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能逆天到啥地步?美國炸彈狂人恐襲16年,他一席話破案

2019-12-22     快哉風

  文/快哉風

  那一天,紐約警察終於想起了被炸彈狂人支配的恐懼。 

  1940年11月16日,紐約曼哈頓的愛迪生能源公司在窗台上發現了一枚小型的管制炸彈,附帶的紙條上寫著:「愛迪生公司的騙子,這是給你們的。」署名是「F·P」。

圖:40年代的紐約


  炸彈並未爆炸,警方調查了幾個可能對公司不滿的員工,然後撤案。一年後的1941年9月,又發現了第二枚未爆炸的炸彈,構造和第一枚幾乎一樣。

圖:「F·P」投放的部分炸彈


  這年的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捲入了二戰。這時,紐約警察總部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寫著:「在戰爭期間,我將不再安放炸彈——出自我的愛國心。但之後,愛迪生公司將為他們卑鄙的行為還債。」署名依然是「F·P」。

圖:「F·P」給警察的信


  紐約警察並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二戰結束後,才知道他們錯了。

  從1950年3月開始的6年里,紐約被恐怖襲擊支配了:一系列炸彈被投放紐約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如派拉蒙劇場、中央車站、賓夕法尼亞州車站、無線電城音樂廳、紐約公共圖書館、港口管理局巴士總站和紐約市地鐵,警方發現共有33枚由金屬管、黑火藥和手錶部件組成的自製炸彈,被隨機放置在電話亭、儲物櫃和洗手間中,其中22枚爆炸,造成15人輕重傷,幸運的是沒人死亡。

圖:50年代的賓夕法尼亞州車站


  這期間,被媒體稱為「炸彈狂人」的「F·P」寫信給發行量最大的紐約報紙,宣布下一枚炸彈將放在什麼地方。紐約市被震驚了,市民惶恐不安,而紐約警察局則幾乎發瘋了,幾年來組織了無數次的大規模搜查,包括指紋專家、筆跡專家和炸彈調查部門全部出動,並發布了26000美元的高額懸賞,卻毫無進展,連「炸彈狂人」的毛都沒摸到。

圖:紐約炸彈專家在清除「F·P」的炸彈


  紐約警察局的一個隊長靈機一動,找到了他的朋友、犯罪學心理醫生布魯塞爾幫忙。

  布魯塞爾在警察的辦公室里,仔細檢查了相關的照片、信件和物證,最後給出了一個細緻到令人髮指的「犯罪者肖像」。如下:

圖:犯罪心理學家布魯塞爾


  1、男性(歷史上大多數炸彈客都是男性),偏執狂(根據精神病院患者的研究,以及持續16年炸彈恐嚇的事實),40至50歲(偏執症發展緩慢)。

  2、中等身高,不胖不瘦,受過良好教育,穿著整潔,準時且舉止優雅(根據乾淨的信紙和工整字跡)。

  3、非純粹美國人(使用老式英語語法),可能是斯拉夫裔(東歐人喜歡使用炸彈),天主教徒(大多數斯拉夫人信奉天主教),可能住在康乃狄克州(因為該州的斯拉夫人集中度很高)。

  4、性格孤獨,沒有朋友,有禮貌但不友好。未婚,對女人的興趣不大,可能是處男,可能和一個年齡較大的女性親戚一起生活(根據弗洛伊德分析論,迫害妄想症的偏執狂大多源於俄狄浦斯情結)。

圖:紐約警察查找「F·P」炸彈


  最畫龍點睛的一個細節,是布魯塞爾臨走時補充了一句:「對了,當你們抓住他時,我毫不懷疑他會穿著雙排扣西服(傳統的老式西服)。」

  警察對於心理醫生神乎其神的推測半信半疑,但還是在報紙上公布了嫌疑犯的特徵。

  很快,有了新線索:1957年1月,愛迪生公司的一個女職員在查閱舊檔案時,翻到一個名為喬治·梅特斯基的人事檔案。他是愛迪生分公司的前員工,1931年因工傷帶薪休假,卻遭公司開除。梅特斯基認為工傷導致他患上肺結核,多次向愛迪生公司索賠無果。

圖:破案後的報紙報道


  警察進一步調查後,驚奇發現此人的資料與布魯塞爾的描述幾乎百分百吻合:波蘭裔,天主教徒,家住康乃狄克州。54歲,身高1.75米,體重74公斤。未婚,和兩個姐姐住在一棟獨立的住宅里。沒有犯罪紀錄,鄰居說他對人總是彬彬有禮,但是與人很少往來。

圖:梅特斯基的入獄照

  1月21日晚上11點,警察敲開了梅特斯基的房門,一個穿著睡衣的中年男子微笑著說:「我知道你們為什麼在這裡。」警察隨即找到了他儲藏室里的炸彈零件和各種工具。


  警察宣布他被捕了,讓他穿好衣服出門——他脫掉了睡衣,換上了一套雙排扣西服。

圖:梅特斯基被警察押解,注意他的雙排扣西服


  梅特斯基對犯罪供認不諱,稱「F·P」是「FairPlay」(公平處理)的縮寫。精神病學專家判定他患有偏執型精神分裂症,無法接受審判。他被送進了精神病院,直到1973年獲釋,晚年死於家中。

圖:拘捕期的梅特斯基


  今天,通過罪犯留下的蛛絲馬跡,推測他們的性格、生活方式和作案手法,已經是警方的例行手段,但70年前,布魯塞爾能對罪犯的行為個性精確到「處男+雙排扣」,讓當時的報紙驚嘆為「沙發上的福爾摩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dwPMm8BMH2_cNUgz3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