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股價暴跌90%背後反思:風投需敬畏市場,企業要懂尊重投資者

2020-04-05     彪悍貓先生

前兩天,瑞幸咖啡承認業績造假,造假時間位於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共虛增22億營業額。當天瑞幸股價暴跌75%,盤中六次熔斷,第二天又繼續下跌15%,狂泄了90%。


瑞幸是史上最快IPO的企業,2019年5月18日上市。從成立到上市僅用18個月,兩年都不到的時間,就造就了一批巨富。而瑞幸自成立的第一天,就拿到了巨額投資。

瑞幸的造假新聞出來後,很多人說瑞幸收割了資本主義韭菜,是現實版的美韭加咖啡,賺得盆滿缽滿,一度被讚美其為民族之光。


對於此,我不敢苟同​!


瑞幸真正的幕後大佬是陸正耀,他的投資堪稱「IPO工廠」,從神州租車、神州優車再到導演瑞幸上市,重點思路為:抓風口、彪悍融資、燒錢擴張,迅速謀求IPO。現年51歲的陸正耀是福建人,後移居香港,同時又是加拿大永久居民。


瑞幸註冊在蓋曼群島、在美國上市、VC拿的是美元、大股東是美元基金老闆、又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我真不知道,中國老百姓激動個什麼勁呢?


其實,瑞幸的造假,壓根不是什麼民族企業收割外國人,真正收割的是中國人。風投不敬畏市場,必然會血本無歸,然而不尊重投資者的企業,也很難走得長遠。



01 兩次技術革命,改變了風投的「三觀」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風投,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去銀行貸款,那必須有抵押物,沒有抵押的話銀行理都不會理你。


但風險投資不一樣,你可以白拿這筆錢,就算虧光了也不需要負任何責任,但如果贏了,那你將走上人生巔峰。相當於,別人拿自己的錢上賭場,輸了拍屁股走人,贏了對半分。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風投資金怎麼會這麼傻?這都是時代變革所導致的,幾十年前,美國的風投資金也是很謹慎的,除非創始人擁有實打實的高科技,或者曾經實打實的在某個領域大獲成功,否則基本沒可能拿到風投。


那個時候的風投資本,只對註定成功或接近成功的小型科技公司感興趣,其實沒有承受太大的風險。



但這一切,都被兩次技術大革命給顛覆了:


第一,1970至1990年間的計算機革命


在這個期間,幾乎每個美國人都擁有了一台自己的計算機,而且由於計算機的普及,針對於個人用戶的軟體,成為了一片從未有人涉足過的藍海。從1975年開始,先後成立了微軟、甲骨文、EMC等巨頭公司,這些公司除了技術之外,什麼都沒有,沒有可驗證的成功光環,沒有成熟的快速變現技術,他們也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公司一定能成。


雖然願意給這些公司錢的風投資金非常少,但給他們風投後的公司,拿到的回報,大的驚人,甚至超過任何人的想像極限。千倍回報,甚至萬倍回報,這顛覆了風投界的三觀,從此保守謹慎的風投方法被徹底拋棄,風投的膽子普遍大了很多。



第二,1990年至2010年間的網際網路革命


在這個期間,人類從此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全球所有的計算機連成一個整體,讓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變得異常方便。


在有了前一次計算機革命的經驗教訓之後,風投的膽子已經變得空間的大,很多風投機構為了搶到那千倍、萬倍的回報機會,他們普遍的想法都是:不管你公司有沒有網際網路成功經驗,能不能短期看到盈利,都沒關係,我給你錢去燒就行了,你把用戶規模做大就行了,盈利的事情你暫時不用操心。


於是很多年年虧錢的企業,反而成了好企業。甚至在90年代末期,大量熱錢的湧入,把納斯達克指數一路推升至5000點上方。那時像谷歌、騰訊、阿里巴巴等一批偉大的企業已經開始崛起。



但這樣的企業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那些濫竽充數的皮包公司。這些皮包公司善於編故事,而且故事假得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但那時的資本已經殺紅了眼,很多還沒投資的資本,已經找不到更好的投資標的了,只能選擇這些皮包公司。


2001年,納斯達克泡沫破滅,指數狂泄了近4000點,大量企業倒閉,大量的風投機構血本無歸。即便損失慘重,但像谷歌、臉書、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企業,在風口中還是崛起了,那些敢於第一個投資他們的人,都拿到了數千倍以上的回報。


所以在泡沫之後,這些成功的案例成了勵志神話,風投的信心反而更足了。他們認為,之前不成功的投資,只是選擇錯誤而已,只要及時糾正賽道,稍微做好分析,最終一定能掙錢。



02 為什麼資本對瑞幸的風投,會如此失敗?


其實瑞幸的業績造假規模並不是最大的,當年的安然和通用電氣,業績造假規模都是百億美元之巨。為什麼風投會如此失敗?真的是他們傻嗎?


不完全是,通過上面第一點的分析,基本上已經知道是兩次技術革命,改變了風投的三觀,俗話說:「上帝要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真正把風投推向死亡邊緣的則是移動網際網路革命。


移動網際網路革命,這又是一個大風口,只要你有一個創意,憑著PPT就能拿到風投,然後在幾年時間裡創造一個幾十億市值的龐大公司。


但是科技的進步,也會加快霸主的產生,沒幾年時間,全球移動網際網路的霸主就已經塵埃落定。剩下的皮包公司再投也是個死。


沒得投了怎麼辦,錢在手裡,總不能發霉吧。於是各種沒有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項目就出來了,中國風投看中了小黃車,美國風投看中了小藍杯。


而這些企業,大多都不以盈利分紅為目的,而只專注於炒作套現,風投能被這樣的公司坑,本質上還是不懂得敬畏市場,錢太多,膽太大,心太貪所導致的。


前一輪技術革命收穫的大量紅利,讓有些風投已經飄飄然的失去了警惕心。中國必然會出一個小黃車,美國也必然會出一個小藍杯。沒有這些巨坑的教訓,風投是不會敬畏市場的。



03 瑞幸到底在收割誰?


對於瑞幸的高層,每天都可以元氣滿滿,但那些給瑞幸賣命的一萬多名中國員工,接下來很可能無法領到工資,再接下來可能失業;給瑞幸做供應商的中國企業,可能都收不到貨款了。


因此,瑞幸事件中最無辜、受損最大的不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投資者,而是難以維繫的國內中小加盟商、無法收到貨款的中國供應商、無法領到工資的中國員工、無法償還貸款的國內銀行,以及在全球範圍信譽受損的全體中國人。


瑞幸的造假,壓根不是什麼民族企業收割外國人,實際上是少數早已準備好後路的股東,通過利用中國市場、無視中國員工、糟踐中國信譽的方式謀取利益的又一次實踐而已。海外資產對中國公司的信任大打折扣,中國企業的形象名譽大打折扣,這是多少損失?


商業世界,信用有多重要,無需多言。而信用崩塌這種事,是會株連的。一家公司出口到西班牙的一個批次病毒試劑不合格,會讓全歐洲對所有中國製造的試劑盒產生質疑。


所以,你說瑞幸到底在收割誰?


收割的是中國人!和全中國公司的信用,說實話,占到便宜的,不過是買過幾杯咖啡的中國消費者。不能因為占過幾塊錢便宜,就讓更多中國人、中國企業蒙受損失,讓中國人在外面的信譽掃地。



04 不懂誠信和尊重投資者的企業,很難走得長遠


對於這次的瑞幸事件,美國的投資者普遍抱怨說,你必須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那些中國公司;《華爾街日報》評論此事的標題為:投資者能從瑞幸咖啡的暴跌中學到什麼?彭博社的標題為:瑞幸咖啡醜聞給中國企業帶來新衝擊;CNBC標題為:瑞幸咖啡痛苦地提醒著一些中國公司的「極端欺詐風險」。


美國好幾家律所再次出馬,加州的GPM律所、 Schall律所,紐約州的Gross律所、Faruqi律所、Rosen律所和Pomerantz律所等均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間購買過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資者如果試圖追回損失,可以與律所聯繫。


證監會重罰、集體訴訟、以及可能的刑事追責,是瑞幸股價暴跌的最重要原因,而且瑞幸及其責任方,將可能面臨美國證監會的嚴厲處罰和承擔刑事責任。按照美國《證券交易法》,美國證監會可以對瑞幸及其責任人採取巨額罰款、責令退還非法所得、責令退市等處罰措施。


負有責任的董事會成員和高管將面臨刑事調查和起訴,該程序由美國司法部發起。如果不能達成刑事和解,且法院認定罪名成立,可能面臨最高不超過25年的監禁,以及巨額罰金,對個人和公司的罰金最高分別可達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


對於瑞幸咖啡造假一事,中國證監會也發表聲明稱,中國證監會將按照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的有關安排,依法對相關情況進行核查,堅決打擊證券欺詐行為,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



2001年朱鎔基相繼給上海、北京國家會計學院題寫校訓:不做假帳。隨後說,雖然我們永遠不可能完全做到不做假帳,但是我們決心一定要按照這個標準去做。


近20年過去了,我們做得怎麼樣?如果欺騙國內外投資者會被當作「國貨之光」,我們會得到一個怎樣的金融市場?


經此一役,風投已經有了深刻的教訓,他們手裡的真金白銀已經人間蒸發了,雖然之前風投的膽子很大,但早晚要回歸正常。另外,很多公司和創始人也應該反省一下,多盈利,多分紅,尊重投資者的企業,才能走的長遠。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41oUHEBrZ4kL1ViyB_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