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的老父親過完80歲生日沒幾天就去世了,我們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同學聞訊後馬上過去幫忙。
火化當天我拿著派出所開具的死亡證在火葬場辦火化手續,一個火化師傅一看死亡證上的年齡,感慨地說:很長時間都沒燒80歲的了!
我們一個120萬人口的縣裡肯定每天都有人去世,全縣就這麼一個火葬場,所以所有去世的人都必須來這裡報到。
任何事以稀為貴,火化師傅一定是太長沒有火化過歲數偏大的死者才有此感慨,否則早就見怪不怪了。
火化雖然是殯葬師傅每日的工作,但人都有慈悲心,火化高壽者與沒有壽終正寢的人心情必然不一樣。
生老病死儘管誰都躲不過去,所有人卻無不希望長輩壽終正寢高壽而走,那樣的喪事叫老喜喪。
樊登老師在講《最好的告別》這本書時說負責養老基金管理的人向他介紹,解放前中國人人平均壽命30多歲,現在則是76歲還多一點。
1968年出生的我對解放前人的壽命情況肯定沒機會耳聞目睹,但我卻是長大記事後村裡人死亡情況的知情者,也是1992年參加工作後同事去世的了解者。
農村的孩子都喜歡吃流水席,我們這些60後小時候自然更是如此,因為此時不但能吃飽,更主要的是開葷解饞。
所以村裡誰家有紅白事最高興的就是小孩子,但幸福的是到1988年我20歲時考上大學離開家,吃過的白事流水席不超過5次。
也就是村裡300口人20年間不超過5人去世,其中除了爺爺的親弟弟我四爺和另一個人是70左右去世,其他都是年過80去世。
改革開放40年讓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人吃白事流水席的頻率也跟著大幅提高,尤其是最近這20年,但要命的是死者中高壽的少。
迷信的人說閻王爺收人是一波一波的,因為常是有一個人去世,然後就會接二連三的去世好幾個。
小時候是盼著吃流水席吃不著,現在是意想不到的人去世隨份子吃流水席,於是有人尷尬地說:吃大席都能接上頓了。
2016年10月,老家一個親戚65歲去世;2017年10月,老家又一個親戚59歲去世;2017年12月,老家一個親戚72歲去世。
這只是一年多時間內老家村裡和我有親戚關係的人的去世,我還知道村裡有兩位四十歲左右的壯年人意外去世。
現在村裡是有些年過80的高壽者,到他們要努力活到多大的高齡才能讓村裡的平均壽命達到76?
我1992年大學畢業後在一家40多人的處級事業機關工作至今,從過去的天之驕子變成了單位的元老。
在單位28年時間裡有三位同事50歲左右時去世,60歲退休或將近退休時去世的3位,60-70之間去世的5位。
期間退休的老同事中有3-5位已年過或年近80,最後就算他們足夠長壽能夠填補3位英年早逝留下的平均壽命差,但還有耳順年齡去世者留下的年齡差。
參加工作時在職的同事有這麼多位已去世,但當時已退休的老領導還健在,有幾位年近90,還有一位近100歲。
那些老領導是創業的一代,當年他們下鄉指導和檢查工作,別管路多遠都是騎自行車,吃飯拿飯盒從家裡帶。
剛上班時老同事常講他們過去冬天陪老領導檢查工作過河走冰面的故事:
老領導提醒大家聽到冰要炸開的嘎嘎聲馬上趴冰上,結果有點嘎嘎響聲老領導就喊注意了,就這樣一個年輕人剛起來又趴下,100多米的冰面整個是爬過來的。
以後的領導的到哪去都是以車代步,更主要的是領導都越來越有皇帝的感覺,吃香喝辣每天娛樂節目繁多,講究的是身坐桑塔納手拿大哥大。
一段時間權利讓領導縱情享受,單位一位領導曾大言不慚地說:
我一年365天,天天不在家吃飯!
領導們講究革命小酒天天有,洗浴、桑拿、玩牌、按摩及其他樣樣不落,做到工資和老婆基本上不動。
創業的80年代領導還健在,守業的領導卻已去世,這不是黃泉路上無老少的問題,而是多吃多占並不能健康加分。
死的是死的真早,活的是活的真長。
就如同一個人是有尊嚴地活著還是苟且偷生地活著一樣,人的死亡也有質量之別。
樊登老師說他小時是他媽媽的奶奶(他的太姥姥)帶大的,老人家直到80多歲去世前還在每天幹活。
直到有一天老人家說自己有點不舒服,就召集家人交代後事,還和所有人都說話告別,然後第二天老人就去世了。
樊登老師說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見證死亡,但整個過程老人都非常清醒,最後的表情和平時睡著了一般安詳恬靜——老人是自然和優雅地離開。
過去雖然貧窮,但老人去世第一是在家裡,第二能見到所有的親人並留下遺言,然後有尊嚴、舒適、自然地和這個世界告別。
這種去世是因衰老造成的正常死亡,現在的人因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年紀輕輕就藥不離口,每天吃藥比吃飯還多。
最後因併發症和器官衰竭,不是疼痛不堪就是昏迷不醒人事,常常最後不得不住進ICU中渾身插滿各種管子。
這種情況人最後是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見到所有家人和交代後事的,倘若死在醫院又成了沒有家的孤魂野鬼。
人人都在追求美好生活,但越來越普遍各種急慢性疾病的醫藥開支壓垮了很多家庭,結局就是人活時生活無質量和死時無尊嚴。
仔細回想童年村裡年齡相仿的小夥伴們,當時有爺爺奶奶的最後幾乎都有年過80歲的爺爺奶奶,而且是生命不息,勞作不休。
現在孩子的爺爺奶奶不必如過去那樣為家裡辛苦操勞,但卻老早八早就成了藥罐子,一年吃藥的錢比吃飯的還多。
過去心腦血管、糖尿病、癌症等都是傳說,現在哪個地方沒有這些病是傳說。死亡率如此高有,多少生命有機會達到76歲的平均壽命?
還有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如交通、醫療和工作事故、食物藥物中毒以及抑鬱自殺而死的人等,這些都會拉低人的平均壽命。
全國人均壽命對一般人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身邊那些早世的人卻是每個人都所見所聞的事實,由不得人不兔死狐悲。
現在社會豬肉可以注水,GTP也可以注水,全國人均壽命自然也可以注水,因為這對一些人來說是政績。
如果把那些早去世的人不計算在內,人的平均壽命自然是水漲船高——中國人的智慧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