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了,母親又該做蒲草鞋了

2019-12-17     中國鄉村美文


母親的蒲草鞋(散文)

踏著初冬的落雪,徜徉在雪野上,當我看到剛剛結冰的小溪邊、沼澤里、水泡子中搖曳著一叢叢淺黃色的蒲草時。舜間,便有了兒時冬天穿蒲草鞋的溫暖感覺,眼帘頓時湧現出母親編蒲草鞋的身影......

小時候老家屯子東面的安邦河有塊廣袤的沼澤地,裡面生長著一片片茂盛的蒲草。蒲草柔軟、抗折、保暖、有韌性,是鄉親們編草鞋的好材料。每年秋天,蒲草長滿了蒲棒的時候,母親便領著我去割蒲草,為冬天編蒲草鞋儲備材料。

母親把割蒲草看得非常重,即便腿有殘疾,行走不方便,也要親自去割草,母親常說編出好鞋必須要有好草。長蒲草的沼澤地離屯子8里多路,毎割一次蒲草回到家的時候,母親拄拐杖的腋下就會磨的紅腫,有時還滲出血。母親性子剛烈,把痛苦看得很淡,從來不會因為哪塊疼痛而誤了割草。毎次在割完草回家的路上,總是我背著蒲草在前面走,母親拄著拐杖身上也背著一梱草,吃力地在後面跟著走。荒草遮掩的小路上便會傳來咣當、咣當的拐杖聲,這時我心裡酸酸的,眼淚灑落回家的路上。

蒲草割回來如何存放是很有說道的,也是個精細活,如果儲存不好就會腐爛掉,或者草杆表皮有黑斑點,草的品相不好看,嚴重影響蒲草鞋的質量。母親是這方面的專家,她會把蒲草放在陰涼通風的棚子裡,並且把草一根根的散開慢慢陰乾。編草鞋不能割回來就編,要把草放到寒露前,草干透了再編。 母親是屯子裡有名的編鞋能手,草鞋編的又快、又密實、又合腳,鞋樣好看。

母親一天的家務活忙完了,到了夜晚才點上煤油燈開始編鞋,那時我會在旁邊目不轉睛的瞅著,時不時地幫著打個下手。母親編鞋前總是嘴中含水往蒲草上噴洒,等到草變得濕乎手地柔軟了,再動手編鞋。編草鞋要先選用靠根部的那段草編底,再用中間段的草編幫,後用靠稍部的草收口。母親編的草鞋都是高幫的,鞋口用棉布包上邊,再用線密密實實地納上一圈,這樣的草鞋穿起來不但保暖還不往鞋裡面灌雪。為了使草鞋抗磨耐穿,鞋底要包上一層毛朝外的狗皮或豬皮,經過包皮底的草鞋可以穿上一個冬天,既防滑又輕快、暖和、舒適。母親編鞋經常熬到大半夜,手上的老繭磨出了血,用布條纏上仍然堅持著編,不吭聲、不歇手,直至把當天的蒲草用完,每雙蒲草鞋都浸滿了母親的血汗味。

為了給家裡的生活增添點經濟補貼,母親把全家人穿的草鞋編夠了,還要按照市面上賣的鞋號編草鞋,積攢多了就拿到農貿市場上去賣。當時老百姓的生活都不算富裕,蒲草鞋價錢比供銷社裡賣的棉鞋便宜,許多老百姓都願意購買。母親編的鞋樣子好看,非常暢銷,十多雙鞋半天就能賣完。整個冬天賣草鞋的錢是一筆不少的收入,足夠家裡買油鹽醬醋的花銷啦!蒲草鞋是我家的重要經濟支柱。

在屯子裡母親是個熱心腸的人,冬天看到誰家小孩穿不上棉鞋,她就主動上門給孩子們量腳的尺寸,不收一分錢給編蒲草鞋,並親自登門送鞋。當母親看到屯裡家庭困難的孩子們也都有草鞋過冬了,樂得臉上的皺紋都開啦!走道時那拐杖聲比平日響亮多了。

如今老家人的日子富裕了,沒有人再穿蒲草鞋了,市場上的蒲草鞋只是工藝品了。但是蒲草鞋的溫暖,母親編蒲草鞋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精神永遠銘刻在我心裡。

審閱:故道一沙

簡評:通過對母親編蒲草鞋的詳盡敘述,歌頌了母親吃苦耐勞、慈祥、可敬可愛的偉大人生!用情真切,很能打動人!

作者:蘇雲鵬

編輯:趙一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原創首發)

版權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qSrEm8BMH2_cNUgBZ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