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硬核解讀「青島真正的市區」究竟有多大?

2019-07-15   讀懂青島

加關注,不迷路,知無不言,不唱頌歌。

從面積不足一千平方公里到現在的超過一萬平方公里,從狹窄的南北帶狀發展,到「全域統籌、三城聯動」,再到「三灣三城」,改革開放40年,歷經四輪大的區劃調整,「大青島」格局躍然而出。

青島這麼大,那麼市區有多大?「真正的市區」其實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仁者見智、智者見智。

有人按照行政區劃分,7個市轄區為市區、3個縣級市為郊區;有人則認定市南、市北、嶗山為市區;更有甚者只認市南區為市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真實的數據不會說謊,數據是戳破謊言、自吹自擂、自我幻覺泡沫的利刃,冷靜分析數據,還能洞悉趨勢、指導未來。

滴滴出行基於大數據的分析統計,做過一個「全國主要城市城市半徑」的排行榜,計算出了主要城市的「真正的市區」。

滴滴出行對「城市半徑」做了一個基於大數據的定義:將所有出行起訖點與市中心的絕對距離進行排序,其中90百分位(percentile)的距離就是城市半徑R。以R為半徑畫圓,能將90%的出行起訖點囊括在內。

通過這一數據,我們得知青島的城市半徑是26.1公里。也就是說,在青島的人,通過滴滴出行從起點出發到終點,90%的人的出行距離不超過26.1公里。

所以以青島市政府為圓心、以26.1公里為半徑畫圓所形成的區域就是青島「真正的市區」。

根據這一概念,我們可以大致畫出青島的市區位置圖,如下:

青島真正的市區,包含市南區、市北區全部區域,李滄區大部分區域,嶗山區、城陽區較大部分區域,黃島開發區、紅島高新區部分區域。

但是,必須要注意的一點是,圓圈內約3/5的面積是海洋部分,陸地面積占比不足一半,而這其中還包含嶗山一大部分區域。所以26.1公里這一半徑內,真實的市區面積要小得多。

這一數據的得出,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它真實地告訴我們,青島這座城市核心區域的真實範圍、人們可以忍受的通勤距離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而以這個數據為指導,可以對購房、投資的區域選擇做出更合理的判斷。

細看這個榜單,可以發現,城市規模與城市半徑基本上成正比,但差距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大。

北京、上海是中國的超級大城市,但其出行半徑也只有30公里多一點,而人口規模、經濟總量、建成區規模都不到北京1/2的佛山、成都、杭州、大連、東莞等城市,其出行半徑也都在28到29公里之間,和北京上海的差距也很微小。

其實這一現象也符合了「超級大城市30公里城市半徑」的觀點。大城市的人可接受的極限通勤距離和中小城市沒有本質差別,只有細微差別。

即便是東京這樣的全球性超級大城市,其真正的核心城區半徑,至今也沒有超過30公里。

這些數據足以說明:

未來的青島即使實現了「大青島」的目標,通過28線地鐵讓青島各區域緊密連接,人口從現有的940萬人口擴增到1200萬,核心市區的面積也不會發生無限的擴大,核心市區的半徑也就是從26.1公里擴展到30公里而已。

這個結論,或許會戳破很多謊言、自我迷幻的泡沫,讓人刺痛卻發人深省。

但是,城市是變化的。人、資源、數據、財富是流動的,各種因素的流動和轉移才促進了各區域的發展,才讓城市迸發出更多的活力和繁榮的景致。

青島的圓心決定了市區3/5為海域,必然對城市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改變圓心的位置,納入更多的陸地區域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而現有的條件下,圓心北移或許是唯一的選擇。

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