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為汽車行業砸出了黃金坑?平息後,車市會迎來報復性消費嗎?

2020-03-04     俺搜塑訊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許多需要與人接觸的產業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汽車銷售業務也不例外。本月,北京加達汽車集團總裁匡林就疫情影響、應對措施等方面發表了看法。匡林表示,疫情期間對於經銷商業務的影響較為巨大,但結束後極有可能出現報復性消費。

2月26日,北京市2020年第1期小客車指標申請配置結果公布,約2796人搶一個普通小客車指標,新能源指標新申請者需要再等待9年。

「這是我搖號的第7年,還是沒有中籤。這次疫情後,感覺公共運輸不安全,我更需要一輛車了,希望下次好運。」周東(化名)無奈地說。

與周東有著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新冠肺炎疫情後,他們購車的願望更加迫切。這讓不少人看到了後續車市增長的希望,因為「非典」疫情出現的2003年,全年車市出現了34.21%的同比正增長。

政府層面已經開始傳遞出刺激汽車消費的信號。2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刊登重要文章指出,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

「這次疫情和『非典』疫情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短期內車市受到了影響。但疫情會刺激一部分人提前購車,後續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一波行情。但相比2003年,現在整體購車需求要低很多,因為中國的汽車普及時代已經結束了。」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專家、中德諾浩汽車教育研究院院長孫勇認為,疫情後車市仍需較長時間恢復。

這次疫情給中國汽車市場砸出了一個黃金坑。無論是剛需還是改善型需求,大機率消費者不會因為疫情的出現而取消買車計劃,他們只會因為疫情的出現延遲買車計劃。並且這次疫情的出現會刺激很多搖擺不定的消費者,堅定買車的決心。

「買車」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再延伸來看,2020年相比於2003年也有很多新機遇。今天汽車電商方興未艾,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網絡直購模式也剛剛起步。「疫情」之中距離產生安全。人和人無法見面的冷漠網際網路世界,成為了一片最安全的土壤。

所以「疫情」的出現有可能會刺激著這兩種新購車模式的發展,成為催化劑。這是一種比滴滴快滴大戰發紅包,更好的推廣方式。或許這次疫情之後,可能會出現汽車電商中「淘寶」那樣的狠角色。

所以對於汽車產業來說,這場陣痛可能是暫時,甚至對2020年的消費者購車趨勢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

另外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還趕上了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空前發達的時代,相比於只能盯著電視看的2003年,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了這次「疫情」信息傳播和報道的主要力量。電視台的速度已經被微信遠遠拋在了後邊。這次「疫情」也會加速傳統媒體,甚至電視台機制的分化和衰亡。

所以在疫情消散之前,車企的線上營銷配合汽車電商的打法,可能是個不錯的趨勢。甚至是面向未來的預演。

總體來說,悲觀的論調看了太多,這些逆境也都是我們目所能及的,無需贅述。但從創造需求這個角度來看,「武漢疫情」為汽車產業砸出一個黃金坑的情況,不是沒可能。

現在主要任務是「活下去」

汽車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為了穩定汽車消費,業內近期呼聲不斷,希望能有刺激消費的相關政策出台。

目前,已有地方層面開始推出汽車消費鼓勵政策。如,2月3日,佛山市提出鼓勵國六標準排放汽車消費,給予每輛車補貼2000~5000元不等,該政策將自3月1日起正式實施。2月21日,廣東省發布相關文件稱要推動有條件的地市出台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鼓勵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

2月20日,商務部也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台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減輕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等舉措。

「國家層面的政策可能很快就要出台,這些舉措將會是多方面的。適當增加限購城市的號牌應該會在其中。此前,減免購置稅政策的效果很好,不知道是否會再次實施。」孫勇認為,這兩項政策的刺激效果更為立竿見影。

不過,上述合資車企相關負責人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主機廠非常希望國家或地方政府能夠出台一些有利於汽車消費的政策。但汽車產業具有周期性長的特點,國家或地方政府在制定或出台汽車產業消費政策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對汽車產業長期性的影響。」

「政策一旦取消,可能又會對車市產生影響,因為提前釋放了一部分購買力。但是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活下去,車市需要穩住,車企和經銷商需要生存。」孫勇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gmRpnABgx9BqZZIsdI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