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鎮江農民在田野發現幾十枚長短槍子彈殼、子彈頭,80多年前這裡曾發生多次戰鬥

2020-04-06     揚眼

視頻加載中...

揚子晚報網4月6日訊(記者 張凌發 通訊員 李國平)4月6日,有鎮江寶堰鎮前隍村的農民向本網反映,近幾年來,特別是自去冬今春以來,農民們在田野中陸續發現大量的長短槍的子彈殼和部分先民們生活使用的器具,如銅質煙袋頭,銅質鈕扣,銅質裝飾品等等,還有兩枚私人銅質印章,由於被拖拉機的農用機械破壞過,兩枚銅質印章上半部分的鈕扣已沒有了,但下半部分方形篆刻的篆書字體還是能辯認出來,但大多數都不認得是什麼字。

種田大戶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在前隍村附近種田有好幾年了,以前他在使用拖拉機下田作業時經常聽到咔嚓的聲響,一般農田中,拖拉機的鐵質機械碰到田裡的磚頭瓦塊發出聲響是常有的,但有時的聲響又不像碰到磚頭瓦塊的聲音,於是,劉先生就多了一個心眼,每當聽到拖拉機在田間作業或用鋤頭作業時有這種剌耳的聲音時,他都蹲下來仔細看個究竟,去年底的一天,他在農田裡用鑼頭翻地時,咔擦一聲,他仔細一找,還真的發現了被鋤頭碰成兩半的古銅鏡,他拿回家後用水一清洗,這面銅鏡還是光閃閃的。後來,劉先生在田間作業時漸漸留心,又發現了子彈殼,子彈頭,銅錢幣,銅煙袋頭,古代女士頭飾及許多古代衣服上的銅鈕扣等等。特別是這些子彈殼,有的是步槍的,機關槍的,還有手槍的,基本都是打過的,從土裡拿出來時銹跡斑斑,除了彈殼,還有大小子彈頭,從這些大小不一的子彈殼和子彈頭來判斷,這些子彈基本都是同一時期的,而且是從不同的槍枝裡面打出來的,記者粗略點了一下,這批子彈殼有80多顆,子彈頭有20多顆。

據史料記載和前隍村老人講,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6月到9月,前隍村是新四軍的第一支隊司令部所在地,當時新四軍幾千人的主力部隊就駐紮在前隍村,當年7月,陳毅司令員在前隍村北不遠的寶堰鎮怡和酒行親自組建並成立了「鎮江、丹陽、金壇、句容四縣抗敵自衛委員會」,雖然當年9月新四軍第一支隊主力部隊轉移到茅山,但從1938年到1945年抗戰勝利,新四軍和地方部隊在寶堰鎮和前隍村周圍,與日偽軍發生了大小數十次戰鬥,其中本網多次報道過的犧牲在前隍村東頭的兩名新四軍無名烈士,就是在夜裡破壞寶堰與榮炳公路,阻止日軍汽車通行時發生激烈槍戰犧牲的。記者了解到,如今的前隍村中心,仍保留著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部舊址,附近寶堰鎮怡和酒行也成了「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新四軍當年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壯舉,如今仍在當地群眾中口耳相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YwzTnEBrZ4kL1ViFg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