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林文化-喜馬拉雅的女神—祥壽五佛母

2019-10-15     北京梵林文化

祥壽五姊妹是西藏十分著名的五位女神,據藏族民間傳說,喜馬拉雅山以珠穆朗瑪峰為首的五座山峰,是五個姐妹,稱為「雪山五祥壽姊妹」或「祥壽五佛母」,即祥壽佛母扎西次仁瑪、翠顏天母婷吉希桑瑪、貞慧天母米玉洛桑瑪、冠詠天母決班震桑瑪。施仁天母達嘎卓桑瑪。其中翠顏天母是珠穆朗瑪峰的主峰,所以珠峰曾被成為「翠顏雪峰」。

據說,祥壽五姊妹原為苯教神靈,爾後被蓮花生大師降伏,成為佛教護法,立誓護持佛法,各司其職,守護藏地,雖然民間口頭傳說描述了蓮花生大師擊敗、收服祥壽五姊妹的故事,「但在蓮花生大師的傳記中卻沒有這些記載。」

蓮花生大師降伏祥壽五姊妹

祥壽五姊妹原為西藏古代苯教神靈,「是被蓮花生大師擊敗、收服,爾後立誓護法,成為西藏佛教的護法神。」據傳說,蓮花生大師最早就是通過珠穆朗瑪峰地區進藏的。在翻過珠穆朗瑪東坡,沿著北部山脊下山的途中,他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山洞。於是便停留洞中,冥想數日,從此以後,這個山洞就成了珠峰朝聖途中的重要地標。山洞附近沒有現成的水源,於是蓮花生大師就踢開了一片山壁,一眼泉水馬上噴涌而出。今天前往主峰北坡朝聖的人仍然會飲用這眼泉水,以求獲得賜福。後來,天性淘氣的祥壽五姊妹出現在大師面前,試圖引誘他分神。大師馬上現出怒相,要求他們永遠護持佛法,就此將她們變成了佛教護法神。在米拉日巴傳及道歌中記述如下,「當年蓮花生大師進藏時我們五姊妹到卡拉榮門地方蓄意阻擾被大師用嚴厲大手印所降伏,自此獻命與大師立誓成為其下屬,彼時,授聽顯宗因果法很多。」

米拉日巴與祥壽五姊妹

關於米拉日巴與祥壽五姊妹的故事在《米拉日巴傳及道歌》中有專章敘述,大概內容如下。以前,米拉日巴在自己的家鄉當瑪珍的曲瓦入定無邊三摩地們不久,法力漸深,喉間受用輪容納風心之日,正是水龍年四月初八。是夜,五位空行女中的四位變成兇惡可怖的魔女,另一位變成艷麗性感的美女。以她們五人為主的世間無數鬼神兵馬故意試探法力,而他向本尊神和上師祈禱以為前行,除禪觀永勝一切的金剛般三摩地外,心不散逸,與獅子吼佛無二。鬼神兵馬被馴服,連求寬恕,決心以後言聽計從,侍奉左右。類似說法很多,這裡僅述一例。自此,五空行推廣噶舉教法,呵護人類,成就四業,法統永葆,成為智慧和世間之空行女,殊為奇幻。此傳承由米拉日巴從蓮花生聽受,後傳入藏區。

祥壽五姊妹唐卡的造像特徵及象徵意義

祥壽五姊妹作為「班丹瑪索女神(དཔལ་ལྡན་དམག་ཟོར)系統的眾生在西藏唐卡中常常作為班丹拉姆女神的伴神出現在唐卡中,在以祥壽五姊妹獨立出現的唐卡中。以筆者所看到的祥壽五姊妹唐卡中的人物布局特徵來說,總共有兩大類。在兩類畫法中,吉祥扎西次仁瑪作為祥壽五姊妹的首位,位於主尊位置,其餘的五姊妹的位置,第一類為置於主尊即扎西此仁瑪的四邊,第二類,也是目前所分析的這幅唐卡的布局是把其餘四姊妹置於主尊的下方,唐卡的上方是空行母和上師傳承的畫像,現在論述的這部唐卡的布局特點是:

(一)祥壽五姊妹唐卡的布局特徵

在唐卡中,祥壽天母(བཀྲ་ཤིས་ཚེ་རིང་མ)在五姊妹中居於首位,因此也處於主尊的位置,其餘四姊妹位於主尊的下方,分別是:左上為翠顏天母(མཐིང་གི་ཞལ་བཀང་མ),坐下為野驢,執掌先知;右上為貞慧天母(མི་གཡོ་བློ་བཟང་མ),坐下為老虎,執掌農田;左下為冠詠天母(ཅོད་པན་མགྲིན་བཟང་མ),坐下為馴鹿,執掌財寶;右下為施仁天母(གཏད་དཀར་འགྲོ་བཟང་མ),坐下為藍龍,執掌牲畜。 除了主尊及其半神之外,唐卡中的裝飾景物及其上部的神靈也是極其重要的部分,畫面上圍繞佛像留出的空白還要畫上景物或其他由四元素(地、水、火、風四元素)組成的五生命的物體,也可以畫上人們樂見的眾生有情。各國各地區的繪畫中,傳統的繪畫裝飾景物在他們的繪畫作品中占據了支配地位。在祥壽五姊妹唐卡中藝術家所用的飾景是岩石、雪山、草原風景以及嬉戲的牲畜等。

(二) 祥壽五姊妹唐卡的造像特徵

1.主尊及半神的造像特徵

主尊祥壽天母體色潔白,形象為一面兩臂,右手持金色金剛杵,左手持金色甘露瓶。面相年輕,衣裝優美,全身金色裝飾,坐下為白色雪獅,執掌福壽。翠顏天母(左上)身相呈藍色,形象為一面兩臂,騎一頭藍寶石毛髮的野驢,右手持寶鏡,又稱「懸鏡」、「壇鏡」等。經典中常以明鏡表示清靜法身之德,以鏡中相表達虛幻不實之事;於五智中相當於大圓鏡智。左手執五色寶幡,音譯「汁都」、「馱縛若」等,為供養佛、菩薩的法器,象徵佛、菩薩之威德。貞慧天母(右上)的身相呈金黃色,形象為一面兩臂,騎著威猛的老虎,在大寶妙雲五色光中顯現,利益眾生。其一面表示智慧的空性,兩臂表示智悲雙運,右手持吐寶鼠,表示招引一切世界的財富,左手持盛滿寶物穀類的金盤,表示施與眾生財、壽之福。身為黃色表示對於眾生無損傷、無嗔恨、騎老虎表示能降伏貪嗔等煩惱勢力強大的惡魔。冠詠天母(坐下)身相呈紅色,形象為一面兩臂,右手托珠寶盒,左手持寶石,騎一匹馴鹿。施仁天母(右下)的身相呈綠色,形象為一面兩臂,在大寶妙雲五色光中顯現,右手握一顆草藥,左手持一根毒蛇繩索,座椅是一條綠龍,執掌牲畜,能送給人們繁衍四蹄牲畜的智慧。

2.持物

金剛杵:古代印度兵器,質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密教中,金剛杵象徵摧毀煩惱之菩提心,為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凈瓶:又稱「水瓶」、「澡瓶」或「軍持」等,分為寶瓶和甘露瓶兩種。寶瓶顯地大之形,即表征眾生本有的凈菩提心之理德;甘露瓶有平息煩惱災障之意。祥壽五姊妹中祥壽仙女扎西次仁瑪左手即持長壽寶瓶。果穗:即果實和稻穗,代表五穀豐盈之意。佛經中說:「若為果 諸谷稼者,當於蒲桃手。」祥壽五姊妹中的施仁天母,是執掌牲畜和穀物的女神,其尊形右手持稻穗,象徵護佑眾生五穀豐登、牲畜興旺。寶鏡:又稱「懸鏡」、「壇鏡」等。經典中常以明鏡表示清靜法身之德,以鏡中相表達虛幻不實之事;於五智中相當於大圓鏡智。據《陀羅尼集鏡》記載:「如為成就廣大智慧者,當於寶鏡手。」在藏密中的雪山祥壽五姊妹中的吉祥長壽自在母、翠顏天母也都以鏡為持物。幡:音譯「汁都」、「馱縛若」等,為供養佛、菩薩的法器,象徵佛、菩薩之威德。西藏佛教謂幡具有無量佛德,如修行者以頂觸幡則來世成道可至佛位,次稱「灌頂幡」。繪在幡上的圖像,稱「繪幡」,其內容包括佛、菩薩、明王及天部主尊。繪有種子字的幡稱「種子幡」。雪山祥壽五姊妹中的翠顏天母即以幡為持物,其遵形為右手持寶鏡,左手執五色寶幡。

3.坐騎

獅子:獅子是百獸之王,是古印度君權和護佑的象徵。是唐卡中常見的動物形象之一,佛經中多用獅子比喻佛陀的無畏與偉大。獅子是眾多金剛乘神靈的坐騎,其中有多聞天王、文殊菩薩、象頭神和吉祥長壽天母。印度藝術中出現的獅子在藏族藝術文化表現中可以視為神話中西藏雪獅。鹿:佛陀於鹿苑初轉四諦法輪,即以鹿為轉法輪之三味耶形。據《毗奈耶雜事》卷三十八記載,佛陀於過去世曾為鹿王,為救群鹿而喪失生命。並於臨終時發誓願,將來得成無上正等覺,將諸鹿都能生死羅網。在有善相神的風景畫中常常畫有鹿。此時,它們代表自然的和諧和神之凈土的無畏。與孤寂的犀牛一樣,鹿象徵著斷滅,因為他從不會在同一個地方連續過夜。在藏族藝術中,鹿常為雌雄成雙成對出現,代表著和諧、幸福和忠誠。繪畫中祥壽五姊妹當中的冠詠天母的座椅就是一隻馴鹿。老虎:在印度,虎皮最初是濕婆的象徵。他殺了「欲虎」,用其皮製作了他的禪修坐墊。在印度教和佛教中,常用整張虎皮為眾多瑜伽師、大成就者和神靈製作床墊或坐墊。在金剛乘中,老虎是眾多神靈,尤其是怒相神或好戰神靈神靈的坐騎。騎在暴怒的老虎身上象徵著大成就者或神靈的無畏及凌駕他人之上的意志。龍:在佛教中,龍是東方和中央白色神大日如來的坐騎。天藍色或綠松石色的龍是眾多佛教護法神、水深或風暴神及護寶神的坐騎。祥壽五姊妹唐卡中施仁天母的坐騎就是一條藍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ZVz0W0BMH2_cNUgWm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