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新媒體 特約作者
文 | 卓爾平凡
人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叫一聲「爸媽」有人應。
前兩天,成功幫閨蜜搶到了春運火車票。
她離家三年,因為忙於工作,前兩年一直沒回過家,但這次她卻突然感慨:
「歲月匆匆,時光易逝,這兩年突然發現父母瞬間變老了,真的不能再錯過陪他們的時間了。」
的確,在生命這條單行線上,父母子女間的每一寸時光,都是限量版。
最美的歲月靜好
叫「我陪你變老」
在《野生廚房》節目中,已過不惑之年的汪涵兩鬢泛白。
他對父母親情的一番解讀,引無數人淚目。
當潘粵明問起汪涵「未來五年,什麼對自己最重要」時,汪涵目光看向遠方,深沉地回答:
「未來對我最重要的,一定不是觀眾,也不是節目。我們這個年紀,家裡人才最重要。
我的父母現在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心臟搭橋、左眼失明,他們能不能夠平平安安地到85、到90,那個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的孩子今年五歲,再過五年就到十歲,這個成長期太重要了,我能不能有時間陪著他……」
有人說,汪涵用了17年努力,從「抬桌子」變成了「台柱子」,用博學、睿智和同理心,征服了億萬觀眾。
人到中年,這位拚命三郎卻拒絕接戲,做起了人生減法。
他坦言:
「過去20年的努力,不就是為了接下來的五到十年,有時間、有底氣去陪家人嗎!」
這一番話,讓很多網友感嘆:最美的歲月靜好,莫過於陪伴父母變老。
今年國慶,一段視頻刷爆朋友圈。
視頻中,兒子為了讓父親更清楚地看升旗,把父親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像扛著孩子一樣。
升旗期間,老爺子時不時激動鼓掌,兒子則穩穩扶著父親的腿。
這一幕暖爆全網,網友紛紛點贊: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便是人間最美歲月。」
「太有愛了,這樣的兒子最溫暖,這樣的父親最幸福。」
長大的速度和父母老去的速度成正比。
而成熟的最高境界,從來不是脫離父母,而是記得來路。
父母在,你是孩子
父母去,你直面孤獨
前兩天,一條「45歲兒子被媽媽打」的視頻溫暖無數網友。
兒子杜永華為了幫助患老年痴呆的母親喚醒記憶,想出讓母親拿木棍打自己的主意。
即便母親不知道輕重,在他頭上打出了包,他也樂此不疲。
終於,母親的意識漸漸變得清楚,也認清了自己的兒子。
看著不惑之年的兒子還能跟媽媽撒嬌,網友紛紛羨慕:
幸福就是45歲還能被媽媽打;在媽媽面前,永遠不用做大人。
想起前幾天「107歲媽媽給84歲女兒捎糖吃」的暖人畫面。
當84歲的女兒接過媽媽從婚宴上帶回來的糖果,臉上的笑容依舊如孩子般燦爛。
正如老舍說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有點孩子氣。
父母在,你永遠可以安心做個孩子;父母去,你只能做個風雨里獨自奔跑的大人。
比如,雙親相繼離世後而宣告封麥的費玉清。
在告別演唱會上,他談及父母數度崩潰落淚:
「父母親都去世後,我頓失了人生的歸屬,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台讓我感到更孤獨……」
人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叫一聲「爸媽」有人應。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歸途里的人,天地之間,只剩孤獨。
時光不緩
別愛得太晚
某網站曾有這樣一組數據:
「工作後,僅有34%的成年人每年陪伴父母時間超過30天,20%的人陪伴時間不足30天,24%的人陪伴時間僅有7至9天,而22%的人陪伴父母的時間竟然不到7天。
66%的職場人常年在外,不能陪伴在父母身旁。」
數字觸目驚心,讓無數人震驚。
龍應台18歲離家,65歲時辭職回鄉陪伴母親。
離家47年,母親已經不能開口說話,更不認識她是誰。
她能做的,只有每天一遍遍喚著母親的名字,重複說著:
「你今天還好嗎,我愛你……」
然而,就像她說的:「所有誓言和覺悟都是遲到的,對母親來說也是無濟於事的。」
於是,她把懊悔寫入給母親的信中:
「當你還健步如飛的時候,為什麼我沒有緊緊牽著你的手去看世界,錯過了親密注視你從初老走向深邃穹蒼的最後一里路?」
季羨林更是因為「孝心未盡」,而遺憾終生。
當年母親病危,季老日夜兼程趕回家,終究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
連母親的遺言也是鄰居轉告:
「早知道你出去了就不再回來,我真後悔當年讓你出去;這幾年我日夜想著你,這種痛苦,是你無法想像的。」
季老聽罷,伏在母親棺槨上痛哭不止。後來他在散文《永久的悔》中,寫道:
「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人生有一種遺憾,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畢淑敏說:
「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我們無法阻止父母變老,我們也無法阻止最後的離別;唯有愛和陪伴,才能讓這一切來得慢一些。
人這一生,孝心最經不起等待,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不要等到失去,才悔恨當初本可以陪他們好好吃頓飯,散散步,聊聊天。
父母正在變老,別讓愛來得太晚。
明代徐渭有詩曰:
「柳絲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然而,在路的這一頭,永遠是父母們默默地期待和守望。
不論你走得多麼遠,也走不出父母的思念。
時間太瘦,指縫太寬。
就在我們感嘆「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時候,歲月已如神偷,一寸寸地挪動生命。
銀髮、皺紋、眼花、耳背、蹣跚……這些衰老的痕跡,不經意間已來到父母身上。
你以為的來日方長,可能並不長;你以為的離別,可能來得猝不及防。
趁一切還來得及,每天和他們通通電話、聊聊微信,抽時間多回家看看,多帶父母到外面轉轉……
人生聚散有定期,在時間的洪流里,有些愛錯過就是一生。
卓爾平凡,讀者新媒體、樊登讀書籤約作者。我活著,就要活成我;在有限的時空,過無限大的日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kTZq28BbDmBVZuPTX9Q.html