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術館
華建集團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
湘江之畔的朱紅印砂-湖南美術館
Eliel Saarinen曾經說過:「讓人們看你的城市,人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中追求的是什麼。」建築本身是一種文化現象,是城市文化的象徵。走在文化最前沿的美術館放大了其精神意義。我們力求使湖南美術館與城市整體環境脫穎而出,同時保持相對友好,並成為地域精神的象徵,以及有湖湘特色的美術館。
城市與空間
該項目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毗鄰中南大學。沿江規劃了幾座藝術建築,以形成獨特的文化氛圍。它們也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美術館巧妙地融入了城市的空間中,這也成為設計關注的重點。
建築群包含兩個獨立的功能:湖南美術館和文藝家之家。美術館提供藝術品展示空間;藝術家之家主要是作為劇院開展藝術傳播。建築介面與城市形成了內斂的退讓,連續橫向的折線圍合成多向的立體空間,將建築形態緩緩收攏成一個整體。
靈活有序的視覺意圖逐漸將城市公共空間滲透到體塊之間及室內。體塊的相互錯動自然形成了多個半圍合庭院,將戶外展覽和休閒活動結合在一起。
在場地的東側,有一個多層次屋頂花園,是休息和思考的理想場所。可以在這裡看到湘江的美麗風景。這些開放空間與外界空間互動,為訪客提供了一種親近而多元的場所感受。
色彩與光影
「紅色湖南」一直是湖南最重要的象徵。熱情,積極,大膽和奔放的特性是他們的內心深處。
我們試圖將這種典型的色彩帶入建築的立面影像中,猶如朱紅的印砂,屹立江畔。我們著重考慮了因體塊錯落產生的陰影對建築整體的視覺影響,藉助不斷變化的陽光使體塊之間的關係顯得流暢而有力。
大面積採用了紅色釉面陶板,通過空間關係在光影中產生了奇妙的色彩效果。受陽光變化影響的釉面,而紅陶板面呈現出豐富而溫色系的過渡。甚至立面的質感也可以跟隨光線的變化。在行進時,它帶來了一種似流動般令人震撼的感知。白色體塊遠看仿似書畫宣紙的豎向摺疊形態,近看釉面細藏冰裂紋的肌理。釉面反射出周圍環境的鮮艷色彩,使白色體量的色彩多變而深邃。紅線相互交織,形成建築虛實,剛柔,陰陽的融合載體。
場地平面圖
建築與城市
底層平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細部圖
遠看仿似書畫宣紙的豎向摺疊形態
近看釉面細藏冰裂紋的肌理
建築師:華建集團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
地點:湖南 長沙
主創建築師:蘇昶,龔婭
項目經理:袁建平
建築團隊:蘇昶,龔婭,楊少輝,李明亮,胡世勇,王凡,劉百通,岳文昆
面積:30000.0 平方米
年份:2019
攝影:ACF域圖視覺
每天都有精彩內容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