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洞察 丨 作者 / 劉潤 整理 / 萬青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703篇原創文章
搜索電商,內容電商,社交電商。它們都是表象。
— 1 —
搜索電商
今天面對幾百位社交電商演講。
我們有三種電商:搜索電商,內容電商,社交電商。
但這三種電商的「叫法」,都是表象。
表象背後,是三種基本交易要素的組合順序:觸點,需求,信任。
搜索電商的組合順序,是:需求,觸點,信任。
突然家裡鹽沒了,這是需求。然後衝進超市,這是觸點。
那麼多鹽啊?挑來挑去,這是信任。
超市,便利店,淘寶,都是搜索電商。
淘寶上雖然也有大量玲琅滿目的品類可以逛,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從搜索框進去的。這就是搜索電商。
搜索電商就一個關鍵詞:買(buying)。
— 2 —
內容電商
內容電商的組合順序,是:觸點,需求,信任。
有時候,你本來沒有需求,被打動了,就有了需求。
比如你用的是iPhone 11。你是手機摔壞了,然後去買了個iPhone 11呢?
還是看到iPhone 11的發布會後,手機突然就摔壞了呢?
男生進商場買褲子,衝到GAP,買,走人。6分鐘,33美元。
女生進商場買褲子呢?3個小時後,花了800元,就是沒買褲子。
女生其實不是享受買。女生享受逛。逛什麼?逛內容。
如果被內容打動了,就買。需求不需求,不重要。
小紅書,微信公眾號,都是內容電商。
內容電商的關鍵詞是:逛(shopping)。
— 3 —
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呢?
它的組合順序是:信任,需求,觸點。
這個世界上,有些行業,是「低信任行業」,比如茶葉,比如古董,比如紅木,比如化妝品。
為什麼?
因為在這些行業中,消費者幾乎無法驗證這餅茶葉,這把紅木椅子,這個紫砂壺,這片面膜,是否真如商家所描述。
信息的極度不對稱,導致極度不信任。
怎麼辦?
能不能「以人為信任的尺度」,把產品難以傳遞的信任,藉助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傳遞呢?
這就是社交電商存在的價值空間。
但是大家要記住,社交電商的核心價值不是「觸點」,而是「信任」,用信任降低交易成本。
微商,社群電商,拼團,都是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的關鍵詞是:跟(following)。
搜索電商,內容電商,社交電商。它們都是表象。
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個交易要素的優化:觸點,需求,信任。
你要創造更多的觸點,獲得更深的信任。
然後在消費者需求閃現時,你正好恰如其時的出現在他的觸點。
最後的話
一位顧客走進餐廳,點了一盤菜,過了一會,服務員將菜端了上來。
服務員剛走開,顧客就嚷嚷:「對不起,這菜我沒法吃。」
因為用餐高峰期,服務員匆匆走開,直接聯繫後廚,重新上了這道菜。
顧客還是說:「對不起,這菜我沒法吃。」
服務員只好叫來主管,主管畢恭畢敬地朝顧客點點頭。
「先生,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顧客歡迎,難道您……"
顧客說:"我是想說,筷子在哪裡?"
我們真的知道,用戶在想什麼嗎?
只看問題的表象,永遠無法還原事物本質邏輯。
任何方法都無法放諸四海而皆準,但思考解決問題的商業邏輯始終一致。
你的產品,消費者是先有了需求,還是先有了觸點,還是先有了信任?
————
昨日文章:《為了斗圖能贏90後,我專門做了一套表情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Up3um8BbDmBVZuPew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