名。

患者的增多讓擴大規模勢在必行。2016年,芝加哥康復研究所迎來了一次機會。

2016年,非營利組織Pathways向芝加哥康復研究所捐款超1000萬美元,這是芝加哥康復研究所歷史上收到的最大金額捐款。通過其他籌資活動,芝加哥康復研究所另選地址,建立了新醫院。

新醫院斥資5.5億美元,占地面積120萬平方英尺(超11萬平方米),其中80萬平方英尺(約7.4萬平方米)用於臨床/研究。新醫院大樓共27層,配置242間私人病房,較原來的醫院空間擴大了4倍,內部配套全面的門診服務以及MRI和CT服務。

Pathways是保險公司Aon Corp創始人兼執行董事Patrick Ryan和妻子Shirley Welsh Ryan成立的,其大金額捐款讓芝加哥康復研究所煥發新生,該研究所因此用「Shirley Ryan」來命名。

Shirley Ryan AbilityLab大樓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更名還將「研究所」改成了「能力實驗室」(AbilityLab)。Shirley Ryan AbilityLab現任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和創新官Betsy Owens告訴健康界,60多年以來,芝加哥康復研究所的目標一直是希望患者獲得更多康復能力,這也是醫院名稱更改為「能力實驗室」的最主要原因。

2017年3月,「變身」後的芝加哥康復研究所——Shirley Ryan AbilityLab重新開業,開啟了康復醫院的一種全新發展模式。

推倒研究與臨床研究之間的籬笆牆

目前,有86%的科學發現未能成功轉化成臨床應用。傳統上,臨床研究與臨床應用之間總是隔著一道籬笆牆,兩者都難以翻牆而過,即使翻牆成功,花費的時間也過長。對於與時間賽跑的康復科患者而言,時間長短決定康復的幾率。

為改變這一現狀,推倒這道籬笆牆,Shirley Ryan AbilityLab決定採用一種新模式——轉化研究模式(translational model),也成為美國第一家轉化研究醫院(translational research hospital)。

Shirley Ryan AbilityLab現任總裁兼CEO Joanne C. Smith表示,「新醫院的設計直接、持續將臨床診療環境暴露出來,科學家可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患者需求進行更針對性的研究。這種轉化研究模式會改變醫務人員的工作方式和患者康復的方式,從而增加了將研究發現轉化為可應用於臨床的治療方法的可能性。」

Shirley Ryan AbilityLab內部一角

Shirley Ryan AbilityLab設立了五個專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中心:腦創新中心,脊髓創新中心,神經、肌肉和骨骼創新中心,兒科創新中心以及癌症康復創新中心。

與五個創新中心相搭配的是五個工作實驗室(working labs),由跨學科團隊在這些工作實驗室開展新研究,幫助患者恢復更多功能,取得更佳康復結果。每個工作實驗室配套一個目標功能和實驗類型:

  • 思考+說實驗室(Think+Speak Lab):治療大腦的基本功能,包括喚醒、清醒、意識、思維、溝通、感知、記憶和學習。
  • 腿部+步行實驗室(Legs+Walking Lab):通過軀幹和骨盆的穩定性改善運動、步態和步行;臀部、膝蓋和腳踝的定位和控制;以及踩踏和推進。
  • 手臂+手部實驗室(Arms+Hands Lab):改善手部功能和動作,促進身體和上肢的協調性,力量伸展和手/手指控制。
  • 力量+耐力實驗室(Strength+Endurance Lab):提高耐力和彈性,複雜的運動和耐力活動,協調能力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高級活動(例如烹飪、家務、鍛鍊和運動)。
  • 兒科實驗室(Pediatric Lab):針對上述所有方面的康復和治療,採用針對兒童(嬰兒至青少年)還在發育中的大腦、身體和病症的定製方法。

這些工作實驗室是實現臨床轉化的關鍵。據Betsy Owens介紹,在這種模式下,Shirley Ryan AbilityLab的臨床醫生、科學家、創新者和技術人員在同一空間內工作,每天24小時,每周7天圍繞患者,發現新方法並實時應用或「轉化」(translating)研究。如果研究者需要開展臨床試驗,會直接招募患者,患者也可自主申請,每一項試驗由對應的創新中心和工作試驗室完成。

這種模式極大促進了研究和護理團隊的積極性,縮短了患者的恢復期。

實現臨床與研究的雙向轉化

該模式的核心是將科學研究與解決患者實際問題相結合,將研究成果第一時間應用於患者的診療上,同時,研究者也可從臨床應用中發現新問題並回歸研究,為研究提供新思路,從而實現臨床與研究的雙向轉化。

Betsy Owens表示,這種模式要求跨學科團隊的極力配合,不僅可達到集思廣益、信息共享的效果,也極大促進了研究團隊和護理團隊的合作以及他們對創新研究的追求。「僅在2018年,我們就統籌了超1億美元的研究基金。目前正在進行200多項臨床試驗和研究,包括一些新技術如康復機器人技術和其他輔助技術,無線傳感器和創新性機器學習技術。」

Shirley Ryan AbilityLab現任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和創新官Betsy Owens

這種模式最終受益的是患者,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康復時間的縮短,這也是安迪·麥庫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從癱瘓到站起來行走的秘訣。

再拿中風患者來說,根據Shirley Ryan AbilityLab的官網數據,180天是中風患者實現最大恢復能力的重要時間窗口。在Shirley Ryan AbilityLab,患者獲得的認知能力提升比康復護理機構高8倍。康復護理機構的醫生要求在患者入院14天後才進行評估,而Shirley Ryan AbilityLab在患者入院第一天就對其進行評估。患者在Shirley Ryan AbilityLab每周可接受的治療時間長達17.5小時,而康復護理機構每周提供不到9小時的治療時間。

Shirley Ryan AbilityLab每年為全球5萬多名患者提供康復護理。Betsy Owens認為,從傳感器技術到大腦成像再到組織工程學,學科的發展和科學發現的融合將科學研究推向了高潮,現如今,科學在物理醫學與康復(PM&R)領域中正在發揮最積極作用。轉化研究模式將改變臨床實踐和PM&R領域,並為患者帶來更好的康復結果和更大的康復幾率。

Shirley Ryan AbilityLab開闢了這條路,並用其實踐證明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wcnRm8BMH2_cNUg1N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