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的奇葩入學通知書:養廢一個孩子,給他自由就夠了

2019-09-27   名校課堂
來源:親子學樂

近日,網上曝出衡水中學2019年的入學通知書。

還是一如既往地細緻。

而引起我注意的,是這樣幾條「紀律要求」:

通知書後面,還附了兩張標準髮型照片。

有網友在後面跟帖:一點自由都沒有,連留什麼髮型都要管,簡直是監獄。

可是,為什麼校規如此嚴格,仍然有很多家長,趨之若鶩?

因為,做了家長後才知道:嚴格要求,孩子不一定有好未來;而不嚴格,孩子肯定不會有出息。

自由,並不意味著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自由,從來都與規則相伴而行。

而如果,想要養廢一個孩子,就給他自由,無底線地給他自由。

自由過了度,人生的限度就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01自由過了火,人生沒結果

李天一,歌星李雙江和夢鴿的寶貝兒子,對於這個孩子,其母夢鴿是給足了「自由」。

她給尚未成年的兒子送寶馬車。結果,15歲的李天一無照駕駛,撞車後打傷另一車主;

她縱容兒子在公眾場所打球,引發衝突,卻期待兒子得諾貝爾獎;

她給兒子最好的物質生活,卻忘記了少給他點自由,多給他點約束。

結果,2013年,李天一犯強姦罪,被判入獄十年。

縱容與溺愛下的自由,無疑是裹著蜜糖的砒霜。短暫的甜蜜,需要付出無法估量的代價。每一件上帝贈送的禮物,都曾暗中標好了價碼,只等合適的時間,連本帶息,一起償還。

過度的自由,讓孩子從小不懂得遵守規則,更無法承擔責任,孩子會以為,老子就是天下,天下就是我家。

12歲湖南少年弒母案,儘管已經過去了半年之久,聽起來依然讓人驚悸。而面對媒體,他竟輕描淡寫地說「我殺的又不是別人,是我媽」

有人說他冷血,有人說他殘忍。而透過他的生活,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從小生活在爺爺奶奶身邊,沒有約束,始終野蠻生長的孩子。

從未建立親密關係的母親,驟然而至的嚴格管束,與他曾經的自由散漫形成尖銳衝突,所以他舉起屠刀,瘋狂殺戮。

這,只是自由過度的悲劇,而非心理情感缺失的結果。

最近熱播的《小歡喜》,多少人對宋倩式母親口誅筆伐。

誠然,宋倩對喬英子過於專制,她自以為的愛與關心,讓喬英子幾近窒息,甚至喊出了「我就是想要逃離你」的悲愴心聲。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喬英子有今天的優秀,離不開宋倩的嚴格要求。

她的成績總是遙遙領先,她的目標可以輕輕鬆鬆就是「清華北大」,而且,即使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也完全可以在頂尖的大學裡選擇。

這一切別人眼裡的「輕而易舉」,如果沒有宋倩,或許,都只能是一句空談。

說白了,只要宋倩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稍作改進,喬英子的人生,只會更加完美,而決不會是平庸。

如果一切都隨著孩子的性子來呢?

追求自由,是每個人的天性。對於孩子來說,玩玩具、看動畫、打遊戲,都比坐在書桌前學習有意思。如果宋倩去除掉對這些活動的嚴格管束,喬英子就一定身心健康嗎?

我看未必。

02曾經的逼迫與疼痛為今天的安身立命

我以前帶過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屬於班級前三名,老師們都認為,她必定能夠考上市裡最好的高中,然後順利進入競賽班,考入清北這樣的名校。

然而,這個孩子痴迷於物理競賽,上語文課做物理競賽題,上英語課做物理競賽題,常常因為參加物理競賽的全國培訓而不到學校上課。

她的父母,對孩子言聽計從。孩子不來,他們就給孩子請病假;孩子曠課,他們就給孩子找理由。

約談她的父母,他們美其名曰: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和尊重,孩子才能發展得好。

結果,到了初三,學校基本不見她的身影,不是在遊樂場,就是在電影院,連物理競賽,也懶得去參加。

中考結束,成績不出所料地差,連三類高中都沒有考上。

直到此刻,家長才後悔莫及。然而,為時已晚。

孩子心智尚不成熟,過度的縱容,只能讓孩子游離在對與錯之間,一不小心,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而在父母嚴格管理之下的孩子,或許有過痛苦的童年,但,以後的人生,卻會順遂如意。

在《嚮往的生活》中,初為人母的Anglebaby,希望孩子才藝出眾,便問身邊的小提琴家劉憲華:「你是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

「逼著,對啊。」劉憲華回答。

「那你小時候願意嗎?」

「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還是一直不想拉。」

「那你現在感謝你父母嗎?」

「非常非常感謝。」劉憲華說這些的時候,眼裡是自豪的,充滿感激的。

是啊,如果沒有父母曾經的逼迫,或許,現在賴以謀生、給他尊嚴的小提琴,就只能是夢裡的遺憾。

而成為著名鋼琴家的郎朗,在回憶自己的成長之路時也曾說:「興趣是練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

家長對孩子的嚴格管束和逼迫,何嘗不是對孩子的另一種負責?

給孩子自由多簡單啊。孩子開心,家長省心。不會有寫作業時的雞飛狗跳,更不會有嚴格管教時的劍拔弩張。

只是,小時候可以這樣。長大以後呢?還可以繼續隨心所欲嗎?

同學大李,每天凌晨4點多就開始跑滴滴,一幫同學調侃他「早期的鳥兒有蟲吃」。

可是他,苦笑著在群里回復,說:我是醒悟太晚的鳥兒啊,奔命才能有蟲吃。

曾經的大李,是我們的班長,本來學習挺好,可是後來,高二的時候,開始逃課打遊戲。家長對他聽之任之,還說什麼孩子壓力大,要實行放養式教育。

結果,很多不如他的同學都考了大學,而他,連三本也沒考上,只能去打工。

《全城高考》圖片

他干過推銷員,當過服務員,乾得多,掙得少,根本無法養家餬口。

此刻,他才開始後悔,他的母親也只是嘆氣,說放養式教育真害人,如果自己對兒子嚴格一些,兒子的人生不會這樣痛苦。

有人說,生活是公平的。

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而學習的苦,只有十幾年,可生活的苦,卻是一輩子。

當我們在生活里,碰了無數牆壁,走了無數彎路,還是走不到自己想到的地方,才會明白:過度的自由,會讓自己,在某個時刻,再也沒有自由。

而曾經的逼迫,最終讓我們安身立命,在現實的世界裡,體面地活著。

03嚴格再嚴格,是走向通途的天梯

黃磊在《小歡喜》發布節目特輯的時候,曾分享了自己對親子關係的理解。

為什麼?原因顯而易見。

社會的功利性,從未改變,現實如此,無法迴避。

當你強的時候,全世界都對你彬彬有禮;

當你弱的時候,就只能在生活里被吊打。

而我們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就是為了,讓他擁有更多的快樂,擁有更高的幸福感嗎?

而這一切,真的取決於你生活在社會金字塔的哪一層。

今天的嚴格要求,明天,會成為他通往金字塔頂端的天梯。

04不可能存在快樂教育

錢文忠教授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里,本來就包含著痛苦的成分,要說在教育里感受快樂,這簡直是不可能的。」

從來就沒有什麼快樂教育。教育是一項需要付出艱苦卓識的挑戰。

真正的教育,是戴上緊箍咒,用規則和教養,智慧和學識,去除本性中的愚昧、散漫、自由,這本身就是一組悖論。

怎麼能夠要求孩子們心甘情願、快快樂樂,與約束和規則和平相處?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必須管教,必須懲戒。過度的自由,只會讓他無視規則,丟棄責任,不懂承擔,最後,荒廢自己的生命。

有懲罰就有牴觸,有規則就有疼痛。

而孩子, 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不能」面前,約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的慾望,端正自己的舉止,摒棄自己的不良品行。

然後,一路向上。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那些曾經約束你的「不能」,是你扶搖而上的翅膀,助你直上雲霄九萬里。

文章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