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理解景深

2019-05-04     大美攝影

鏡頭與視角

鏡頭焦距決定視角

焦距是鏡頭的重要指標,通常會以mm為單位標註在鏡⾝側⾯。焦距決定鏡頭的拍攝視角:焦距越短,視野越大;焦距越長,視野越小。因此,短焦距的鏡頭稱為⼴角鏡頭,例如常⽤的24mm、28mm以及35mm鏡頭等;長焦距的鏡頭稱為望遠鏡頭或長焦鏡頭,例如常⽤的135mm、200mm以及300mm鏡頭等。鏡頭可收取畫⾯的範圍角度稱為鏡頭的視角,它與鏡頭的焦距⼀⼀對應,⽆論是定焦鏡頭還是變焦鏡頭,都有確定的焦距或焦距範圍,這些參數也會在鏡頭的宣傳頁中體現。隨著技術的發展,大部分的常⽤鏡頭都已經演變為變焦鏡頭,使⽤⼀只鏡頭就可以擁有多個焦距段,既可以節省購買資⾦,又可以省去頻繁更換鏡頭。例如常⽤的24-105mm、18-55mm等這些⼴角到中焦的變焦鏡頭,以及70-200mm、70-300mm、100-400mm等這些中焦到長焦的變焦鏡頭。

光圈:f/8 快門速度1/125s 焦距20mm ISO100使⽤12mm的超⼴角鏡頭拍

鏡頭的焦距改變時,拍攝的視角同時發⽣變化

感光原件的尺⼨與構圖

傳統膠⽚相機的底⽚尺⼨是24mm×36mm,大多數數碼單反鏡頭都是為這個成像尺⼨設計的。為了節省製造成本等原因,衍⽣出了APS畫幅數碼單眼相機的感光元件。它的尺⼨是23mm×15mm左右。這個尺⼨要小於全幅數碼單眼相機的感光元件。因此,當普通數碼單反鏡頭搭配在APS畫幅相機上時,APS畫幅單眼相機的感光元件只截取了鏡頭拍攝影像的中央區域,拍攝照⽚的實際視角也就窄於鏡頭的標稱焦距,因此要使⽤轉換係數重新計算焦距。

左側為全幅數碼單眼相機,右側為APS畫幅數碼單眼相機,仔細觀察兩台相機機⾝中⼼的綠⾊感光元件,會

光圈:f/2.8 快門速度1/1000s 焦距100mm ISO100使⽤同樣的鏡頭,全

光圈:f/2.8 快門速度1/800s 焦距100mm ISO100使⽤同樣的鏡頭,AP

景深

光圈與景深

使⽤同樣的鏡頭和數碼單眼相機拍攝時,將光圈開大後,進⼊鏡頭內的光線夾角變大,成像的景深就會變小,照⽚中的前景或背景虛化就越明顯;當縮小光圈後,進⼊鏡頭的光線夾角變小,照⽚的景深就會變大,照⽚中對焦點以外的清晰部分就會增加。使⽤光圈來控制照⽚的景深是最簡單易⾏的⼿段。想要獲得強烈的背景虛化效果,可以選擇購買昂貴的變焦大光圈鏡頭,例如24-70mm f/2.8變焦鏡頭,也可以選擇廉價但是不可變焦距的定焦鏡頭,例如50mm f/1.8定焦鏡頭。

光圈:f/4 快門速度1/500s 焦距17mm ISO100使⽤小光圈拍攝,背景虛化效

光圈:f/1.8 快門速度1/1250s 焦距17mm ISO100開大光圈拍攝,背景產

鏡頭焦距與景深

使⽤同樣的數碼單眼相機以及鏡頭和光圈設置,保持與主體的拍攝距離不變,配備的鏡頭焦距越長,照⽚景深越小,鏡頭焦距越短,照⽚景深越大。使⽤超⼴角鏡頭拍攝遠景時,照⽚從遠到近都會處在清晰的景深範圍之內;使⽤200mm或300mm的長焦鏡頭時,光圈在f/2.8或f/4時,如果拍攝10m之內的景物,景物前後的被攝物很容易就會產⽣虛化效果。即使光圈縮小到f/5.6,放大照⽚觀察,依然可以看到淺景深造成的虛化效果。

12-24mm的超⼴角變焦鏡頭拍攝出寬⼴視角的畫⾯,並且畫⾯中的各個部分都保持清晰

光圈:f/5 快門速度1/80s 焦距12mm ISO100

70-300mm的中長焦變焦鏡頭,拍攝出主體清晰同時背景畫⾯虛化的淺景深畫⾯效果

光圈:f/3.2 快門速度1/1250s 焦距200mm ISO400

拍攝距離與景深

淺景深的虛化效果可以突出主體,弱化背景畫⾯對畫⾯主體的⼲擾。在實際拍攝中,鏡頭焦距和光圈數值不改變時,相機距離拍攝主體越近,拍攝主體距離背景越遠,照⽚景深越小,背景虛化效果越強烈;相機距離拍攝物體越遠,拍攝主體距離背景越近,照⽚景深越大,背景清晰度越⾼。例如拍攝花卉照⽚時,相機距離花卉主體越近,同時,花卉主體與背景或者其他花卉距離越遠,拍攝後產⽣的背景虛化效果越強烈;拍攝⼈像照⽚時,如果背後是延伸到遠⽅的公路,就會產⽣強烈的虛化效果,如果背後緊貼著圍牆,虛化效果就會被削弱。

貼近被攝者進⾏對焦拍攝,同時焦點距離背景較遠,可以得到強烈虛化效果的背景

光圈:f/2.8 快門速度1/500s 焦距24mm ISO200

距離被攝者較遠進⾏對焦拍攝,同時被攝者與背景的距離較近,虛化效果不明顯,或者被攝者與背景同樣保持

光圈:f/2.8 快門速度1/640s 焦距52mm ISO100

本文來源:

節選自人民郵電出版社

《畫面掌控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tJuMGwB8g2yegND4B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