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網友加我微信好友,加上後馬上就說:
我是做企業印表機供應的,最近賣得不好,怎麼提高銷量?
我拒絕了。
一方面,這種提問方式真的很糟糕;另一方面,這大而泛的問題,我真沒法回答。這都夠組織一場項目分析會了。
我只給了他一條建議——先搞清楚可能的問題在哪,做一些排除,然後針對性解決或諮詢。
01
自我視角陷阱
這讓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美國著名數學家香農,他有一位非常漂亮的文藝青年女朋友。
有一次香農的女朋友過生日,香農沒有送花也沒有送項鍊首飾什麼的,他覺得這些都不足以表達心意,而是送了一本他非常喜歡的數學書當做禮物。
結果,就因為件事,他和女朋友分手了,香農被甩了。
故事很有意思,非常典型的直男想法。
香農對於女朋友生日這件事,選擇了自我視角,他認為自己很喜歡數學,女朋友也一定會喜歡這樣的禮物。
事實上,香農本意也是為了討女友喜歡,錯不在人心,錯在思維。
這是典型的自我視角陷阱,遺禍無窮!
就像問我問題的這位網友,也是自我視角陷阱,覺得他關心的就是我關心的。
人天生對於一件事情都是關心自己,並更傾向於想表達自己的感受,站在自我角度而不是 「站在別人的視角看這件事」。
比如香農,他覺得自己喜歡數學,女友就會喜歡。而不是站在女朋友的視角,分析女朋友會喜歡什麼,如果站在用戶視角,那他選擇的生日禮物應該就是女友關心和在意的東西。
然後過上沒羞沒躁的生活。
02
營銷文案人的大忌
再比如很多公司做營銷、寫文案,總是喜歡反覆的告訴用戶:
「我們的產品非常適合現在的你」、「我們的品牌怎麼怎麼牛氣」、「我的產品又推出了什麼新奇功能」......等等。
他們覺得沒問題,因為他們首先就已經假設了用戶對他們是感興趣的。
這就是自我視角,它是和營銷思維相違背的。營銷思維應該是了解用戶,洞察需求,熟悉消費者決策流程,從發現用戶端需求到滿足用戶端需求。
但很多人往往做的就是在描述自己的主觀感受,在自己的大腦中尋找答案,忽視了消費者大腦中關心的。
這肯定不行。
你說的永遠都是你自己關心的,你一直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消費者的,這是致命的陷阱。
這還沒完,還有更可怕的。
就是我們不止傾向於站在自我視角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喜歡去強行說服別人,且認為自己有這個能力說服別人。
別不承認,想想每次和別人吵架時的自己吧!
這一切,都是營銷人、文案人的大忌!偏偏這就是人性。
很多營銷和文案失敗的原因,就是總站在自我視角去玩,且試圖用自己腦子裡的事實去說服用戶,改變他們的認知。
但不管做營銷,還是寫文案,核心應該是利用消費者腦海中存在的事實,在用戶視角用他的大腦戰勝他的大腦。
所以,我思考一個問題時,經常會不斷推翻自己的想法,因為當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我發現自己處在自我視角陷阱。
這玩意改是改不了,畢竟這就是人性。只能儘量把自己切換到用戶視角,而這就是反人性的思維。
比如假設我是搞裝修的,站在我的自我視角,寫出的廣告就是:
「深圳裝修就選老賊裝修」
而切換到用戶視角,就要想用戶他關心什麼,在意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對什麼不感興趣,而最終寫出的廣告可能就是:
「深圳買房剛欠房貸,幸好只花9萬9就搞定了裝修。」
「鄰居家70㎡,竟然裝修得像120㎡豪宅」
這顯然就好多了。
那問題是,如何跳出去切換到用戶視角思考呢?
03
如何跳出陷阱?
老賊推薦一個方法:
假設失敗!
什麼意思?比如很多人做彙報方案,花很多精力做完後感覺很好,結果交給老闆後卻被罵得灰頭土臉。
因為他做方案時是站在自我視角,總是假設老闆會關心方案上的那些內容。而其實老闆根本不關心。
另一種做法是首先就假設老闆不想看這些內容,這樣你才會跳出自我視角陷阱,主動思考「為什麼老闆不想看這些內容?」 「老闆會關注哪些內容?」 「怎麼樣寫老闆關心的內容?」......
這就是假設失敗!只有這樣,你才會強迫自己切換到用戶思維尋找解決方案。
做營銷,寫文案,也是同樣的道理。
假設用戶根本不關心你、假設用戶不會看文案、假設用戶看不懂、假設用戶不感興趣、假設用戶不相信你、假設用戶不會購買、假設用戶不會推薦......
假設失敗,才會思考失敗,才能減少失敗,多麼反人性啊。
舉個例子,比如你做廣告,要寫營銷文案賣一個產品。
在你構思的時候,可以先站在自己角度列出一些想法和框架,然後就要:
假設用戶對你的產品不感興趣!
這樣你才會思考:
為什麼用戶對我的產品不感興趣?
他現在的需求是什麼?
我的產品介紹能滿足他的需求嗎?
他能感知到我產品的價值嗎?
我是直接介紹了產品特性,還是告訴了用戶產品能給他帶來的實際利益和心理利益?
他有其他替代解決方案嗎?
文案一開始就能吸引用戶注意嗎?
文案是否有清晰的銷售邏輯在裡面?
我怎麼才能讓他對產品有興趣?
為什麼他要選擇我的產品?
......
好了,經過打磨,你的營銷文案已經能很好的吸引用戶關注,讓用戶對產品感興趣了,那緊接著用戶就會付款購買嗎?
我們可以繼續:假設用戶還不想購買!
這樣你才會繼續思考:
為什麼用戶對我產品感興趣卻還不想購買?
他存在哪些可能的顧慮?
是對我不信任?
是對效果還存在疑慮?
是覺存在價格阻礙?
是擔心購買產品存在風險?
是覺得別人的產品更好?
我怎麼才能打消用戶的這些擔憂?
為什麼他現在要非買不可?
......
只有這樣,你才會一次次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營銷文案,從自我視角切換成用戶視角,從用戶的腦海里去找解決方案。
想他所想,急他所急,憂他所憂。
不假設失敗,你想一直保持在用戶視角,太難了。
當然,這個方法不止是適用於做營銷、寫文案,基本適用任何地方,它就是在逼你換位思考、逆向思考。
文 | 木木老賊(公眾號ID:mumuseo)
關注木木老賊,新媒體營銷運營更輕鬆,給你看得見的能力提升和啟發。持續生產新鮮有料的新媒體運營、營銷妙招、文案進階乾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RU7s24BMH2_cNUgLcs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